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朝大禹陵为何在绍兴?考古学家:与春秋时期的越国有关

 今世游 2020-05-20

大禹是华夏民族的伟大先祖,他不仅建立了第一个王朝——夏朝,还创造了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虽然我们普遍认为,大禹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但围绕着“大禹究竟是哪里人”、“大禹陵在什么地方”,仍存在许多未解之谜,一直各领域专家学者的研究热点。

关于大禹陵的所在地,全国范围内至少存在6种以上的说法,比较主流的有“浙江绍兴说”、“河南伊川说”和“安徽涂山说”。其中,又以浙江绍兴的大禹陵最广为人知,它于1996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夏朝大禹陵为何在绍兴?考古学家:与春秋时期的越国有关

大禹治水

记载绍兴大禹陵的最早文献,是春秋时期的吴越地方史《越绝书》。其中提到,越国的先祖是治水英雄大禹,浙江绍兴会稽山上有大禹庙,是夏朝的第4任国君少康的儿子建造的。

在西汉时期,司马迁的《史记》中,对绍兴大禹陵的记载的最为明确:“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意思是说,大禹治水成功后,来到江南地区论功行赏,死后被埋葬在浙江绍兴的会稽山。其中还记载,秦始皇一统六国后,曾亲临绍兴会稽山祭拜大禹,并命丞相李斯撰写了祭文和碑刻。

夏朝大禹陵为何在绍兴?考古学家:与春秋时期的越国有关

春秋时期《越绝书》

在《史记》以后,历朝历代的史书也留下了关于浙江绍兴大禹陵的记载。例如,在东汉的汉灵帝时期,曾经建造了禹庙碑。在南北朝时期,南梁武帝萧衍(琅琊榜中的皇帝)笃信佛教,在绍兴修建了大禹庙。后世的唐朝、明朝和清朝,都曾经对大禹庙进行过修缮。

看上去史料非常充分,但个人认为,西汉时期距离夏朝已经过去了2000余年。不论是“大禹会诸侯”的民间传说,还是秦始皇祭拜参大禹陵的历史故事,都可以作为一个证据,但不能盖棺定论,必须有更早的文献和史料进一步佐证。

夏朝大禹陵为何在绍兴?考古学家:与春秋时期的越国有关

司马迁的《史记》

那么,在西汉以前,夏朝先祖大禹和浙江绍兴地区,究竟还有没有其它关联呢?这就提到了《史记》中的另一个故事,就是“大禹会诸侯”时,防风氏首领不听调令,被杀于绍兴的故事。

许多专家学者认为,浙江的防风氏与良渚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良渚人在在大禹治水的几百年前,就已经建造了280多万平方米的良渚古城,以及规模巨大的堤坝。但一场滔天的大洪水,令良渚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突然消失。从生活区域和存在年代判断,防风氏或许是良渚文化的族群。在浙江东部和北部,以及江苏南部,都广泛流传着防风氏的民间传说,在绍兴、湖州和德清等地,都曾建造有防风庙。

夏朝大禹陵为何在绍兴?考古学家:与春秋时期的越国有关

春秋时期

在春秋时期,许多历史名人也曾经提到过防风氏的故事。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孔子。在《国语》中记载,吴国攻打越国时,攻占了浙江绍兴。吴国士兵在绍兴城内发现了一根巨大的骨头,需要用牛车才能拉动。吴国使者向孔子请教,孔子认为,这根巨大的骨头来自防风氏,民间传说他们是巨人族。

在上古奇书《山海经》中,曾经记载了巨人族的神话传说。但从理智和科学的角度分析,绍兴发现的这根骨头,最大的可能是恐龙化石,绝不会是防风氏或巨人族的遗存。

夏朝大禹陵为何在绍兴?考古学家:与春秋时期的越国有关

《山海经》中的巨人族

另外一个与防风氏有关的名人,是战国时期的韩非子。他在《韩非子》一书中认为,大禹杀防风氏是为了严明法纪,确立大禹“天下共主”的地位,是非常正确的做法,值得后世帝王学习。

