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青岁月:窑地的四块大黑板

 闲云野鹤b8ooo1 2020-05-20


说起窑地办公室大门两边砌在墙上的四块水泥大黑板,还真让我有一番感慨。当年这四块大黑板可算是窑地标志性“建筑物”之一,也是窑地一把手“老翁科”十分看重并引以为荣的宣传阵地。我有幸与它有两年之缘,在打理它的两年中,我曾为它付出过努力,尝到过艰辛,也收获过快乐和喜悦……
四块黑板,至今犹在,虽然斑驳,仍放异彩。


我是窑地第三任宣传干事,第一任是陈建明,第二任是余永范。1974年余永范被推荐上学后,我接替了他的工作。那时候没有什么工作交接,也没人为你指点工作要领,全凭自己对工作的悟性和热情。虽然当时我对做好宣传工作自信满满,但老翁科天生具有的那种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性格。和前两任出色的宣传工作能力相比,自己还是颇有压力。

为了保证给场部投稿的数量和被采用稿件的质量,我一上马就把抓好通讯员队伍建设作为切入口,调整了通讯组,扩充了通讯员,并把写稿数量落实到人。我自己也一头扎到第一线采集新闻线索,写稿、催稿、改稿、誊稿,整天忙得不亦乐乎。付出的努力总会有回报,当听到全场联播节目几乎每天都有窑地的文章播出时,我的心里不由为自己卓有成效的工作沾沾自喜。

走马上任两个星期了,那天吃过晚饭,我像往常一样到办公室准备第二天的稿件,老翁科突然来到我的办公室,一进门就问我:“马慧珠,外面那几块黑板啥时换呐?”这位让人敬畏的老领导,提问题永远都是这么单刀直入,永远不会给你留一点思索辩解的时间。我尴尬地摸着后脑勺站起身来不知怎么回答,因为我压根就没把更换黑板报这事摆上近期的工作日程。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的工作疏漏,并提醒我,千万不能小看这几块黑板,黑板报不仅仅是一个单位的宣称阵地和宣称工具,更是一个单位的门面,最能体现一个单位政治气氛和宣传工作的好坏……。老翁科一番话把我先前的那份自得敲打得荡然无存。心里充满了自责和自愧.于是我赶紧开始着手更换黑板报的准备工作,找稿源,排版面,配报头……一直忙到深夜。

在学校时我也曾也出过黑板报,但当小学生乱涂鸦的水平不能和在窑地做宣传工作相比。仗着自已以前在写写画画方面的喜好和基础,况且看到我的前任们驾轻就熟出过的一期期板报,所以自以为应付这四块大黑板应该没什么难度。而等到自己上手,才知道要做成并做好这件事并不容易。

晚上躺在炕上,抚摸着酸痛的小腿和胳膊,翻来覆去睡不着,脑子里尽是那四块板面的图形,渐渐理出了为什么不顺眼的原因——版面设计和标题字体书写上都有问题,因为是并排的四块黑板,必须考虑它的整体协调,所以在设计四块黑板的报头和标题时应该错落有致,而我用单块黑板的设计思路去排版,且采用千篇一律的报头位置和呆板的黑体字,使黑板报失去了生动活泼,新颖独特。

为了尽快掌握出板报的本领,第二天我就摆开了勤学苦练的架势。搬来一块小黑板放在办公桌旁边,见缝插针练字练画,还特地到北安县城书店买来美术字,报头,漫画等参考书;不管是公事还是私事,只要有机会到场部或到分场,我就会很留意人家黑板报的版面设计,以便取长补短;甚至写信向有些写字功底的父亲讨教。父亲的来信极大地提高了我的自信心,我按照父亲提示,并借助于参考书,全身心地投入。经过一段时间的操练,加上一周出四块板报的实践,很快我就掌握了几种美术字的写法,并攻克了抄字歪斜的难题。不知不觉中,我出板报的操作水平和实战经验大有长进,而且在版面构思、排版设计方面也不断有新的创意和思路。


天道酬勤,一番努力终于有了一些微小的收获,当我自我欣赏着一期期图文并茂、新颖美观的板报时,心里会有一丝美滋滋的成就感。偶尔受到同伴的赞赏时,心头更会产生一种飘飘然的自豪感。
2005年当我重返农场,看到昔日充满生机的窑地是那么的荒凉冷寂,原先的办公室也早已物是人非,被杂草包围着的四块大黑板斑斑点点,四周的小道尘土飞扬,泥泞不堪……。所到之处已经寻找不到一丝当年的影子,我怀着难以言状的惆怅、酸楚、留恋、回味的心情,用相机从不同的角度拍了几张大黑板的照片带回了上海,把它珍藏在我的相册里,留作我永久的纪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