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距今5000多前,中国各地都创造出灿烂文明?真相竟是气候

 浩然文史 2020-05-19

仰韶文化出土的彩陶

气温可以改变历史的进程,它可以为文明的诞生创造必要的条件,同时一个文明的陨落也和气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那么今天就从气候的角度来看看,在中华文明诞生的早期,气候对文明的演进具有什么的影响与作用。

在夏王朝建立之前,中国出现了满天星斗的文明格局,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黄河上游的齐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长江地区的良渚文化和河姆渡文化,这些文化的产生与当时的气候环境的变化不无关系。

距今5000年前,中国经历了一个较为温暖的时期,气温升高、降水充足,这都为新石器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中国历史地理学称这一时期为“仰韶温暖期”。

仰韶文化鱼纹彩陶盆

一、仰韶温暖时的仰韶文明

距今5000至3000年间,正是新石器时代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与之相伴的是气温的升高,比今天中国很多地区要温暖许多。北方以黑陶为特征的龙山文化与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蔚然兴起,古遗址的数量也开始有了明显的增加。

而仰韶文化所处的时期是黄河流域文化大发展的时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业生产的水平进一步发展,在多处遗址中都发现了粮食作物的种壳和种子,还发现了较大的储粮窑和窑藏粮食,粮食生产水平已较高;遗址的面积增大,从数万到数十万平方米的遗址并不少见,同时,遗址堆积的厚度也很厚,最厚的达7m。

仰韶文化遗址

这些信息都说明,当时的环境已经比较稳定,先民能在居住地长期安居;遗址的密度也很髙,尤其在仰韶文化的中心区域,遗址的密度已经接近现代的村落,尽管它们可能是不同时期的遗存,但至少反映了当时人类活动的密度和人口的数量有了较大发展,仰韶文化的涉及区域很广。

仰韶文化的发现地

除了关中、豫西、晋南的中心区域外,以北的河套地区至河北张家口、承德一带,以及以西的甘青地区,都反映了该文化的高度发展和辐射的能力。从黄河流域的前仰韶文化到仰韶文化,是个飞跃的发展,达到了新石器时代的顶峰,而这个过程又与中国气候环境进入大暖期,并发展到鼎盛时期相一致。显然,气候条件给先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舞台。

仰韶文化以后,黄河流域的古文化(距今5000-4000年,包括中原龙山文化)仍以农业为主要地位,石器工具有所进步,做工也更精细。但文化遗址的分布范围并未超过仰韶文化,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关中地区遗址的密度低于仰韶时期。

对此,一种解释是环境条件有所恶化。但从其他的证据来看,情况可能未必如此。因为这个时期聚落分布的地貌类型非常丰富,有不少遗址距近地表水较远,而且附近没有古河道遗迹,这显然说明当时的水源条件不会比现代差。

二、仰韶文明之外的文明

在当时整个中国,气温都普遍高于今天2-3度。如山西襄汾陶寺遗址(距今4500-3900年),就出现了落叶阔叶和常绿针叶树种组成的混交林,这种气候只有在今天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才会见到。

陶寺遗址

而在南方,良渚文明所在的太湖地区亚热带的落叶阔叶林依然茂盛,而且湖泊的水位要比之前有所上升,土壤肥力也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土壤肥力的增加为南方水稻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良渚文化出土的玉器

同时在甘肃与青海的齐家文化区域,农业界线北移到了北纬37. 5度左右,说明那里的气温和降水量都出现了明显的提高。从孢粉证据来看,在中国的长白山区、江苏盐城和四川甘孜州的螺髻山等地,暖湿植被的特征一直要延续到距今3000年左右才开始逐渐衰落。全新世大暖期正是我国新石器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多变的自然环境也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在仰韶文化之前,新石器文化又通称为“前仰韶文化”。前仰韶文化最重要的特点是农业的出现,并且得到很大的发展,这在甘肃大地湾一期、河北磁山和河南裴李岗的遗址中均有表现。

此外,同时代的文化遗址在文化发展和空间的分布上,都有一个迅速发展的过程。遗址分布的地貌部位多在一些山麓地带,而且多选择在黄河流域各支流的中游地区两岸的高地上,这可能与当时有较充足的降水、河水水位较高有关。

裴李岗文化出土的石磨盘

前仰韶文化的开始时间,正是全新世大暖期的发端,气候条件开始转向温暖和湿润,联系到上述文化发展上的特点,很可能是气候条件转变的结果,因为原始农业是一种自然农业,它的兴衰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有专家对陕西渭河上游的前仰韶文化所表现出的农业特点与现代该地区稳定的农业收成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认为当时的自然条件要明显优于现代,这也为中国各地满天星斗的文化发展提供了基础。

中国新石器时期的农业遗址

文史君说

更新世早期人类经历了最后一个大冰期,但冰期之后,全世界各地都出现了普遍升温的现象,这次升温为世界,乃至中国新石器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而这次回暖也与黄河地区的仰韶文化的出现时间相对,所以中国历史地理学者称这一时期为“仰韶温暖期”。

参考文献

中国国家地理编辑部:《中国国家地理》,2014年第12期。

满志敏等:《中国历史自然地理》,科学出版社,2015年。

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2010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