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先让娃四肢发达起来,他的大脑才会更给力!(附最有用的实操)

 OK妈谈育儿 2020-05-20

妈咪OK

与高知妈妈团队一起育儿

  

前阵子和一个教授朋友聊天,突然就说到了体育。他说,体育好的孩子脑子一定是很好用的,因为在体育项目中大脑是需要对身体不同部位肌肉进行非常精密协调的,身体也需要迅速地回应大脑指令,所以体育好的人思维灵敏度、协调控制力、思维专注度一定是非常高的。

教授还举例说了他平时在玩的跳伞,打从飞机跳落后的那一刹那开始就要用大脑去感知自己的身体失重状态,然后控制拉伞的时间点,整个跳伞运动其实就是个用脑的过程。所以现在也有些爸妈专门把孩子送去做风洞训练(跳伞运动的基础),就是为了锻炼孩子的大脑反应度,以提升学习能力。最后教授还很认真地丢了一堆国外文献让我研究下,他说:以前我们总说“四肢发达,头脑简单”,那是完全错误的,根本就不存在!

虽然我们之前一直有在说宝宝的大运动、精细运动决定着宝宝的大脑和智力发展,但蛮少再会上升到“体育”这个话题。爸妈们一听“体育”两字会觉得那是上小学之后的事,但事实上体育教育是咱们从1岁就该开始了,只是“体育”对应于1-6岁的孩子的称法是“体适能”,相对于专项性的体育运动,小娃儿们的体能训练是更为基础的部分(具体哪些可以锻炼,我后面会给到具体操作示范奥)

  ◆  

杭州知名的那些小学无一不把“体能”列入考察范畴

我有个亲戚移居加拿大,她说她最感慨的就是移居国外后她家弟弟的体能明显要好了很多,因为学校超重视体育,特别鼓励孩子在体育方面发展一技之长。弟弟迷上了滑雪,每年到了冬季都要去滑雪场滑很长时间。现在弟弟的技能已经是专业运动员级别了,我看到他时整个人“脱抬换骨”,自信、健壮、阳光。要知道,他们移民时,弟弟七八岁,整个人是瘦瘦小小的特别不爱动弹,当时还被症断为ADHD。可以说,体育教育完全改变了一个成长中的孩子。

其实西方教育向来是很看重体育的,一个人如果拥有一些体育专项技能,会是件很自豪的事。西方国家也有不少名人、领导人都是职业或业余体育运动员出身:比如美国前任财长亨利·鲍尔森就曾是大学校橄榄球队的明星球员;IMF主席拉加德曾是一位花样游泳运动员;世界著名的金融机构黑石集团的创始人苏世民,曾经是校长跑队的队员……

△ IMF主席拉加德曾是一位花样游泳运动员

“体育”再也不会是我们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所认为的——“孩子读书不好只能送去学体育上体校”。

我几个朋友的娃参加杭州名校“幼升小”的考试后,都叮嘱我,没事一定要带娃多运动,拍皮球、跳绳都该多练习。

我找来了近几年杭州热门民办小学的“幼升小”考试题,仔细一看,几大考核点中,体能测试和逻辑推理、语言表达、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排在了同样重要的位置。下面是几个学校对孩子体能测试内容,大家感受下:

单脚左右跳、转呼啦圈,在一盒弹珠中夹出三个颜色不同的弹珠(2017.时代小学)(2016.绿城育华亲亲)

跳绳(2016.长江实验本部)(2016.杭州上海世界外国语)(2016.育才外国语)(2017.育才外国语)(钱塘外国语)(2017.绿城育华)(2014.大关)

考察跳房子,单脚双脚跳(2017.长江实验本部)(2017.绿城育华)

拍皮球,要求20个以上(2017.锦绣育才)

跟着老师学打拍子(2014.大关)

  ◆  

运动能力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大脑聪不聪明

为什么发达国家重视体育,国内名校会把考察重点放在观察娃的运动协调能力、平衡能力上呢?说白了,运动能力是可以反映娃的脑力好不好的。

现在前沿的脑科学、神经学研究都认为,运动不仅反映了娃的智力水平如何,还可以重塑宝宝的大脑,给宝宝大脑的思维和记忆带来很多好处

哈佛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系副教授约翰·瑞迪(John Ratey)在《运动改变大脑》这本书中提到:

﹥﹥﹥人类的大脑具有可塑性,运动产生大量的神经元,给娃提供适合的运动环境,鼓励娃运动可以重塑孩子的大脑

﹥﹥﹥脑部的建构从感觉与动作区域开始,这两个区域位于大脑的后半部,所以当小娃儿在做一些稍微复杂的运动时,同时也在锻炼他们的一整套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的大脑区域

