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人分享:金融行业容器云平台建设落地,一定要注意这些要点

 yi321yi 2020-05-19
某金融券商正在规划容器云平台建设,请教落地的经验、规模大小、及成本?
目前公司在规划容器云平台的建设,为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新业务提供容器化运行和管控平台的基础设施,并结合DevOps平台,完成应用发布流程的业务标准化及快速发布能力、增加系统快速弹性扩展的能力、提高资源使用率。想了解下金融专家们容器云平台建设落地的经验(包括坑)、规模大小、成本等,对我们立项上有很好的参考意义。感谢大家!(问题来自@@j353381806 某券商 系统运维工程师)

@eximbank 某金融企业 系统架构师:

1、得看看本企业内容的成员技术实力,若是没有技术储备,那就瞄准大厂的服务即可,若有技术储备,那么要确信容器云平台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探索和适应过程。

2、试试某业务系统下,双形态运行(传统架构 Docker架构)运行探索。有了一定的运行经验后,技术储备就可以展开。这个过程,可能就是不去改造业务系统,仅仅是Docker架构运行,可以验证技术储备和团队的驾驭能力。

3、容器云其实更多的技术储备是关注基础,经验是首先解决团队的网络技术储备人员,如果这个技术储备解决了,基本上大的问题就解决了至少70%。如果没有网络技术储备的话,不建议为了容器云而容器云平台建设。

4、有了网络技术储备,存储储备相对来说不是特别困难,也需要相应的技术投入。

5、最后的各种平台就自行探索,学习和试错成本理论上都不会太巨大。

6、如果涉及的业务应用改造,建议先易后难、先外围后核心、先不重要再重要的探索。

7、涉及应用就一定会涉及 CI/CD 及相关的工具链平台,学习、试错和技术储备先从开发、测试开始进行探索,不建议直接上上生产环境。建议先独立掌握各个工具链后再做企业化改造和集成统一,否则会吃大亏。

8、各个开源及工具链,要成为企业平台,期间有很多路和坑是需要不停的升级提升技术、实践经验等。

9、入场思路有两个思路。

1)找个大厂,小项目学习,提升技术和经验,当然看看组织内的助力和阻力在什么地方?成本不宜过大。抱着失败的状态来交付,但一定要有技术学习、技术经验积累等收获,不能什么都没有,那就真的失败了;之后,owner就会明白该怎么落实。

2)组阁团队,先自行从开源工具链、业务应用开发、容器本身运营和运维想结合试错学习和积累,之后再同各大厂商交流、同业交流,一定要到参考案例的客户那里去探到真实的情况,别信国内厂商的夸夸其谈,否则人家卖了自己都还不知道怎么回事。

10、多说一句,一定要有领导的支持,别因为这个给自己留下不好的印象,这就不值当~~~本来是一股激情冲劲想做弄潮儿,结果变成了被炒对象,那就不值当。

@Steven99  软件架构设计师: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分阶段实施,几句话很难说清楚。

第一,可能需要邀请厂商进行深入交流,到同行去考察交流,对自己企业的情况和需求有个相对合理的认知,规模和成本基于实际的需求,厂商产品,以及实现方式,差别还是挺大。

第二,基于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规划容器云,DevOps,云管,资源管理,微服务,应用管理,服务治理,API管理,日志,监控,配置管理等的角色地位和实施步骤。

第三,测算投入及里程碑产出,就是分阶段实施步骤及人员,资金投入计划,风险管控。

第四,具体实施,这个比较难,厂商能力差别大,产品更是没有标准,需要自身极大的投入和管控能力,否则很可能实施个玩具,漏洞百出,建议不要相信厂商说的,如果可能让两厂商竞争,谁胜出谁拿钱,甚至双份的钱。

第五,具体的技术细节问题坑就很多了,但最重要的是保证整体的架构,框架是合理的,分布式,可扩展,稳定,高可用等。

第六,通常首期不建议大投入,先期试水,也考察厂商,不合适立马换掉,否则这才是最大的坑。首期百八十万就足够了。

第七,首选产品相对成熟的,什么都敢承诺往往什么都做不好,合同要明确约定,选择适合的产品。

@lyc19820  软件开发工程师:

单从技术角度看,容器云平台的核心主要包括容器、服务编排和网络等内容,企业级平台的建设思路一般是以这些功能为核心,进行各种企业级功能的建设和完善:

