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内战的原因是什么?

 地图帝 2020-07-02

公元1861年至1865年的四年间,美国爆发了南北内战,直接造成75万士兵死亡和40万士兵伤残,对美国人而言,其规模和烈度媲美后来的一战和二战。长久以来,关于南北战争的起因早已有各种各样的猜测和解读,但却很少有人注意到一条运河在推动此次战争爆发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而这条运河正是为美国经济腾飞插上翅膀的“伊利运河”。

从地图上看,伊利运河流经的区域主要在五大湖和哈德逊河之间,而哈德逊河通过纽约港可以直接进入大西洋,如此一来便把远洋贸易同五大湖所在的中西部平原联系起来。那么这样一条利国利民的运河为什么会成为美国南北战争的催化剂呢?要解释清楚这一点,我们还要回到运河开通之前的美国历史地理。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并不丰富,但有两个地方却分别占到全球淡水总量约20%,其中一个是贝加尔湖,另一个是位于北美洲的五大湖。两者加起来共划走人类四成的水源,而其拥有者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人口总计不过五亿出头。并且相较而言,五大湖对于美、加两国的意义并不仅限于淡水,因为与贝加尔湖地处人烟稀少的西伯利亚相比,五大湖区域却是北美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之一。

五大湖的湖泊之间均有水道相连,往来交通极为便利。然而如此优越的环境却在发展近代经济中凸显出一个致命的缺陷——没有出海口,当然这句话是相对美国来说的,因为对加拿大而言,圣劳伦斯河的尽头就是五大湖的出海口。美国于十八世纪末摆脱英国独立,并且随后不久就向西部地区大幅扩张,五大湖区域正是在这一时期并入美国版图。

美国东部十三州开发最为彻底,但要发展西部经济就必须将广阔的内陆与大西洋连接,但从五大湖唯一能够进入大西洋的天然水道掌握在加拿大手中。显而易见,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外乎两种方法,要么武力吞并加拿大,将圣劳伦斯河的入海口据为己有;要么自力更生,立足国内开挖人工运河。

美国大举北上入侵加拿大,并大有将其兼并之势。可惜战争失败了,加拿大的英国人一路反攻,最后竟然冲入华盛顿火烧白宫,美国的如意算盘落空。

不得已美国人只好修运河,伊利运河筹备委员会组建于1810年,从时间上看刚好是美国宣布独立后的第34年,此时对于渴望提升国力的美国人来说,大幅度地向中西部扩张才是顺应潮流的“历史大势”。尽管此前通过第一次独立战争美国已经将领土扩张到最初北美十三殖民地的一倍,后来又从拿破仑手里贱价购得路易斯安那,但不可否认此时这些中西部的土地仍旧处在未开发的状态。

从北美大陆的水系图可以看出,在伊利运河未开通之前,密西西比河充当着沟通内陆与沿海的主要角色。来自外海的商船通常先驶入墨西哥湾,然后从新奥尔良港逆流北上,最终将商品散播到广阔的内陆地区。在这种情况下,新奥尔良一度成为美国最大的沿海城市和关键港口,然而就经济潜力来说,新奥尔良连接的墨西哥湾终究比不上纽约对准的大西洋,这也是纽约能够在后来的发展中击败新奥尔良的重要原因。

图-纽约中央公园

不过早期纽约之所以迟迟无法得到发展,关键在于该港连接的哈德逊河无法触及美洲内陆,尤其是无法直达五大湖附近的人口稠密区。在伊利运河竣工之前,内陆居民依然以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为主,除极少部分粮食会沿密西西比河南下运至新奥尔良出口之外,其余均以自产自销为主。

运河竣工以后,密西西比河上游的船只可以通过五大湖进入伊利运河,继而进入哈德逊河并驶入大西洋,而入海口处的纽约也顺势成为美国最大的城市和贸易中心。同时无数的工厂和商业资本从大西洋沿岸侵入内陆,当地的经济形态逐渐转变为“消费型”经济,五大湖区开始向现代的工业化社会挺进。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美国的南北差异开始凸显出来,北方不断地向现代机器大工业阶段迈进,而南方则一如既往地停留在依靠新奥尔良出口农作物的“种植园经济”阶段。而且更加要命的是,随着纽约港的异军突起,新奥尔良这种传统港口的优势地位开始直线下降,大批从欧洲驶来的商船纷纷调头开往纽约,南北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北方的工厂主们逐渐因为人手不足的问题而将目光投向种植园中的黑人奴隶身上,而这引起南方种植园主的不安。

由于新建的工厂需要工人,解放黑奴使其成为自由劳动力成为北方的坚定主张,感受到威胁的南方庄园主们自然对废奴充满抵制。意见无法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南北逐渐形成针锋相对的两拨人,而最终的结果就是历时四年的南北战争。

图-南北战争的两个首都华盛顿和里士满,相距并不算远

时至今日,随着高速公路和铁路以及航空业的发展,伊利运河的航运价值今非昔比,但其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却永不磨灭。

文:闫老师,图:风长眼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