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唯一上过春晚的开国少将,离休20多年捐款40万;遗愿:将遗体捐国

 微湖渔夫 2020-05-19

什么是人生的意义呢?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每个人有都有属于自己的答案。

但非要明确出一个具体答案的话,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就给予了我们一个很耐人寻味的回答,'人生不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暂时属于我们的火炬。一定要让其燃烧的十分光明灿烂,才能交给后代。'这样终此一生都在燃烧自己、奉献自己的人,他的人生一定是最有意义和价值的。

当年英勇建功立业

那些烽火燃烧的岁月里,无数英雄舍生忘死、保家卫国。出身于山东省文登县的张玉华,1935年加入我党,那年他只有19岁,正是血气方刚、渴望建功立业的年纪。

作为天福山起义的领导人之一,他军政方面都十分出色。他参与战斗,总是满腔热血、能身先士卒;指挥战役也能从容应对、运筹帷幄。

当年他作为13团3营任教导员时,带领军营战士驻守九子峰,凭借杰出的指挥才能使部队大获全胜。之后的几年,张玉华又陆续参加了多场战事,其党内职务也从13团3营教导员逐渐转变为40军119师政治部主任。

在张玉华担任一中队指导员时,面对整个大队被日军包围在雷神庙的紧急情况,他依旧临危不惧、镇定自若。他拖着受伤的身躯,背着同样身负重伤的胶东党组织负责人理琪,在硝烟弥漫中勇敢地突出包围。

建国后,他又积极参加了战役。此时的他,已经升任了118师政委,他所在的师政委第一个创造了'作为加强团登岛,用木船攻打敌军舰'的不朽传奇。1950年他随部队奔赴朝鲜作战,在两水洞打响志愿军出国第一仗。

在第四次战役中,张玉华同118师师长邓岳仔细分析敌我双方情况,积极提倡尖刀团坚持勇猛穿插的战斗作风,把'猛打、猛冲、猛追'的'三猛'战术变成'四猛'

就这样,在英明指导和英勇作战的完美配合下,我军势如破竹地不断取胜。1960年张玉华被任命为沈阳军区炮兵副司令员,1963年担任沈阳军区炮兵政委。

1964年他晋升为少将,获得了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等多个奖章。1967年,他出任武汉军区副政委,后又担任南京军区副政委。

今朝平淡心系民生

张玉华将军曾经多次说起,'他永远也忘不了生母、养育他的人民和培育他的党这三位'母亲''。他十分孝顺第一个母亲。他虽不能彻底报答第二个母亲,但他会为之奉献一生。对于第三个母亲,他将永远听话,紧跟其步伐。

他说出口的,也坚定不移地做到了。在他生活的社区,居民们提起他,无一不是骄傲自豪、满口称赞。

老将军心系民生、广济世人。自1986年离休后,他积极投身慈善事业20余年,用自己不算丰厚的收入先后向各地贫困群众和学校捐款捐物。北至东三省、南到海南岛、西边直至新疆与西藏,捐款共计40万元。

与此同时,张玉华老将军先后担任了多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除定期为学生们做报告外,还经常为公职人员、老年人举办讲座。

张老先生虽然体魄不如当年健壮,但始终身体力行地坚持着自己的'四为'理念:为青少年下一代服务;为在职人员服务;三为老年人服务;为老区服务。

他对孩子们进行传统教育,自费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他提倡加强对在职人员的传统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杜绝贪污受贿、铺张浪费等恶劣行为;他善于思考与分析现实情况,给有关部门的建议和反映的问题写厚厚一摞,因此荣膺'中国好人'称号。

备受称赞风姿不改

五年前,在战争胜利70周年的纪念仪式'9·3'阅兵中,当百岁老将军张玉华敬礼的画面在电视荧屏定格时,老人颤颤巍巍却郑重无比的军礼、不如昔日明亮的眼睛却饱含深情,令无数人热泪盈眶、记忆犹新。

老将军的满脸皱纹是战斗岁月留下的痕迹,胸前闪耀的勋章记载着当年的战功辉煌。70年前,正是如老将军这样的中华儿女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一座不朽的反侵略战争的历史丰碑,描摹出一幅可歌可泣的全民族抗战历史画卷。

四年前,百岁老将军张玉华赴北京参加中央电视台春晚。在小品《将军与士兵》最后,当轮椅上的他被搀扶着敬礼时,观众们无一不为老将军的那句'向我英勇的战友们致敬'而感动落泪。正如主持人董卿所说,'老将军是具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他是唯一上过春晚的开国少将!

老将军没有沉浸于过去的辉煌功勋中,而是不断充实和提升自己,他热爱学习,始终每天记笔记,积极阅读、体悟党的各类精神、指示、文章,还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女们参加'两学一做',坚持为人的道德底线和正确的处事原则。

此外,老爷子也有可爱的一面。他的院子里专门有一方天地安置自己的瓜果菜蔬,闲来无事还自创了健身口诀。客人来访,不仅要一同交流养生心得,还要送给客人一些相关保健材料。

撒手人寰英灵常在

三年前,这位甘心为祖国和人民奉献的开国少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101岁。老将军撒手人寰却依旧不忘初心,将自己对祖国和人民的满腔赤诚、朴实高洁的品德体现得淋漓尽致。

早在2001年,老将军就已写好对后辈的嘱托与自己的后事安排。他的遗嘱没有慷慨激昂的口号,只有朴素直白中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博爱,对子女后人的期许。真可谓是一身正气,字字深情。

他在遗嘱中拒绝子女'发唁函、设灵堂、开追悼会、举行遗体告别仪式'等;希望能把他的遗体捐献出去以供医学解剖研究;叮嘱子女:帮我取出那颗在体内残存77年的子弹,作为'不忘过去'的警示。

9月16日上午,张老将军遗体在南京火化,遵其遗嘱,全部一切从简,但张玉华老将军的伟大事迹却将永远被我们铭记于心,难以忘却。

张玉华老将军虽然走了,却留下了为理想奋斗的典范,留下了为事业奉献的传承,留下了为人民服务的榜样。

老将军溘然长逝,引得举座伤怀不已,却不愧生前身后两袖清风、无欲无求;却不悔以竹石之节为后世子孙树起万古丰碑、为人典范。将军品性情操皎皎高洁如明月,令吾辈心神向往,当为吾辈楷模。

文/盛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