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孤独的匠人,品鉴熊正根的紫砂艺术

 紫砂百科 2020-05-19

每次谈论紫砂艺人,或因其作品或因其荣誉,当我看见熊正根老师在夜晚独自一人伴着一盏青灯烛火默默创作时,不由让我思绪万千:“你喜欢安静的紫砂壶,紫砂壶也喜欢安静的你。”

紫砂艺人的作品都不同程度的传递着作者的思想与性格特点,可谓“见壶如见人”。当非遗紫砂遇到了快速发展的网络时代,还有多少人能做一个能耐得住清苦,面对泥凳孤独的创作者?

在这个浮躁的年代,守正创新就是制壶者最难能可贵的精神。扎实的制壶功底是做出好壶的基础,静心是其必要条件,熊正根老师在清华大学“人文陶瓷艺术高级研修班”与云南大学等高校广泛涉猎各种知识、融会贯通、创新思维,也是熊老师做出好壶必不可少的因素。功夫在壶外,熊老师在制壶技艺熟练之后,不断吸收技艺之外的东西,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比如:书法、陶刻等),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美学结合,为自己注入新的活力。

 

就以熊老师创作的这把《君子壶》为例,“茶似君子之交,初觉苦涩,而后恬淡,再之后便回味无穷”,这段话说的就是这把君子壶了,整把壶由上往下,壶身逐渐向里微凹出曲面,壶盖平整,犹如平静的湖面,波澜不惊。壶钮向上突起,突破传统圆钮造型,无限风情自在其中。壶嘴、壶钮、壶把呈现标准的三点一线,高低有序,简洁不失锐利之气,符合君子风度。

熊正根老师对传统壶型颇有研究,故在其创作的砂壶壶中,都带着古壶造型的遗韵。《汉风壶》的创作就是基于对历史的感悟而来的,它由传统壶型汉瓦壶创新演变而成,熊正根老师设计观点是汉代风韵,即影响了中国人和中国历史两千余年的大汉精神。“汉风”壶整体器型简约大方,拉低壶身,扩大壶口,以曲线勾勒成型,线韵流畅自然,一气呵成。它强调一种气韵高远、英姿卓著的视觉审美气质,将大汉风韵提炼,以古壶新创的风格,优化整体效果。

熊正根老师性格率真,健谈,许多人对他的第一印象,更像一位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但深入了解后会发现他既有自己健谈擅聊的交友风格,又有他做壶时的稳重成熟。道家主张“抱朴存真”,人应保持并蕴含朴素、纯真的自然天性,不要沾染虚伪、狡诈而玷污、损伤人的天性。无论熊正根老师在生活中如何,但只要开始做壶,他就是心无杂念的,是最纯真的自己。

有真才有善,有善才有美。作为紫砂艺术品来说,熊老师的美从真来,人真壶真,是他从艺的道德底线。他虽然“孤独”,但创新不断,至真至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