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褐色的画卷 ——《褐色木门》赏析 作者马美玲

 默默7qrvsleytp 2020-05-19

《褐色木门》如一幅力透纸背的水墨长卷,一首意蕴幽远的叙事长诗。 

看了故事以后,总想起一句宋词“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小说中的那褐色的长萧,迷幻的梦吧,那扇封存和开启了很多故事的木门,在脑海里形成了一幅“幽咽长箫,梦吧浅笑,褐色木门里”褐色画卷 

近日,本公众号会连载中国棋协大师、上海作家——丁旭光先生的长篇佳作《褐色木门》,与朋友们共享精神盛餐。

《褐色木门》获《小说选刊》第二届全国小说笔会获奖作品,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褐色的画卷 ——《褐色木门》赏析  

作者  马美玲

幽咽长萧:范梦泠的爱情和家仇

范梦泠,一个轻灵如幻,雅韵如梦的名字,不由得让人想起“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的清幽孤寂。她的人亦如她的名字,就像时光女神衣袖里一绾古沙,在她多情地蹙眉间,错落入现在。她虽身为今人,却以一颗箫声长伴、诗情满怀的古心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这样温良纯美的情怀怎么能接受虚伪的欺世盗名呢?故事从她决绝地结束生命开始,揭开一场旷世奇绝的爱情,两代关于功名德誉的家仇,期间穿插着普通而又有梦想者的生活,包含着许多无奈的自我嘲弄与辛酸。

鼎鼎大名的画家赵士霖竟是剽窃的高手,他剽窃的对象就是范梦泠的爸爸,深爱着的人的父亲,毁掉了亲生父亲的艺术生命,范梦泠困在亲情和爱情的漩涡里不能自拔。她该用什么样的态度让赵士霖忏悔自己的罪过,也让赵大逸感悟自己的深情呢?纯洁的爱情能承受得起如此的家仇横亘在中间吗?作者用沉郁然而揪人心扉的形式体现这一冲突,就像平静的大海下面的暗流涌动——那就是内省、消失与自我毁灭。赵士霖趁着去国外办画展的机会一去不回以示赎罪,范梦泠了结自己的生命,不再让自己的幸福在爱情与亲情失衡的天平中摇摇欲坠,她选择了这种极致,也可以说是极端的方式来终止这段陈怨,十分符合她纯净执着不与浊世相融的诗人个性。我们可以先把这理解为高尚的自我牺牲,以成全赵士霖的欺世盗名,成全赵氏的父子亲情,成全自己对已故父亲的挚爱之心,向世界表明自己对虚伪和邪恶的决不妥协,然而死亡只能加快在摇荡的天平中坠落的速度,范梦泠的牺牲终不能说是勇者的行为,她只是在诗情画意中浸润得太过纯善的女人,毁灭自己只是她对现实无力的反抗与控诉,显示自己在世道人心面前的无能为力和逃避,人类如果不能跨越狭隘的疏离隔膜,是不配拥有高尚的情感的,爱情降落人间的神圣使命之一不就是化解人类背负的仇怨吗?所以,在死而复生后,她以“失语失忆的方式去面对残局”,在沉默中思索,她需要找到一个能感化这个残酷局面的态度,一个能与现实相融的胸怀,最后她终于豁然,和赵大逸携手面对,不让上一代的恩怨蒙羞自己的爱情,她不再从高耸的殿堂里弥望诗神,而是踏实地植根在现实的大地上,让自己洁净的心灵、激越的诗情愁绪不再成为与外界交际的困扰。这段梦魇般的磨难和重获生命更加洗涤了她的心灵,她摈弃前嫌,完全听从爱的招呼,以一颗宽大博爱的心去迎接新的生活,遗憾的是,她公公只看到她这只美丽凤凰的自焚,却没看到她热烈燃烧后的涅槃。他走了,远去他方,杳无消息,所以那只褐色的长萧依旧幽幽如抽丝,凄凄似低吟,它在思念远去的亲人,它在呼唤远去的亲人,不要为了曾经的阴霾错过未来的晴好。

