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百英镑

 紫藤雅居 2020-05-19

                 ——英国    巴罗内斯·奥尔茨

    已经是下半夜了,通常最后打烊的咖啡店送走了最后一个顾客了,也关了门,繁华的伦敦城此刻沉静的甚至可以听到人们酣睡的鼾声,只有偶尔传来巡夜警察

的皮靴声才打破了这死一般的寂静。

    夜雾渐渐从地面上升腾起来,越来越浓,不消一会所有的大街小巷都笼罩在一片乳白色的雾团中,以致对面走过都看不清对方的脸,当巡夜警察来到离开咖啡

店不满十米的地方时他突然看到有个黑影在咖啡店门口晃动了一下。

    警察立即警惕地睁大了眼睛,奇怪这黑影却又不见了,走近一看只有一个黑糊糊的邮筒站立在人行道上,警察忍不住笑了,笑自己毕竟年岁大了,眼睛昏花把

邮筒当作了人,这个生铁铸成的绿色邮筒打从自己出生那年只怕就已经在这了。

    他走上前去伸出大皮靴,没好气地提了一下——怪了,这邮筒突然“长”高了,一个又高又瘦的小伙子就站他面前,正贼眉鼠眼地朝着他看,原来他正躲在邮

筒的后面,“你是什么人?”警察揿亮了电筒,上上下下打量着他。

    伦敦的小偷多半爱在这个时候作案,那小伙说自己名叫约翰,因为刚和老婆吵了一架,被凶悍的老婆从家里赶出来,正不知道去哪过夜,“是这样吗?”警察

自然不会相信他的话,“那么遇上我感情是你的造化,警察局有间大房子,你可以在那儿过上一夜”。

    就这样小伙子被带到了警局,就在对这小伙子进行盘问的时候咖啡店的老板跑到警局报案,发现他的银箱被打开了,偷走了200英镑,警察便愈加怀疑是这小伙

子是小偷,马上对他进行搜身。

   可是搜遍了小伙子的全身的口袋竟没有一分钱,没有证据只能放人,第二天咖啡店里人人都在议论昨晚发生的事情,有人说这小偷可能把偷到的钱藏在什么地方

了,也有人说小偷准有个同案犯,一得手就把钱转移了。

    接着又有人提出疑问:银箱除了这200英镑的纸币,还有硬币,小偷为何只偷纸币,不偷硬币?大家都觉得这案件有点令人迷惑,专门报道社会新闻的女记者波

蒂·巴顿自然不会放过这种机会。

    她一早赶到咖啡店,她一边听着人们那些不着边际的议论,一边却在寻找一个人,那是个其貌不扬的干瘪老头,像往日一样他此刻正坐在咖啡店的角落里,一

口一口地喝着牛奶,波蒂注意到了。

    当他听着人们议论的时候流露出一种不易察觉的嘿嘿一笑,笑得别有一番滋味,波蒂端着杯子,亲热地坐到他身边问:“您老有何指教?”老人习惯地从口袋

里掏出一根细绳,用瘦骨嶙峋的大手打上结,再解开,又打上结,再打开,意味深长地说:“这帮警察总自以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其实常干蠢事,波蒂小姐,

如果你想得到一条独家新闻,这一两天里你只要盯住那小伙子的家一定会水落石出”。

    老人说完收起手上的细绳,装进口袋起身走了,这确实是个奇特古怪的老头,谁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谁也说不清楚他住在哪儿,但是他对犯罪作案这档子

事好像特别内行。

    多少次他仅仅从报纸上看到波蒂有关犯罪案件的报道立刻就能指出事情的真相几乎总是十拿九稳、料事如神,确实比那些警察高明,实际上他连现场都没去过

    离开咖啡店波蒂果然按照老头的指点去警局打听到那个被嫌疑的小伙子的住址,几天后女记者又在咖啡店遇到老人,“多亏您的指教,我已经了解了事情的真

相,并写出了报道”,女记者无不钦佩地说,“您的推理总是那样令人惊叹不已,这次案件您是根据什么看破小偷诡计的?”

    老人依然用他那瘦骨嶙峋的手一边打结一边解开一边对她说:“你想想首先这小偷为什么只偷纸币,不偷硬币?没有一个小偷是贪得无厌的,考虑到这一点我

想起这家咖啡店门前不是有个邮筒吗?作案人肯定早就侦察到了这一点,事情的经过我想是这样的:他事先就把写好自己的姓名、地址的信封装在自己的口袋里,

然后溜进咖啡店行窃,把偷到的钱装在信封里,刚逃出咖啡店听见警察的脚步声便连忙把信封扔到邮筒里,虽然被警察抓到了,可愚蠢的警察怎么会想到这一层呢

?”

    “果然不出您所料,我按您说的,两天后我在小偷家的门口看见邮递员把一封厚厚的信件交给小偷,我一下明白了小偷的作案手法,我立刻与警察联系,当警

察冲进小偷家里那200英镑刚被小偷从信封里抽出来,还来不及藏起来呢,小偷把赃物藏在邮筒里作案,真是别出心裁呀!”

    “警察无能就在于没注意邮筒,不去思考一切有可能被利用来作案的条件和可能,不过话又说回来不经邮局许可警察也不能随便搜查邮局”,老人说完收起手

上的细绳装进口袋又起身走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