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话》画坛伯乐—云峰画苑创办人 郭浩满博士 - 揭秘画廊的盈利模式

 我是圭水 2020-05-18

问:  

以前人们常说画廊业是一个难以经营的行业,因艺术品不是生活必需品,你能否谈谈你的云峰画苑如何能经营了数十年并成为国际知名的品牌,其盈利模式究竟是怎样的?

答: 

这问题说来话很长篇了,因这涉及许多前题和历史背景。艺术品确非生活必需品,它必须在太平盛世的背景下。当部分人衣食行住行等物质生活高度满足后。必定会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方式,其中追求文化艺术的生活享受方式是一个属于更高层次的生活,只要社会继续进步繁荣,这个高品质的生活时代就必定会来临,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西方国家如是,中国亦必定如是。

——王明明  有余图 ——


中国历史上曾是世界最富裕的大国,宋代中国富裕阶层就崇尚“琴棋书画”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其实就是已进入文化艺术领域的人类最高层次的生活方式。至明清盛世,中国仍然是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从皇帝至社会富有阶层都珍爱艺术品,好的书画作品往往成为每个家庭的传家宝选项( 所谓的价值连城,即指家庭中最贵重的资产),只是到了晚清民国以后的一百多年中国国势衰落了,当连吃饱饭都成问题时,艺术品自然无人问津、乏人推广,价值如黄金的艺术品变得一钱不值,甚至被贬至黄土的价格。 

——邢诚爱 ——

1980年,中国改革开放刚刚起步,李可染大师一张作品国家给予的稿酬40元而已,市场则最多三数百元,现在他的精品在市场上几已绝迹。精品的拍卖价格已进入亿元阶梯,一般过得去的好作品都在千万阶梯,很普通的非精品只要是真迹都在百万元以上。八十年代,我因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有所研究,我认为面临的属于百年机遇,故开始大量收集我认为优秀的好作品,价格一般就在数十元至数百元间。但价格如黄土的艺术作品如何才能回到黄金的应有的价值地位﹖我选择了付出相当大代价的推广模式---即一级画廊推广模式。如此一经投入就干了三十多年,至今我们已举办了一千多场高水准的画展,出版了200多本画集,当然亦建立了我们的国际品牌,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这三十多年的历程弹指一瞬间,当年我们推广的中青年画家,第三代(40至60岁)现在平均年龄都70至90岁,其中不少已经去世。第四代( 20至40岁间),如田黎明、何家英、薛亮、李永文等当年的年青人现在都超过六十岁了。这批画家如今大多数成为当今中国的一线大画家,或各地具代表性的区域名家,作品价格亦平均上升了一千至数千倍。云峰八十年代起步资金只有十万元,目前库存画作一万多幅,市场价值已达十多亿。尚不算大量陶艺、寿山石雕、红木家具和明清木雕等收藏。这批画作目前市场价格大多只为数万至数十万元间,如日后跟随著国势持续上升,十年至二十年后,作品价格如能达十万至百万级别,则库存作品市值将超百亿。因此,画廊盈利模式竟然是在推广过程中积蓄优质作品,资产增值才是最大经济收获。

——王明明  竹林七贤——


总结而言:画廊投入的大量的推广工作属功德性行为,难以短期获利,除了可提昇画家及画廊知名度和社会形象,同时培养越来越多艺术品爱好者和收藏客户,引导民众进入艺术欣赏领域,具有社会正能量功能。充其量能达到收支平衡和取得微利。如在营运过程中有计划地持续吸纳一些优质作品作资产存储,日后才会带来最大的经济回报。当然这亦是人生历程中把握了历史机遇的过程,意义深远,同时会带来极大满足感。


《对话》下一期:

《与您分享云峰画苑的具体建议和心得

————画坛伯乐—云峰画苑创办人 郭浩满博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