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5岁妈妈割肝救子,爸爸:我决定放弃孩子和你!命运的深渊里,没有赢家只有为母则刚!

 OK妈谈育儿 2020-05-20

每一个孩子的降临,对家庭来说都是一次隆重的洗礼。

对于扬州的年轻妈妈葛牵云来说,孩子的降临也曾给这个家庭带来巨大的喜悦和幸福。然而,孩子3个月时的一次常规体检却打破了这个家庭的平静。在辗转扬州、南京、上海各大医院后,葛牵云一家人终于接受了残酷的现实:孩子患的是“先天性胆管闭锁”。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妈妈葛牵云决定割肝救子,爸爸张东则选择了离开:“长痛不如短痛。我决定放弃了,放弃孩子,也包括你。”

此事一经媒体曝光,网友纷纷谴责这位爸爸的不负责任。

关于母爱和父爱也再次被网友们拿出来对比,有网友直言:

世上只有妈妈好,母爱最伟大。

尽管也有许多网友为父爱“辩护”,为儿女倾力付出的父亲也大有人在,但大家还是普遍认同:妈妈对于孩子的情感是爸爸们无法体会的,母爱天成。

1

母爱的底线是自己的命

如果不是当了妈妈,葛牵云也才是个25岁的姑娘,是父母眼里的宝贝女儿。面对孩子的病情和丈夫的离开,她却选择了独自坚持到底,用失去自己近三分之一的肝去搏孩子的未来。

面对父母的反对时,葛牵云说,没有孩子的时候不知道。有了孩子后,孩子就成了她的心头肉,一想到孩子要离开自己,心里就会有种窒息般的疼痛。如果不割肝给孩子,自己会后悔一辈子、痛苦一辈子。 

很多人说,这就是电影《找到你》里保姆孙芳的现实版。

电影里,保姆孙芳(马伊琍饰演)的女儿珠珠出生就患有一种罕见疾病——胆道闭锁。身边的人都劝孙芳放弃,包括丈夫也放弃了,但是孙芳执意要继续给女儿治疗。为了给女儿筹医疗费,孙芳出去给人当保姆,甚至还豁出命和人喝酒挣钱。

早前也有报道,湖南有个妈妈孩子得了胆道闭锁,一天抢救4次,妈妈同样选择了割肝救子,并且称:“从未想过放弃,这是出于妈妈的本能。” 

面对患病的孩子和选择逃避的丈夫,妈妈葛牵云的话铿锵有力:

“再苦再累再难,我绝不放弃可怜的孩子,我要尽我最大的力气。”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几乎每个妈妈在面对孩子危难时都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不需要道德绑架,不需要大众监督,甚至不需要“理性”,即使有过犹豫、挣扎,最终却自然而然地服从“母性”

没法承受不去做的痛苦,所以必须这么去做!这是“母性”。

2

父爱的底线是责任和理性

其实,从新闻报道来看,爸爸张东并不是如网友般唾弃的“冷血禽兽”,孩子降生的时候也曾欢天喜地,孩子体检初步查出有问题,一家人也齐心协力赶往南京、上海的大医院,得知确诊的消息后,“一家人哭成一团”。很快,一家人为孩子做了过渡性治疗手术“葛西手术”以先保命。但面对接下来的换肝手术,张东选择了放弃。

几十万的手术费以及术后无法预估的风险,让这个家境原本就很一般的男人失去了本该承担起责任的勇气。

从孩子检查、确诊到初步的手术,这个家庭的积蓄已经花得七七八八,这让张东一度无法承受,面对记者,这位爸爸说的最多的是:“我太累了。”

换肝手术的“钱从哪儿来”“以后复发怎么办”是这个男人自以为理性的思考。今年10月,张东选择离开家。

如果说母爱的底线是自己的命,那么父爱的底线则是责任和理性。责任,对大多数男人来说是有限的。边界在哪里,理性说了算。

“与其冒险不如及时止损”,这便是父亲的“理性”。

昨晚和一位男性朋友聊起此事,他说:如果是我媳妇遇到这样的事,我会好好哄着她,安慰她,对她加倍好,但是还是会帮助她做出放弃的决定。

我说你看吧男人就是冷血。

他问我:

你见过六七岁的孩子心脏不好,满身插满管子躺在手术台上,求着大人说不要救我了我太痛苦了吗?……

我见过,那是我二姨家的孩子,花了几十万照样还是死了。大人是尽力了,孩子太遭罪了。

我说,我明白,可是当妈的做不到放弃。

朋友说:“长痛不如短痛,有些病治好了健康也会大打折扣,风险潜伏一生,说不好哪天就又是一场灾难,等孩子有认知后就活在恐惧里,不能蹦跳不能吃苦,长大找不到工作娶不到媳妇,他难道不是更痛苦吗?为什么不放弃重新生一个健康的然后好好去爱呢?

思考的角度不同,我无言。

母爱的伟大在于愿意为孩子放弃一切甚至生命,却无法放弃孩子。而这样的坚持,对孩子来说,到底是幸还是不幸,答案确实没有定论。

3

放弃还是死磕?

命运的深渊里,没有赢家只有为母则刚

为什么面对同样的情况,爸爸和妈妈会有不同的考量和抉择?很多人说,这是因为母爱天成。这点在脑科学里也得到了验证。

脑科学的研究表明,怀孕生孩子后,女性的大脑灰质区域明显缩小,而且这些变化至少持续2年以上。通常情况下,大脑灰质是负责外界信息处理的,与我们的记忆、认知和思考功能相关。这种生育带来的灰质减少,会导致妈妈对自己孩子的敌对态度降低以及亲密程度的增高。

生育带给妈妈的变化不仅是情感和心理的,也是生理的:身体会自动进行改造,以便更好地哺育、照顾孩子。

从这一点来看,说妈妈比爸爸更爱孩子,估计爸爸们也是服气的。

脑科学专家还发现,男性面对压力引起的某一情感体验,记住了更多的要点,女性则记住了更多的细节

放到爸爸妈妈身上来说,对于孩子的成长经历,爸爸也许更多地是记住:老婆怀孕了、孩子出生了、上学了这种事件“要点”。

而对于妈妈来说,从得知怀孕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与孩子同在了。某个黄昏,孩子在肚子里像有小鱼儿冒了个泡泡,某天夜里他踢了我们肚皮一下,刚出生时他略浮肿略丑丑的脸,他睁着大大的眼睛和我们对视……所有的点滴都成了妈妈温暖的记忆,但爸爸、尤其是育儿参与度不高的爸爸是完全get不到这些的。而细节对于情感的联结程度大大高于事件要点的对情感的联结。

研究还提到,在压力之下,女性倾向于把重点放在培育后代上面,而男性往往选择逃避。

所以孩子有“麻烦”,爸爸很多时候“父爱如山”,当做没看见甚至一走了之,但当妈的完全做不到视而不见,一定要去面对解决。

于是即便这个“麻烦”大如天,充满未知的风险甚至搭上自己的身体,母亲也无法去衡量利弊,选择“决不放弃”。母爱之伟大,也许也在于此。

所以母爱从来不是一种理性的爱,而是近乎悲剧色彩的“歇斯底里”的爱。

葛牵云说想到自己要是放弃会痛苦一辈子,会窒息般的疼痛。我的男性朋友却在最后问我:“不是不让你这么去做,但你把孩子的轨迹放长一点看他比正常人艰难好多倍。你忍心吗?”

你忍心吗?!

放弃还是死磕?或许,命运的深渊里,没有赢家,只有为母则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