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儿因自己的画太丑而伤心,爸爸笑趴下,妈妈却激情四溢说了这么一番话!

 OK妈谈育儿 2020-05-20

昨天看到这个视频,笑cry了。

先放视频——

不方便看视频的妈妈也可以看下面的内容,看过视频这部分可跳过。

视频里一位小女孩刚刚完成了一幅“画作”,妈妈让她给自己看下,她先是有点不好意思,但还是给妈妈看了一眼。妈妈的第一反应是:这是我吗?

小女孩听了立刻把画本册扔到一边。妈妈见状赶紧补充:不不不,这个超棒的!

小女孩一开始并不买账:妈妈,我一点都不觉得好看呀。

可是妈妈还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简直是人间极品!

妈妈一再问女儿是哪里学的,还自创了绘画技法术语,指着画像脸上的一大块“阴影”问女儿:这里是采用了色素沉着法吗?

(我起先还担心是自己孤陋寡闻,特意去搜了下这种“技法”,结果出来都是各种祛斑广告……妈耶,当妈的对孩子吹起彩虹屁来都是专业选手级别的

此时一旁的爸爸已经笑得捂住脸。

妈妈虽然自己忍不住也笑了,但还是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愿望是希望女儿能坚持这份爱好:

当女儿问爸爸为什么笑得这么嗨,这位妈妈非常耿直地飙了句:你爸他懂个屁啊。

真是超幽默的一家子!

不过让我想分享这段视频的原因并不是有多乐,而是我发现虽然老妈全程都极为卖力地对女儿的画作给出了富有激情的赞扬,并且是有细节描述的哦,可是女儿却是全程无笑扑克脸,没有被妈妈的热情点燃。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作为一个经常需要对儿子的美术作品给出“评价”的老妈子,我对这个过程尤其有触动,我觉得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赞美--反馈”的过程,所以也想把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分享给大家。

就算是“彩虹屁”,也得有点技术含量

一般当孩子说自己画得不够好,我们的第一反应是觉得孩子没信心了,得赶紧给他“打气”。

比如:

“画得很好啊,我觉得挺好的。”

如果孩子还是觉得画得不好,我们可能会再次说:“不会,不会,挺好的。”

或者:“有什么关系,画得不好下次再画呗。”

这样做当然比打击孩子要好,不过只说“挺好的挺好的”显得有点敷衍,孩子很容易感受到,会觉得你只是习惯性夸奖,并不是真正欣赏他的“画作”。

有个妈妈就和我说过,每次女儿画的画给她看,她都说挺好、不错、很棒。一开始女儿听了这话兴致还挺高的,后来就不怎么问她意见了。有一次她问女儿为什么不给妈妈看画了,女儿说:“反正我画什么你都说挺好的。

那一刻她才知道,就算是“吹捧”,也得有点技术含量!

再看看视频中的这位妈妈,虽然是“彩虹屁”,但完全吹出了“专业”的水准。

用词丰富:从“很棒”,到“极品”。

自创绘画技法术语,并且很贴切:色素沉着法。

还搬出艺术殿堂“法国”:放在法国,那就是传世名作。

……

而且当孩子表现出对这些评价的怀疑时:爸爸为什么笑得这么嗨?

妈妈一锤定音:你爸懂个屁!

为了维护孩子自尊都不惜于把夫妻和谐关系暂时放后。

(补充一句:如果平常不是这样的沟通方式,这样说会带来不必要的伤害,除非队友足够明镜心知道你这么说是为了孩子高兴。)

画画(包括一切艺术创作)本身是一个非常私人的行为,评判起来尤其不该刻板。我见过最坏的做法是,大人自己没有足够的审美和认知,给不到孩子正确的指导,却坚持自己是对的,以自己的标准来打击孩子。

之前参加一次亲子画画活动,一个爸爸陪着女儿在旁边作画,全程就听见那个爸爸在叨叨:

“你画的这个是什么啊……小鸟怎么可能有五只脚……星星怎么是这个颜色……不对,不对……”

一边说还一边拿过橡皮使劲擦,接着又想拿过孩子的笔来画。

我最后没忍住,说了句:“你女儿画得挺好的。”

