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习”是大问题

 野有雅兰 2020-05-20

 1.3——《雅兰读论语·学而》第三则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导读】

学,所以穷理明道;习,始能通物致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指出的是学习的持续性及一切学问思想体系必须要经得起实践验证的与时偕行性。这一则开始言怎样“习”了。这其实还是本末名实之辩。

【雅兰读经】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巧,好也。

巧言,喜好满口取悦他人之言。

令,善也;告也。

令色,容貌举止竭力表现出讨人喜欢的样子。

鲜,少,难得义。

仁,是敬以直内,义以方外之心上工夫,非为了讨好他人玩言语举止这些形式主义表面文章。仁人君子之道,当以润身为本,本立道始生。

好仁者之言,善仁者之色皆治人应物务外轻本之事。务外必内轻,内轻则嗜欲远仁,故子言“鲜矣仁 ”。

《易》言: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这里要注意的是,孔门儒家在此篇指出的是务末忘本之害——对于一个立志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君子来说,侧重于言色等治人应物舍本逐末之事会让自己泥于追逐欲望而与儒家倡导的理念南辕北辙,故夫子戒之“鲜矣仁”。

警戒务外之害并不是否定本立之后的锦上添花。这是一个“如何习”和内外本末孰轻孰重的原则问题。

《论语》第一则,给我们展示的是一个古代真正有教养的儒者应具备怎样的学习精神,品性和心态及古代儒家教育的目的。第二则言儒家人生之道孝弟为本。这则开始则详细展开儒家本末之辩。本末名实之辩不仅贯穿整部《论语》及孔门儒家思想体系,他也是道家佛家及世界上所有文化系统探讨思辨的核心哲学内容。所以,各位读者君莫轻视这一则。本末孰轻孰重搞掂了,就是如何“躬行”了。儒家“躬行”不是一味蛮干,他是有一个严密可践行的思想体系的。所以,下一则,孔门儒家思想体系传承人,以孝道闻名的“宗圣”,曾子出场了——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到底在说什么呢?且等下回分说!

【白话一下】

先生说:满口说着讨人喜欢的话,满脸竭力拿出讨人喜欢的样子,这样的人,很少是品性高尚德高望重之人。——节选于《雅兰读经》系列之《论语·学而第三则》

计865字


传承经典 传播美与安宁 尽在雅兰在世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