1) 容器:目前主流的有Docker,Garden和Rocket等,关注度最高的是Docker(分为社区版CE和企业版EE);Garden是Cloud Foundry支持的容器;;Rocket是CoreOS推出的容器技术。Docker和Garden都有实际的金融业应用。容器技术现在已经成为一种行业标准,选择时可选择参考行业标准制定的成员单位、贡献度和话语权等;在互联网公司,阿里、腾讯、百度、网易、京东和华为的内部平台建设或者对外商用产品发布均采用了docker技术,可见docker有更加广泛的用户群体。

2) 服务编排:服务编排框架有多种实现形式,目前多数采用kubernets(k8s),成为一种市场主流选择,k8s是Google内部的大规模集群管理工具开源而来,受到Microsoft、VMWare、Red Hat、CoreOS、Mesos等各大巨头青睐,纷纷为其共享源码。设计宗旨是维护应用容器集群一直处于用户所期望的状态,并且建立一套健壮的集群自恢复机制,包括容器的自动重启、自动调度和自动备份等功能。Swarm是Docker原厂的容器编排引擎,也分为社区版和企业版。在各种调查中可以发现k8s是普及度比较高的。

容器云建设方式的选择:

1)自研:基于选择的容器和服务编排框架为基础进行自研,这种情况对团队的各项技能要求都相对比较高。不推荐。

2)联合开发:与云平台厂商进行联合研发,这种模式一方面可以更好的满足行内各种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厂商的专业技术能力,但这种研发没有固定模式可寻,建设周期相对较长;

3)产品购买:购买成熟化的市场产品,这种模式建设周期相对较短,在进行本行落地定制化的过程中一般有应用案例可参考,一般建设周期相对较短,定制研发多以落地为主,技能要求相对较低,选择时建议选择相对开放易于定制的产品。

企业在进行技术路线选择时,需要综合考虑平台的建设目标、投入成本、团队技术储备、所选技术路线的成熟度、生态圈发展情况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等多种因素。

容器云的建设有哪些风险需要考虑?

1) 技术选型的成本:容器云需要优先选择容器和服务编排的技术路线,选定后基本可以确定产品的系统架构,在实施后再进行修改或者更换的成本相对比较大;如果选择的技术路线以后停止更新不发展了,也会面临各种技术支持等问题;

2) 开源框架快速发展:目前主流的编排技术(如K8S)均为开源软件,随着容器云技术在企业中越来越多的普及应用,开源软件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速度比较快,版本更迭频繁,甚至不同版本之间架构等差异比较大。因此需要更加关注软件生命周期过程中框架的平滑升级和过渡;

3) 应用高可用的风险:从架构层面看,容器云是一个整体,容器云内部架构出现异常,可能会导致整个云异常,影响容器云上的所有应用。因此,高可用、可靠性需要反复测试演练,并形成灾难恢复应急文档;

4) 在企业内部落地的风险:容器云上运行的是证券业务系统,因此必须遵循证券系统的特点,比如满足应用系统安保等级要求等,容器云的落地,一方面是技术方面的风险,比如和公司现有各种现有系统的对接等;一方面是制度流程方面的风险,容器云必然会带来很多新的思维和理念,这些最终需要靠制度流程来保证实施,需要进行流程梳理和修改,避免“水土不服”。

容器云建设时需要考虑哪些难点和重点?

容器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化工程,每家企业容器云建设的出发点、设计目标各不相同,因此建设的内容会存在差异,但主要的建设难点或者重点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内容:

1)与基础设施的融合:容器云与基础设备的关系如何定位,容器云平台的管理内容包不包含底层vmware、openstack或者物理机;

2)网络建设:容器云中大量容器需要进行网络隔离或者网络连通,网络连通时使用哪种网络设施,诸如vxlan的overlay、平网络还是基础设备的underlay(IaaS的网络),不同的选择在网络性能、网络节点规模等方面各不相同;

3) 存储:对在容器中需要使用存储的容器而言,存储设施存在多种选型方案,比如采用ceph、NAS或者glusterfs等;

4)日志:运行在容器云的应用集群,如何进行日志管理,是采用EFK还是对接行内统一日志管理系统;

5) 监控:容器云上的应用如何进行监控,是单独采用云产品的自有监控体系,还是对接单位内部已有监控系统;

6) 中间件集成:容器云适合集成哪些中间件服务(比如数据库、缓存等),集成中间件之后,中间件中保存的数据如何进行处理,中间件的管理和运维如何进行?

