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给大家发个轻松些的,好久没讲怎么玩和陪玩的了,今天给大家说说关于玩橡皮泥的若干种玩法,我敢保证你看了手会痒! 橡皮泥算是开放性相当高的玩具了,谁都能玩、不限年限、难度随意,因为没有标准答案,越是这样的东西就越培养孩子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玩橡皮泥可以锻炼娃儿的手部精细动作,揉、捏、搓、拉... 等等动作都会使用到手部小肌肉。 但除此,橡皮泥除了是玩具,在很多的早教陪玩中是可以作为教具来使用的,用法真的非常广,很多妈妈可能都没想法。 比如两种颜色的橡皮泥揉在一起后会产生新的颜色,这是零门槛、娃儿都爱玩的玩法,又非常有助于提升色彩认知。 另外,玩橡皮泥也是手工的基础,在橡皮泥的基础上非常容易利用各种生活中的材料拓展出千变万人的造型,特别培养宝宝的艺术感。 借助吸管、纸片、纽扣等其它小物件捏个小动物↓ 做个小怪兽↓ 一只螃蟹走过来了↓ 小蜗牛背着重重的壳↓ 所以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些打破大家对橡皮泥的常规认知的玩法,你会发现小小几块橡皮泥可以利用出这么高的益智价值。 先说一下什么年龄的娃儿可以玩橡皮泥?一般当宝宝过了“见什么抓什么、抓什么吃什么”的阶段,就可以开始尝试玩橡皮泥,妈妈可以根据宝宝的年龄及接受情况来选择哪种玩法。 认知启蒙游戏 每次只给一种颜色的橡皮泥,例如给他黄色的橡皮泥,问宝宝,用这个可以做出哪些东西呢?后来一起思考后知道,黄色的可以做辣椒、橘子、胡萝卜。紫色的可以做茄子↓ 认识数字↓ 用橡皮泥捏出数字的形状,再捏出相同数量的小球,比如我用橡皮泥捏了几个果子,问OK:这棵树上结了几个果子?他就1..2..3...8 数起来,这个过程,可以帮助孩子将抽象的数字具体化。 认字母↓ 认形状↓ 还可以用橡皮泥自带的一些形状工具在橡皮泥上面盖章,弄出不同的形状,更容易出效果,孩子会有成就感↓ 然后再让他们自己去配对↓ 看时间↓ 孩子对时间的感知跟我们大人不太一样。我们平时可以有意识地跟孩子做一些时间小游戏,比如用橡皮泥制作一个时钟。 教孩子认识时间不能着急。对三岁左右的孩子,可以告诉他,红色的短的指针指向哪一个数字,就说明是几点了,等孩子大了,再慢慢引入分针的概念。 认识天气↓ 晴天有太阳,太阳公公长什么样呢?下雨天有雨水,雨水又是什么样的呢?让孩子开动脑子去画出天气。雨停了,天晴了,又出现彩虹,彩虹是什么样的呢? 了解情绪↓ 帮助孩子认识表情,比如开心、悲伤等等,认知情绪,高情商娃可以这样培养! 发挥想象力整体补充 根据已经有的提示,让孩子自己完成剩下的部分,例如下面这一对兔子耳朵,自己完成一直小兔子↓ 给生日蛋糕插上蜡烛吧↓ 小鸡破壳而出了↓ 做晚餐↓ 篮子里面都有什么呢?↓ 认知类的玩法非常开放、不限形式,可以加深孩子对颜色、数字、字母的认知,了解和生活有关的尝试,建立和真实事物的联系,锻炼手部精细动作和观察能力,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 空间立体认知游戏 等孩子对平面熟悉之后,就可以引入空间立体概念啦。但是立体概念太抽象了,娃根本不理解,这个时候就可以用橡皮泥给他搭一个出来,这样娃对空间就很容易理解了呢。 怎么做呢? 准备一些棉签或者棒冰棍,把橡皮泥捏成小圆球,然后告诉孩子把棉签插在橡皮泥上相互连接,就可以搭建平面或者立体的图了。 可以先从简单的三角形搭起来,再过渡到正方形、长方形等↓ 让孩子观察,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正方形有4条边,4个角。 等孩子对平面的形状熟悉之后,就可以做三维立体几何图形了。例如搭一个立方体让孩子观察↓ 原来三角体是由4个三角形构成的,正方体是由6个正方形构成的。 这样一下子就把抽象几何概念用直观生动的方式表达出来了。不会太过枯燥还很有乐趣,这样孩子学起来也会很轻松。 这个玩法非常适合培养娃儿对空间立体概念的具化理解,不枯燥,一边动手一边了解。 孩子的空间逻辑思维能力是相代教学中非常看中的能力,现在幼升小的考题也会将孩子的空间逻辑能力作为考察目标。所以妈妈们可以让娃儿多玩玩。 ![]() 掰包子寻宝 这个玩法很适合低龄宝宝。 把一些小玩意藏在橡皮泥里,藏好后把橡皮泥恢复原样从外面看不出来,让宝宝自己去寻找,可以是宝宝喜欢的玩具或者是立体的辨识度高的东西。 最开始可以让宝宝看着你把东西藏在橡皮泥里面,然后把物品的一部分藏在橡皮泥里,另一部分露出来,让宝宝去捏取,训练他的精细动作,这个时候尽量选择大点的物品,宝宝捏取也很方便。 后面就可以全部全部藏起来,包裹严实,鼓励宝宝想办法通过捏、掰、抠、挖等各种方式拿到橡皮泥里面藏着的东西。 如果想再提高游戏难度的话,就可以藏一些体积比较小的、质地软点的东西。 这个游戏就类似常常和宝宝玩的躲猫猫,对于小宝宝来说,他们以为看不见的就消失了,多做这类游戏可以帮助培养宝宝物体恒存意识。 这个过程既能锻炼娃的触觉感受,又能锻炼他手部精细动作,同时对专注力、观察力都有一定的提高。 ![]() 场景类游戏 娃儿对什么事情都是三分钟热度的,很快就会没了兴趣,如果一直让他这样捏的话,没过多久他也会烦燥起来。 这个时候可以利用家里现成的一些小玩具,打造出一个有体验感的场景,和娃儿一起玩角色扮演、过家家的小游戏,这种游戏超级适合消磨时间,我和OK玩起来可以玩2个多小时。 我们会找一个绘本参考里面的场景和角色,把这些道具准备好,有一些靠手捏。 比如给妈妈做饭吃的游戏,特别脑残,但真的,娃儿就是喜欢得不行。 可以从这样的对话开始: 妈妈:“今天妈妈上班太累了,肚子又很饿,没有力气动了……” 娃:“那我做饭给妈妈吃吧” 妈妈:“好啊,OK太棒了” 娃:“那妈妈想吃什么呢” 妈妈:“嗯,让我想想,妈妈想吃意大利面可以吗?” 娃:“没问题,那你等我几分钟” 准备一些制作”食物“的工具,指导他们用橡皮泥和面、然后压面条、做番茄…… 还可以做些更精致的”食物“,做寿司↓ 还可以用做杯子蛋糕和甜点↓ 除了这些还可以模拟像过马路交通灯、母鸡下蛋、小鸭子游泳等等场景。类似的场景还有很多,只需要提供一个场景,加上必要的帮助和引导,剩下的让娃儿自己主导整个游戏。玩场景游戏,既是孩子模仿的过程又是他们独自创作的过程。 场景类的游戏不仅能增加孩子游戏的乐趣,还能让他们在不同的场景扮演不同的角色需要承担不同的任务和责任,激发他的积极性,这中间需要涉及到语言交流沟通,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爸妈需要陪同一起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