梦吧浅笑:凡尘俗世的舞台

香花桥下的梦吧,是展开很多情节线索的地方,它就像摇摆的虚度年华的哀歌,诉说着失意与愁闷的凡尘俗事,也演绎着诱惑与被诱惑的爱情乐章。

叶士德是一个颇有才情的教师,他喜欢李叔同的《送别》,看得懂张佳那副《冷月》里蕴含的孤高风雅,他教学有方,对世界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他阐述了比现今更加合理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当然这不是这个人物要完成的主要任务。通过他我们可以看到,一位忠于职守的教师在爱情面前多么的无奈和无助,他有限的财力远远不能满足心上人的需求,他本是一个拘谨淳朴的人,暗恋多年的周丽娜就像一团迷蒙的烟雨,时时浸湿他苦涩的心,最后只留给他一个远去的背影。他急于让自己渴望爱情的心尘埃落定,便装作是情场老手,当他遇到张佳那“浑身上下散发而来的青春气息和艺术韵味,以及法兰西女郎般浪漫又雅致的风情”,他麻醉了受礼教捆绑的神经,忐忑不安地陷入了狂野的放纵,清纯可人的张佳让他体会了甜美的爱情,但张佳也像云雾一样,在他的生活里力飘来又散去,使他觉得自己越来越依恋她,也越来越无法依恋她,最终张佳选择了和能帮她培养两个弟弟的有钱人在一起,又让他品尝了痛彻心扉的离别。他在爱情路上的坎坷并不是因为那过早的谢顶,而是因为生存和发展空间的狭小,不能给予张佳需要的所谓希望和安全感。他的爱情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在爱情里,施与和被施与都是一种爱,拒绝和被拒绝都会受到伤害。

“我”,是小说中一个重要但自甘平凡的角色,“值得信赖、善于倾听,乐于助人,能力不差且守口如瓶”。作者塑造出一个朴实而极有内蕴的形象,一个喜欢写作,喜欢收藏艺术家展览会门券,玩玩股票、生活如意、事业成功、在近乎完美的生活境界里还不忘追求的好男人。这样的形象才能更好地承担作者赋予他的使命——在梦吧里耐心的倾听、守护着许多人的秘密,既能化解愁结,又值得咨以人生困惑。但“我”大部分时候选择了理解式的倾听。我”是推进故事情节,承上启下的接力手,通过“我”,赵大逸、赵士霖、范梦泠、叶士德、周丽娜等文中的主要人物都有了联结,而故事中的很多悬念和答案也由“我”的眼睛折射给读者,范梦泠为什么怀着身孕自杀?王君为什么和她莫名其妙地分手?叶士德怎样在情场得意又失意,失意又得意?吴向东怎么处理和前妻、女友、女儿的男友——他昔日情敌的关系?在耳闻目睹他人的故事中,“我”也道出了自己的苦楚——深受出版界不为人知的“潜规则”之害,向往着做“原生态的自我”,做一个有爱情,有钟爱的事业,有相互欣赏的友人,有和睦的家庭的“我”,这些似乎“我”都有了,然而能否享受人之为人的合理权利,不因为背后附带的光环或承袭的家境而受到不同待遇呢?能不能不受个人能力之外的社会因素审视呢?我们当然无法凭借自己的力量,找到的那片原生态的乐园,但是我们永远有权力去向往、去追求那片乐园、那样的自我。文学是苦闷的象征,“我”只有寄托于小说,栖居在文字建造的世外桃源,才能释放“我的自尊”,那是一个有良知、有责任感、有宽大胸怀又承受了很多不公待遇的人温和的表白和申明。

香花桥下的梦吧,并不只有迷离的目光和妖娆的身姿,人世间发生的一切都是动人的故事,在这里慢慢地开始,慢慢地进行,慢慢地结束,再由“我”慢慢地倾听、慢慢地讲述。炫迷的灯光,曼妙的腰姿,贪婪的目光,颓丧的面孔,诱人醉入梦幻的音乐,展现的也不只是俗世生活的万千风貌,而是背后那一张张在人生路上困惑不安的脸庞,一颗颗辛酸悲苦无处安放的心灵。