那位爸爸看了我一眼,继续用橡皮擦在画纸上

所以,从这个激情妈妈来说,她的做法也算得上是教科书级别的称赞方式了。

不过,看到后面会发现,妈妈不断地在做夸赞升级,这个过程中,她似乎已经有些过于执着地要一往前行了,并没有想停下来,缓缓节奏,听听孩子的声音,比如问问她:“为什么你觉得画得不好?”的意思。

整个过程中,小女孩面对妈妈的夸赞,无论妈妈怎么描述她认为好的地方的细节她都是将信将疑。(当然视频比较短,后面的情况是否好转并没有看到。)

一味夸,可能会让你错过进一步了解孩子的机会

称赞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夸奖对方并不是一味地要把自己的赞美之辞甩完,而是要视对方的接受程度随时调整,才会是更有成果的沟通。

有一次OK画了一幅荷花的画,我看了照例是说挺好的。

“可是妈妈,我觉得画得不好。”

但我还是不忘鼓励:“挺好的啊,咋不好了,我觉得挺好。”

OK听了不但没觉得是安慰和鼓励,反而更加“着急”,自己和自己“懊恼”:我就是觉得不好嘛。

我于是就问他:“你觉得哪里画得不好呢?”

“我觉得画得不像。”

看吧,孩子纠结的点在这里。你夸“挺好的”,根本没办法消除他对于“画得不像,所以画得不好”这个自我的判断和认知。

了解到他这个想法,我就和他说:

“你知道吗,画画从来不是以像不像来衡量好不好的哦,如果那样,用照相机就好了,干嘛还画画呢?

OK听了立刻来兴趣了:“那什么才是好呢?”

“这个嘛,标准还挺多的,不过总的还说,画画是一种创作,是用画笔和颜料来表达你心目中看到的感受到的,像不像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符不符合自己内心的感受。”

因为我并没有专门学过画画,所以说不出很专业的理论,不过有什么关系呢,很多认知都是相通的。孩子虽然还小,但你和他的每一场对话都会在他心里播下认知的种子。

“具体的事物可能是某种样子,但因为每个人看的角度、心情甚至是他的知识面、他的经历,都有可能让他看到的东西变得独一无二。比如去年的你和今年的你画荷花,很可能就不一样了。”

“我画的和其他小朋友的也不一样。”OK的情绪明显高了起来。

“不一样”是个很好的认知,所以我继续:

“对,我们学习画画,不但要学习各种技法和材料应用,还应该看很多书,去很多地方,去发现和体验,去丰富自己的感受。这样你画画的时候心里就有了属于自己的那朵荷花,和别人的都不一样。”

OK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我就是荷花看得太少了,画的时候想不太起来。”

“对的,如果想要画得更满意,你还需要对荷花有更丰富的认知和感受。比如可以读读写荷花的诗歌,看一些画家画的荷花,去西湖边或者某个荷塘看看荷花,不过这些都可以在以后慢慢做起来,画家都是坚持十几年几十年地这种努力才画得越来越棒的,妈妈也希望你以后可以坚持哈。“

“嗯。”

当孩子觉得自己画得不够好的时候,鼓励当然是必须的,但可以先问问他:为什么你觉得画得不好呢?

这样做的好处是真正让孩子把担心的点说出来,妈妈可以根据孩子的说法有的放矢,进行针对性的纠正或者鼓励,孩子也会觉得被真正关注和读懂了,这样的沟通才是有连结和有效的。

还有一种情况是如果你发现孩子的表现和平常相比有失“水准”,也可以问问是不是发生了什么,比如是不是有些累,或者情绪不好,或者只是单纯地“不想画了”。

于是,一味夸,可能会让你错过进一步了解孩子的机会。

OK妈说:

最后想说,法无定式,教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我们并不需要照搬谁的做法,任何时候重要的都是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真诚地与孩子沟通。如果孩子本身不够自信,可以多夸多鼓励,如果孩子是因为没有用心画得不好,可以趁机谈谈学习态度。不同风格的妈妈,也可以有属于自己的鼓励方式,可以温柔,可以幽默,可以谈心谈人生,也可以正儿八经谈艺术。

比如下面这个视频里的妈妈,把2岁女儿的涂鸦作加工成了一幅艺术作品,以此来鼓励女儿,这种操作可以说是相当硬核了,同样也棒棒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