容器云平台既要于底层基础设施交互,又要支持顶层应用,涉及面和覆盖面都非常广,因此建设过程中与单位内部已有设备、流程等进行结合时需要进行综合考虑,上述内容仅作抛砖引玉的参考,在不断的交流中让大家不断进步,一起成长,从而将单位的容器云建设的更加有效,更加高效。(部分观点引自社区活动中同行分享,可参考:银行业容器云平台建设的三个W

@yeefone 某大型保险公司 技术经理:

容器云落地应注意上云的业务是哪些,遵循先易后难原则,先上无状态应用,还要考虑原有微服务的架构是否要调整,比如springcloud框架的很多组件(服务发现、注册中心等)和k8s是有重叠的;

关于容器云的技术底座,随着k8s技术和产品的逐渐成熟,可选择的产品很多;可以考虑多集群模式,充分利用公司已有的IaaS平台的能力;

关于建设路线,不要试图一开始上一个大而全的平台,涵盖k8s底座 微服务框架 devops,应该分层建设,这样成本和目标都比较清晰可控。

@某金融企业 技术经理:

需要结合自身的能力和需求进行评估。几个问题在开始项目前可以先定下来。

1、自建,合作开发还是现成产品。自建的难度很大,坑太多,不建议。如果技术能力可以,后续希望能够做大的扩展,合作开发是个选择。如果想要快速搭建,找个厂商的商用产品。成本这个强相关。

2、平台的范围,如DevOps,统一监控是要新建还是对接。

3、应用是否已经准备好了,容器化的优势要发挥出来,需要应用进行改造。

@泊涯 测试技术专家:

对于开发来说或许会更好,更敏捷吧。

但是如果使用开源的在运维技术上,高可用性、可靠性方面还是建议在测试环境试运行一小段时间,包含性能测试、可靠性测试和持续性集成部署等带来的空间问题还是要注意。

@shendb 某大型保险 技术经理:

从几个方面阐述一下个人的几点认识。

1、容器技术发展到今天,应该可以认为是一个成熟的技术。就容器技术本身来说,小问题肯定还是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存在,但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可靠的。

2、要引入容器技术首先需要明确企业后续对容器的定位,比如:是在小范围创新应用使用还是准备全面推广、是面向高级技术人员还是面向普通应用用户、企业对应用可用性及业务连续性 要求等方面都决定了后续在容器平台建设过程中的投入,包括人员、软件开发、硬件的投入。

3、建议先做一个较完整的POC,重点可放在企业流程的适应性、应用的适配性、生产的可维护性方面,然后再来考虑容器平台的建设策略及对应的投入。

这些问题的每一个,都会导致投入的差异。所以建立在这些问题基本确认后再一起探讨投入和问题会比较合适。

@chinesezzqiang  信息技术经理:

若构建容器云,有以下几点建议:

1、明确业务需求,就是说你为什么构建容器云,要达成什么目的。比如希望通过容器云实现DevOps,达到敏捷开发的目的,还是用于构建产品测试环境,或者学习使用。(建议不要上来就搞生产环境)

2、选型,选择什么样的技术平台来构建容器云。比如选择开源还是闭源,通过优劣势对比,确定平台方向。

3、企业自身技术储备,要评估企业自身是否具备容器云技术的驾驭能力,需要系统、网络、容器、存储存等人才,利于后期的故障排查,加固扩展,系统优化等。

4、明确哪些业务上云,不是所有的业务都适合跑在容器云中,比如重量级的系统就不适合,如ERP,SRM。一些toc的应用还是可以上云的,如官网、电商平台等,切记不要为了上云而上云,业务稳定是第一准则。

5、上云节奏的把控,系统上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探索和适应过程,不要因快而造成业务影响。要先易后难,先toc后tob。

6、平台运营,建议找个有实力的供应商进行部署,期间形成各种手册、标准、培训和流程。项目期间,不断学习和试错,确保后期运营稳定。

7、循序渐近,无论在平台扩展还是技术学习,都要循序渐进,欲速则不达。项目中遇到的坑要及时解决,防止为后期留下隐患。

8、开放心态,要多组织学习,与同行多沟通,多学习,不要固步自封。

9、匹配企业发展规划,所有的技术架构都服务于企业架构,一定要匹配企业的发展需要,切勿盲目创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