﹥﹥﹥运动还能加快小娃儿大脑神经纤维髓鞘化,这是神经系统成熟的标志之一,可使宝宝大脑的神经传导速度更快。

﹥﹥﹥运动对孩子的记忆力、注意力和课堂行为都有积极的影响,小时候运动得越多,娃将来学习表现可能会越好。神经学家说:“一个孩子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去翻滚、摇摆与翻跟斗,长大就很难好好的坐在地板以及教室的椅子上”。

  ◆  

娃6岁前更适合进行“体适能”训练,具体该怎么做

体育对照于1-6岁的婴幼儿来说就是体能。体能的好差有一部分是天生的,有一部分是后天可以锻炼的。

当然,处于1-6岁的小娃因为身体和行为一直在发展,他们的体能训练也是要根据年龄来安排的,过早开始某些强度很大的训练,可能会造成难以修复的身体损伤。

啥是“体适能”?

维基百科上的解释是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即身体适应外界环境之能力,可视为身体适应生活、运动与环境的综合能力。1971年,美国总统体育与竞技委员提出的体适能的概念。

儿童的体适能主要由孩子身体的爆发力、弹跳力、体耐力、敏捷性、平衡感、协调性等运动相关体能;和心肺耐力、肌力、肌耐力和柔软性等健康相关体能。

OK从3岁起开始进行了我们当地青少年宫的“体适能”训练,小的时候有各种爬行、动物模仿,大一点了有拉吊环、往返跑、前滚翻、小飞机之类的,他虽然一直是不爱动的孩子,但这1年半的坚持,他的体能提升了不少,对运动也慢慢有热情了(具体哪些家里可以练起来的,后面有分享)

  ◆  

这些体适能活动,爸妈可以和娃玩起来

许多欧美专家建议,6岁前的孩子每天应该要累积60分钟的中高强度运动,一周至少150分钟,其中包括结构化(体能运动课程)和非结构化的活动(小孩之间的玩耍、亲子活动)。

亲子活动我们都知道怎么做,但体适能活动该怎么进行呢?结合我自己的经验,分享一些可以玩起来的活动给大家。

﹥﹥﹥户外运动游戏

国际上比较推荐的训练小娃儿体适能的户外的有攀爬、奔跑、球类、障碍、控制身体等

1、攀爬类:绳网、过吊桥、滑梯等攀爬运动可以练习小孩子的身体平衡能力。

2、奔跑:老鹰抓小鸡、躲猫猫等自由的嬉闹式的奔跑,可以锻炼孩子的心肺功能。注意啦,小孩子并不适合跟着大人进行长跑训练,跑的时间也需要控制。

3、球类:不管是哪种,对小娃儿的全身发育都是非常好的。不会打篮球也不会踢球,没关系拿着球和娃乱踢也可以。

4、障碍游戏:走独木桥、翻滚、躲闪之类的障碍游戏、探险游戏对孩子的发育也很好,做几个面具,和娃来一场奇幻冒险。

5、控制身体:一二三木头人之类的跑停练习,找几个弯道进行转弯练习,对小朋友的身体控制很有好处噢。

﹥﹥﹥室内运动游戏

1、爬行类:在家可以和小朋友一起模仿小动物的动作,比如小蛇、长颈鹿。

2、匍匐前进,爸爸妈妈可以和小朋友比赛匍匐爬行,可别小看这个动作,向当地耗费体力,几个来会下来,我都比不过小朋友了。

3、爸妈搭小桥让孩子爬过去,在锻炼孩子爬行能力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和娃的亲子感情,OK最爱的游戏之一。

4、这是一个室内障碍游戏,爸爸妈妈可以和宝宝配合玩跳呼啦圈,娃跳圈,爸妈换圈,下一轮爸妈跳圈娃换圈,锻炼娃双脚跳的能力效果超棒。

5、找一个有蹦床的室内游戏场所,让娃尽情蹦起来吧。如果附近没有这样的场所,家里的床也可以的,前提时你得忍受家里乱糟糟。

其实,以上每一类都会可以有很多的变化,爸爸妈妈可以试着和孩子去开发噢。

最后,想说我们总是想给娃提供更好的生活,有时却忘了最基本的东西,比如陪娃多运动。

就像著名的脑科学家约翰·瑞迪所说:“虽然父母可能无法立刻改善经济状况,但鼓励孩子保持健康体能的生活方式可以让他们有机会获得好成绩”。

今天只是一个最初的一个引入,如果大家有兴趣,之后我也会具体跟大家分享1-6岁不同年龄阶段,爸妈该怎么陪孩子动起来~如果大家感兴趣,记得点个赞,我就知道啦:)么么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