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岁让梨的孔融长大后却弑母?带你还原历史上真正的孔融

 智博星影音 2020-05-20

孔融让梨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过,不少人还用来教育子女。孔融让梨的故事最早应见《世说新语笺疏》注引《续汉书》。说的是孔融四岁时候,与兄弟一起吃梨,但他一直拿最小的梨吃,父亲奇怪地询问他,他回答说:'我是小孩子,按理应该拿小的。'孔融的宗族因而对他感到惊奇。《三字经》中就有'融四岁,能让梨'之语。

不仅如此,体现孔融才智孝义的故事还有很多。孔融是孔子的十九世孙,父亲孔宙,曾任太山都尉。孔融十三岁时,孔宙去世,孔融悲痛过度,需要人扶才能站起来,16岁时,名士张俭为中常侍侯览所记恨,密令要州郡捉拿张俭。张俭与孔融兄长孔褒是好友,于是逃到孔褒家中,孔褒却不在。张俭认为孔融年轻,并没有告诉他自己的处境。孔融看见张俭窘迫的样子,对张俭说:'哥哥虽然在外未归,我难道不能为您的东道主吗?'因此留张俭住在自己家。

事情败露后,孔褒、孔融被逮捕入狱。但不知他们二人是谁获罪。孔融说:'收容匿藏张俭的是我,有罪归我。'孔褒说:'张俭来找我,不是弟弟的罪过,罪在我,我心甘情愿。'官吏问他们的母亲,母亲说:'年长的人承担家事,罪责在我。'一门都争着赴死,郡县迟疑不能决断,于是向朝廷请示。诏书最后定了孔褒的罪。

孔融一家争相赴死,可谓一门三杰,就是这样一个从小才智出众,注重伦理常情的人,你知道他怎么死的吗?

他被曹操以不肖的罪名处死。株连全家。

坊间盛传孔融拭母,并无史书记载,是为谣传。

孔融自恃才高,心高气傲,口无遮拦。在曹操基本平定北方的时候,他竟然还想让曹操还权给汉献帝,曹操怎么可能答应,便对他怀恨在心。恰逢孙权的使臣来访,孔融不知收敛,对着使者发了一顿牢骚,惹恼了曹操。公元208年,曹操授意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奏孔融:'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散播'不孝'的言论。

原本前面几条罪名还不至于判处孔融死刑,好死不死,孔融之前还说了句大逆不道的话,被曹操抓住,大做文章。孔融的原话:'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答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亲爹有什么值得我们去孝敬的,当时生孩子只不过是为了解决自己的生理需求罢了;生自己的母亲更别说了,只不过像是一件容器而已,装的东西到日子出来了,那个容器也就没有用了。

这等大逆不道的话,在当今社会的价值观都不能容忍,何况当时汉天下以孝义治天下。孔融的这一番高论完全超出了社会的底线,最后,曹操以孔融不孝的罪名理直气壮的,把孔融杀死了。

不知何故,后世传出孔融弑母,实属误传,不过这句原话倒真的是孔融亲口说的,曹操也没冤枉了他。令人费解的是,孔融一生以孝义闻名天下,何故最后会说出这种大逆不道的话呢?你们觉得是什么令孔融抛弃之前的行世准则,说出违背常理的话?欢迎在下方评论区进行探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