从孔子和韩非子的言论,我们至少可以了解两件事:第一,在春秋时期,大禹杀防风氏的故事,已经是广泛流传的民间传说;第二,在春秋时期,即使像孔子和韩非子这样博学的专家学者,都已经对大禹、夏朝和防风氏的关系模糊不清,是一种支离破碎的认知状态。

夏朝大禹陵为何在绍兴?考古学家:与春秋时期的越国有关

大禹和防风氏

要准确了解浙江绍兴和大禹之间的联系,我们还有一个切入点,那就是春秋时期越国的历史。在民间传说和《越绝书》中,越国人的先祖是夏朝君主少康的儿子,被封在太湖地区建立了越国,在绍兴建造了大禹庙。后来,商朝取代夏朝以后,越国人延续了对大禹的祭祀,但并没有提到大禹陵。

越国是夏朝后代的说法,有没有得到考古学的证实呢?没有。根据目前的考古成果,越国在太湖流域出现的最早时间,只能追溯到商朝末年。越国早期文化的代表是马桥文化,其发展水平非常落后,甚至落后于距离他们1000年前的良渚文化。

夏朝大禹陵为何在绍兴?考古学家:与春秋时期的越国有关

越国

其实,就算没有考古学的证据,我们也很容易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在夏朝时期,华夏大地上存在“万国”,当时的东夷和淮夷都是强大的部落,并不臣服于夏朝的统治。夏朝君主少康不可能越过这些强大的部族,在南方地区建立诸侯国。

另外,大禹治水的年代,还在夏朝建立以前,其统治范围可能更小。按照韩非子的说法,大禹要会盟诸侯,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只可能在自己的领地内,中原的地理位置也最合适。他不可能带着大量军队,千里迢迢地跑到浙江绍兴,还杀了防风氏。不论是后勤补给,还是当时的交通状况,这都是不可能的。

夏朝大禹陵为何在绍兴?考古学家:与春秋时期的越国有关

夏朝

许多专家学者认为,越国是大禹后代的说法,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一种社会现象。当时各诸侯国看重血统和出身,为了获得更高的礼遇和地位,攀祖认亲非常流行。比如吴国认为他们是周太伯的后代,《史记》中也确实有“周太伯奔吴”的记载。但是,周太伯所到的吴地,不可能是今天的江苏北部。


因为在商朝末年,商纣王才第一次征服东夷,周太伯比商纣王早了100多年。当时江苏北部仍然是东夷的势力范围,周太伯过去建国可能吗?他所到的吴地,要么是陕西境内的吴中,要么是河南三门峡的虞国(“虞”古音通“吴”)。

夏朝大禹陵为何在绍兴?考古学家:与春秋时期的越国有关

商朝

有相同历史的,还有春秋时期的楚国。虽然一直被中原诸侯国称为“南蛮”,但楚国人固执地认为,他们是黄帝的儿子高阳氏的后裔。比如屈原,在《离骚》中说:“帝高阳之苗裔兮”。因此,在周天子封楚王为子爵时,引起了楚国人的强烈不满。其实,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哪个不是出身显赫吗?

也许,在商朝末年,越国人来到浙江绍兴地区建立了国家。他们发现了巨大的城市和堤坝遗址,那是1000年前良渚人的辉煌文明。他们并不知道良渚文化,认为这与大禹治水有关,进而衍生出大禹在绍兴会盟诸侯的故事。

夏朝大禹陵为何在绍兴?考古学家:与春秋时期的越国有关

浙江绍兴大禹陵

那么,关于浙江地区的防风氏传说,又该怎样解释呢?这或许是另外一起历史事件。大禹不会在论功行赏时,在遥远的异国他乡,杀一个素不相识的部落首领。也许,防风氏是良渚文化的一支,他们曾经北上与大禹的华夏族群发生过战争,失败后被杀。

现代浙江绍兴的大禹陵,只是大禹庙旁边的一个小山洞,不可能是大禹的陵墓。经过现代考古学的探测,大禹陵附近也没有发现帝王的大型墓葬。其实,在商朝时,商王的墓葬形制还是“不封不树”,“因山为陵”是西汉才兴起的。4千年前的大禹时期,怎么可能在会稽山上建造陵墓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