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时肿瘤标志物升高了 我是不是得癌了?! 很多人一听肿瘤标志物检查的名字,就会认为这是一种检测到异常,就能检测出癌症的检查。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肿瘤标志物比大家想象得复杂得多!今天就跟大家说一说~ 1 如何看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是由恶性肿瘤细胞产生,或是正常细胞受到肿瘤环境刺激所产生的物质。这些物质根据自身特点分布在身体不同的脏器中。 肿瘤标志物身体分布图 『肿瘤标志物』身体分布图 每种肿瘤标志物能对应一种或几种肿瘤,但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所以当体内存在肿瘤时,所对应的肿瘤标志物就可能出现异常的升高,并在报告单上用↑表示。 注意体检报告中肿瘤标志物的位置: 肿瘤标志物与对应肿瘤
出现以下情况需要格外关注: 1、单次查肿瘤标志物指标升高非常明显,甚至高出参考范围数倍; 2、连续多次复查,指标持续升高; 3、有肿瘤的家族遗传史,尤其是三代以内的亲属,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 4、肿瘤标志物检查有多项均升高 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建议尽快去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完善进一步的检查。 尽管理论上肿瘤标志物可以提示肿瘤的发生,但实际应用上,却和大家想象得很不一样,所以想真正看懂肿瘤标志物还需要了解以下3个问题~ 2 关于肿标的3个问题 问题一 “肿标”升高就得癌了? 肿标升高并不能说明患癌,只能用于癌症的辅助诊断。 一些良性疾病和状态也有可能造成肿瘤标志物升高。 比如: ● 月经期、盆腔炎着、妊娠可能造成CA125增高; ● 胆道梗阻、胃炎、炎性肠病、吸烟可能造成CEA增高; ● 胰腺炎、胆道疾病、肝硬化患者CA19-9可以升高等等。 所以很难单凭某项肿标升高就诊断是否患有癌症,更不能确定是哪一种癌症,还需要进一步检查。 问题二 “肿标”正常就不会得癌了? 很多肿瘤标志物在癌症早期的阳性率并不高,并不能全靠肿标来发现早期癌症。 临床上有不少患者由于『肿标』正常就忽视了筛查体检,导致最后发现癌症时已是晚期。 目前临床上可以作为早期癌症筛查的肿瘤标志物有以下几个: 肝癌 指标:AFP 慢性肝炎患者、长期酗酒者、有肝炎家族史者等肝癌高危人群,建议每6个月复查血清AFP并进行B超等进一步检查。 专家提示: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肝癌某些睾丸肿瘤AFP也会升高。 前列腺癌 指标:PSA 建议大于50岁的中老年男性每年检查PSA和直肠指检或前列腺超声,而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可从45岁就开始。 专家提示: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肝癌某些睾丸肿瘤AFP也会升高。 卵巢癌 指标:CA125 根据临床医生判断,高危女性可于30~35岁起考虑每3个月~1年1次血清CA125和阴道超声检查。 胆囊癌 指标:CEA\CA199 如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有较大胆囊息肉患者等高危人群,建议每6个月检查血清CEA、CA19-9和肝胆B超检查。 胰腺癌 指标:CEA\CA199\CA125 有胰腺癌家族史、糖尿病史、长期吸烟饮酒、有慢性胰腺炎发作等高危人群,建议定期通过CA199、CA125、CEA筛查。结合CT、磁共振进行筛查。 专家提示: 40岁以上,特别是50岁以上又有胰腺癌家族史的人群要注重筛查。 但并非所有癌症都可以通过『肿标』来筛查,有些癌症其实目前并没有发现对应的肿瘤标记物。 想早期发现癌症,一定要针对不同癌症的高危人群分别进行更针对性的筛查。 不同人群怎么查?
问题三 查“肿标”究竟有什么用? 肿瘤标志物最主要的作用除了辅助诊断癌症以外,主要是对肿瘤患者手术、化疗、放疗的疗效进行监测。 比如: 肿瘤患者手术后如果肿瘤标志物也随之下降,可能就提示治疗有效; 如果肿标下降缓慢、不明显,则可能提示治疗效果欠佳。 除此之外,肿瘤标志物也是监测肿瘤是否有复发风险的重要指标。 比如: 前列腺癌患者,手术前PSA升高,术后PSA下降至很低,随访过程中再次升高,就提示肿瘤复发的可能。 最后我们总结以下关于『肿瘤标志物』的要点: 1、肿瘤标志物升高可能提示肿瘤的风险,建议去医院就诊复查。 2、肿瘤标志物只能辅助诊断癌症,确诊还需要进一步检查。 3、肿瘤标志物正常也无法排除癌症,不要过度依赖肿瘤标志物检查。 4、肿瘤标志物多用于监测癌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复发风险。 5、早期发现癌症不能只靠肿瘤标志物,需要根据不同人群进行针对性的防癌筛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