分享

李斯连任始皇、二世两朝丞相,却落得腰斩下场,为何没人为他求情

 剧透历史 2020-05-18

秦始皇死后,赵高把丞相李斯拉上贼船,矫旨逼死了扶苏和蒙恬、蒙毅两兄弟,扶持胡亥上位这场“沙丘之变”,为秦帝国的灭亡埋下祸根。

李斯如果还记得为人臣子的本份,肯定不会在秦始皇尸骨未寒时就做出这种事情。倘若他坚决不从,赵高的阴谋未必能成功。

但他从了,一方面说明他没有骨气,屈服于赵高的淫威;另一方面也说明他和赵高一样,把权势看得比什么都重。

扶苏自幼聪明,而且是秦始皇的重点培养对象,政治素养比较高。胡亥就是普通的小王子,以吃喝玩乐为主,没有什么突出的优点。

对于大秦来说,显然扶苏是合格的下一任君主。但是对于想要纵控朝政的权臣来说,胡亥才是那个容易对付的傀儡。因而李斯和赵高站到了一边。

但是,他们因权势而结盟,也必然因权势而翻脸。俗话说得好,一山难容二虎,除非一公和一母。俩人都想争夺对胡亥的控制权,自然而然发生矛盾。

冲突白热化的结果,是赵高大获全胜。

这是因为李斯没有能力吗?当然不是。李斯的政治才能是经过秦始皇亲自验证的,否则不会出任百官之首的丞相那么多年。

他对自己也很有信心,认为凭自己的本事大可把控住胡亥,让他踢开赵高,自己就能在朝中一枝独秀,大展拳脚。

可他忽略了一件事情,赵高从来就不是个善茬。

李斯所长,在于治国理政,赵高所长,在于见不得光的阴谋诡计。说白了,若论治国,十个赵高也比不上一个李斯,但若是玩阴的,李斯不是赵高的对手。

再说胡亥,李斯当初同意他上位,其中一个原因是他没主见,容易听别人的话。可胡亥能听他李斯的,就更能听赵高的了。毕竟赵高是个太监,工作地点在宫中,和胡亥相处的时间很长,了解胡亥的脾性。

在赵高的挑唆下,胡亥越来越疏远李斯,还怀疑他要谋反,把他抓了起来,命令赵高去审问。

赵高对李斯严刑拷打,李斯吃痛不过,抖了个机灵,承认谋反。为啥?因为他是开国元老,若是涉嫌谋逆,二世胡亥肯定会派使者来核实,到那时他就能诉说自己的冤屈了。

但是,赵高更狡猾,他看透了李斯的心思,派自己的人装成胡亥的使者去见李斯,李斯果然为自己辩解,招来一顿毒打,只有他承诺自己谋反,那些人才放过他。如此几次,李斯也看出这些人是赵高派来的,为了不受皮肉之苦,就假说自己的确谋反。

赵高看他不再改口,就去禀报胡亥。胡亥果然派来了使者,但李斯不知道,还以为又是赵高在下套,于是照常亲口承认自己谋反。胡亥大怒,判李斯腰斩之刑,夷三族。

最后的时候,李斯十分悔恨,他看出秦朝在赵高和胡亥的祸害下必然要亡,但世上没有后悔药。

权力之争的残酷本在意料之内,但李斯毕竟在秦廷深耕多年,可倒霉落难的时候,满朝文武大臣居然没一个人出来为他求情,这就很奇怪了。

为什么?

还是因为赵高!

李斯死后,赵高在朝中上演了一出滑稽的戏码:指鹿为马。某天朝会,赵高命人牵进来一只鹿,说那是马。然后问众大臣,这是什么?很多大臣都说这是马,弄得胡亥以为自己冲撞了神灵,才会错把马看成鹿。

这些大臣眼睛出毛病了吗?当然不是,他们都是赵高的党羽,赵高说什么就是什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赵高的党羽也不是此时才结成的,早在李斯活着时就成形了,是一股庞大的势力。

“李斯谋反案”本来就不是赵高一个人操作成功的,他的党羽们也出力不少,李斯有如此下场正是他们的杰作,自然不会求情。

而剩下那些不依附赵高的,也不敢轻易得罪他。堂堂丞相都被他斗垮了,自己肯定也不是对手。何必淌这滩浑水?

何况,李斯的为人也不怎么样,犯不着为他冒险。

李斯本是楚国的小吏,师从法家荀子,学成后选择到秦国发展。因为秦国是七国中最有包容精神的,给外来人才很大的发展空间。且秦国有志于统一天下,最能实现人生价值。

那时还是秦王的嬴政有识人之能,看出李斯的才华,逐渐倚重。李斯献计离间各国君臣,取得很大成效。

人要是太出风头,就会招人嫉妒,而且李斯还是个外国人,虽然嬴政不排外,但秦国重臣看不得一个外国人在本国这么威风,都挺厌恶他。

还有一件事,让李斯的名声变得很差,正直的大臣们都不愿和他来往。

怎么回事呢?是这样,李斯有个师弟韩非子,十分出色,后来也到了秦国,得到嬴政的赏识。李斯担心他取代自己的地位,就将他毒死了。

也有些史料说李斯本来是想救韩非子的,是嬴政一力要杀他。但不管真相如何,反正大臣们都认为韩非子的死和他脱不了关系。这种连自家师弟都要害的人,救来做什么?

因为以上这些原因,李斯只能凄凉的死去,被腰斩时无人为之求情,有人是不敢,有人是不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