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元璋儿子墓穴被打专家打开,揭露明朝最残酷一幕,令人发指

 花开无田 2020-05-19

大明王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得益于朱元璋从乞丐到成为皇帝的传奇经历,朱棣、崇祯帝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于谦、张居正的力挽狂澜、匡扶社稷等等,大明王朝也是圈粉无数。但事实上,作为一个封建王朝我们在看到明王朝对历史的推动功劳的同时,它一样也有着极其残忍的一面。

2006年6月,湖北省考古专家在考古发掘之中发掘了一座明朝初期的古墓。墓主人的身份在进行史料、实物甄别之后被确定为朱元璋的第二十三子朱栋。出生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的朱栋,生母乃是刘惠妃,虽然母亲并不十分得宠,但爱子心切的父亲朱元璋却未曾亏待过自己的儿子们,自1370年开始便先后三次将自己的所有儿子们尽数封王。洪武二十四年,年仅3岁的朱栋便被封为郢王,藩属安陆。

但未及朱栋成年就藩,朱元璋便撒手人寰,随后已故皇太子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在即位之初,建文帝便开始着手削藩,不过最终在错失数次机会之后,历时4年燕王朱棣战胜了侄子朱允炆夺得皇位。1402年,在攻破南京城之后,朱棣登基改元,是为永乐帝。而受制于如此动荡时局,也让朱栋直到永乐六年(1408年)才离开南京城就藩安陆。

不过,仅仅在就藩六年之后,年轻的郢王便溘然辞世,时年不过27岁。作为兄长以及皇帝朱棣在听闻之后,依循旧制在辍朝15日、派遣官员吊祭的同时,还派遣了官员治理郢王丧葬事宜。

这本只是寻常的生老病死事例,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却充分暴露了明王朝残忍的一面。就在郢王去世仅一个月之后,郢王妃郭氏却“自愿”赴死了。作为郢王朱栋的正妻王妃、武定侯郭英的女儿,郭氏可谓是地位尊崇,为何要自杀呢?难不成是用情至深?

事实上,在史书上着墨甚少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窥见个中原因。在《明史》中记载,郭氏恸哭曰:未亡人无子,尚谁恃? 引镜写容付宫人,曰:俟诸女长,令识母。遂自经。未亡人无子,有谁可以依靠呢?郭氏与朱栋共生下了4女, 除一女早夭外,其他三女虽然都茁壮成长,也都被敕封为郡主,还有岁禄800石,似乎已是恩隆正盛;但无儿子出世的现实,也导致郢王一脉传承断绝,根据大明律例,封国也被取消,而身为未亡人的郭氏,即便是身份尊贵,却也因为朱元璋恢复的殉葬制而“被迫自尽”。

殉葬制,可谓是历史悠久。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殉葬制度肇始于商代,在那个年代古人们笃信鬼神之说,为了能够永享富贵,奴隶主们在死后将活人殉葬。而在商之后,殉葬制度也大行其道,甚至连被尊为贤王的人也不能例外。秦穆公去世时,不仅仅殉葬奴隶,连良臣奄息、仲行、针虎等人都被迫殉葬。但随着社会的进步,殉葬制度尤其是人殉在汉朝时逐渐式微,在唐、宋等王朝时人殉制度更是几近消失,也只有在少数民族地区仍旧实行。

而在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之后,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维系统治的清明措施,但作为从乞丐到皇帝实现了阶级跃迁的人,他却遵循了元朝旧制,开明代殉葬恶例。在其去世之时,后宫之中无所出的妃嫔尽皆被殉葬,人数多达四十余人。

作为对史书上这些记载的实物证明,郢王墓的发掘更是为明王朝初期实行了这种残忍的制度提供了铁证。专家在墓穴之中,除却发现了大量的珍贵文物、甚至还有堪称国宝级别的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之外,在分为前室、中室、后室的墓室中,其后室发现了郢王夫妇棺椁,还在中室的耳室中发现了另外摆放着的六具棺木。

专家在打开这六具棺椁进行查验之时发现,这六具棺椁之中的死者无一不是未成年女性。毋庸多言,这六位未成年少女自然是人殉制度下的牺牲品。正值芳华,却被迫殉葬,实在令人发指。

这种可憎的人殉制度,在《明史》中记载不仅仅是明太祖朱元璋以及郢王死后使用了,即便是朱棣,乃至号称“仁”的明仁宗朱高炽、号称“明君”的明宣宗朱瞻基都无一例外,在死后全部采用了这种惨无人道的制度。

直至明英宗朱祁镇这位昏君时,他有愧于妻子钱氏为其虔诚礼诵残疾而又无所出,才在弥留之际下令"口占遗命,定后妃名分,勿以殡御殉葬,凡四事,付阁巨润色"。人殉制度才正式被废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