褐色木门里:故事的沉淀与升华

褐色,是沉稳,略带忧郁而非常隐忍、包纳的颜色。

一扇褐色的木门,一支褐色的长箫,一个褐色的故事,渲染着一种褐色的情思,留下了一段褐色的记忆,这部小说很淡雅很温情很悲悯!故事里有声音,有画面,有诗句,就像一幅褐色的长卷,像一道温暖的夕阳,一双揭开梦幻与现实面纱的手,一本苦楚迷离的爱情日记,一张沾满故人发香的老照片,映照新人欢颜的梳妆台,镌刻一段段人生里程的丰碑,它像一条奔向大海的小溪,一路上不断地逢源欢歌,不断地容纳,在汇入大海以前,它已然如海般壮阔,而依旧有溪水的和缓温柔,这便是作者牵系人性本身的慈爱,始终不因个人命运的转化而有所偏颇。作者把这份情怀赋予“我”,一个置身事中,又游离于事外,富有博爱之心的人,用“我”那双好像一部带着情感的摄像机的眼睛,缓缓地注视着褐色木门里的悲欢离合。

作者满怀同情与悲悯地点拨了每一副身躯里潜藏着的邪恶的小鬼魅。叶士德在教育和创作之间的纠结,在纯洁的文学情怀和人性欲望之间的徘徊;范梦泠难以表诉的心曲,她心胸里激荡着的患得患失、纤细而易失控的诗绪;叶士德一边为张佳的离去伤怀,一边利用陈娅莎对他的痴迷和她缠绵;吴向东羞于和同患难的妻子分手,却又难以抗拒爱情唤醒的激情。故事里有一个情节很值得玩味,失去了张佳的叶士德深深地吸引了陈娅莎,她的爸爸竟是吴向东,也就是张佳为之抛弃自己的有钱男友。叶士德在一场爱的梦里沉醉,又在另一场爱的梦里被叫醒了,这是多么具有讽刺性的巧合,看起来叶士德是“输”了,他失去了张佳,但其实他得到了更多的爱,吴向东本以为能把他推得很远,没想到命运将他弹回到离自己更近的地方。这个戏剧性的“变革”大大地讽刺了吴向东的存在,叶士德与他生命里最重要的两个女人都有过关系,他今后要有怎样的气度才能心平气地面对这一段经历呢?其实作者非常厚爱叶士德这个表面无力掌握爱情船舵的人,虽然暗含讽刺地写了他在爱情路上的摇摆不定,渴望着艳遇又似乎胆怯,最后只留得孤身一人唏嘘感叹, 但笔墨饱含仁爱,作者用笔的温情并不是人道主义泛泛的尊重,也不是苍白而空洞的理念,而是设身处地的理解与包容。

文中有一种经典文化和俚俗文化双重格调的对比,经典文化如英文情歌《以吻封缄》、《桑塔露琪亚》,克莱德曼的钢琴曲,肯尼基的萨克斯,莫奈的名画《维特耶的塞纳河》、郑板桥的乱石铺街“六分半书”,海明威的“金鸡独立”,马尔克斯的“七朵玫瑰”,川端康成的与黑白棋子的对视等等,给了作品庄重沉稳的气质;而摩尔牌香烟、本场人老宅、百年老镇周浦镇,为爱情流淌的玫瑰河、制作精美布料的“协大祥”、充满五行色彩的上海“99”四大街、兰州拉面、羊肉泡馍构成了一幅内容丰富的俚俗风情画又显得俏皮可爱,在鲜明的反差中体现了包容兼蓄的人文式深沉与幽默,既有风雅韵致又不失和蔼可亲,仿佛总有说不尽道不明的情愫吸引着你去亲近,去思索!

       丁旭光个人简介     

   

丁旭光、中国棋协大师,上海作家。共发表小说200多万字,著书11本。

短篇小说《汉白玉》获《萌芽》文学奖,2013年短篇小说《汉白玉》入选中国小说家学会主编的《中国小说家全集》,2013年被中国小说家学会授予“中国当代小说家”奖。被收入《中国当代小说家大词典》

 2004年上海市作家协会小说专业委员会等举办的“丁旭光作品研讨会”被载入《2005年上海文化年鉴》

长篇小说《褐色木门》获《小说选刊》2012年度笔会长篇小说二等奖

审稿编辑:张   锡

主审编辑:艾敬棣

排版编辑:鹰   子

留言回复:鹰   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