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治愈了自己,希望你也一样!

 OK妈谈育儿 2020-05-20


OK妈说:

最近有不少妈妈要我推荐给妈妈们自己看的书,我就问其中一个妈妈为什么,她说因为每天带娃真的很闷,很需要励志类的、情绪管理类的书籍,来帮助自己提升一下,添加点正能量。

是的,似乎每个当妈的都会经历这么一个阶段,OK两岁多时,有一阵,他动不动就上演“哭给你看”的把戏,而我每天要处理很多事,强度很大,所以自己的负面情绪很容易被“点燃”,过后,自己又很内疚。

其实很多时候,负面情绪就像天空的一抹乌云,即便我们不想看到它,它却依然存在。在我们传统的观点里,表达负面情绪,特别是愤怒,是不被认可的。所以我们在愤怒时常常装作没事或者自我忍让,又或者选择离开。这也是造成我们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被允许的愤怒最后变成了焦虑和自责,恶性循环,伤害自己。

我有一位朋友有过非常典型的经历,她经历了漫长的自我调整,走出了最压抑的状态。她和我讲了她自己如何从一个情绪管理特别糟糕的人,变成一个性格平稳的人。我把她的经历做了整理,分享给大家励志书籍之前,先和大家说说,相信会对大家有帮助。



和儿子在外面吃饭,三岁的小家伙上串下跳,不肯好好吃东西,僵持了好长时间,我又一次失去耐心,发火吼了他:“你到底要怎么样,是在挑战我的底线吗!看我敢不敢揍你吗?”

儿子吓坏了,瘪着小嘴说:“妈妈,我不想你用不好的口气跟我说话……”

我顿时泄气了:“对不起,妈妈不生气了,你吃吧。”

儿子低头吃了几口,忽然抬头说:“妈妈,你是不是不爱我了?”

我愣了一下:“妈妈什么时候都爱你的,生气的时候也爱你。”

“妈妈,你以后我不要对我大吼大叫好吗?”

那一个瞬间,我内心充满愧疚,想起了无数次我发怒时,儿子哭皱了小脸和恐惧的眼神。

我深深讨厌这样的自己,可是又总是控住不住。周围的人都认为我是个脾气很爆的人。儿子经常说,妈妈发火的样子好可怕。老公也经常说我太情绪化!某次和他吵架后,第二天,居然收到老公买得一箱子处理情绪的书。

宽心了!原来愤怒是大脑设定的程序

我一直很苦恼,很焦虑,认为自己是个糟糕的人,伤害着周围爱我的人。直到看到TED的一个讲座《救命的负面情绪》,才知道,原来我也没那么糟糕。

摘录了讲座部分内容:

我从高中时去外面打工,很早就知道,上班的时候要把情绪留在外面,后来又学到专业两个字,职场上,心里再难过也不可以流眼泪,回到家里跟家人起了争执,动不动对方就会说:“你不要这么情绪化,好不好?”一旦有了情绪,,好像就变成了二等公民,讲得话再有里,也没有用了。

今年我们做一项研究,教小学生认识情绪,发展他们的EQ。上课时问小朋友生气是什么感觉啊?你最近一次生气是什么时候?小朋友回答“不知道”、“没有”、“爸妈说不可以生气”、“老师说生气是不好的”。情绪这样一个不被人接受,为什么在人类演化的过程中,没有被淘汰掉?原因很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的存在是有意义的。

这位教授举了一个极端的例子。一位华尔街的女士来找她,希望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华尔街是一个男性为主、弱肉强食的地方,她不可以展示出自己软弱的一面的,长期下来,她觉得自己很麻木了。咨询的过程中,华尔街女士的婚姻出现了问题,一次争执中,她老公拿起桌上的玻璃杯就向她砸了过来,玻璃杯砸在墙上,碎片一地都是。

教授问女强人:“当时你是什么感觉啊?”女强人说:“我很生气,我也很失望,原来他不是这样的。”

教授说,情绪主导我们的行为,决定行为的后果,害怕会逃跑,生气会攻击对方。如果情绪辨识错误,该逃跑的时候,反而去攻击对方,后果是很严重的。那位华尔街女士,长期压抑自己,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害怕了,教授跟她说下一次再有这样的情况,赶紧打电话报警。后来有一次她老公真的拿出一把刀,华尔街女士打了报警电话,避免了可怕的后果。

情绪到底是什么?情绪是一种个人的主观感受,情绪本身是没有是非对错的,没有人有权力决定你这样的感受是对还是不对,是好,还是不好。

在人类的六种基本情绪中,只有一种是正面的。

回到我自己,焦虑了很长时间,才知道:原来,我有权利愤怒!在许多时候,我不得不感到愤怒,那是大脑设定的程序,不必为此感到羞耻、自责!

而且,根据进化论的理论,愤怒是有益的,它会促使肾上腺素以及其他生理表征处于激活状态,从而能够调动我们去防御或者是逃离这种情境。

在我们认为自己收到伤害,不平等的对待,遇到挫折,或者是遇到与我们三观不合的事情时,会发怒;在身体疼痛或疲劳,酗酒,缺乏耐心时,会发怒;遭受巨大的压力,觉得喘不过气来,我们也可能发怒。

总之,所有负面情绪最后都通向愤怒,它保护我们,向我们传达信息,提醒我们要做出反应。

但是,为什么别人可以得体的面对它,而我却很狼狈,一直陷入一个没有终点的死循环:发怒-懊悔-发怒……根本控制不住自己?

回溯到自己儿时的成长经历,我放过了自己

看了很多书,又找了我做心理咨询师的朋友,还上了各种父母课堂……终于知道,情绪失控并不是我的错,虽然我是我情绪的主人,我有责任去管控它,但是她的产生是源于我内心的积累,是我在孩提时代的习得的经验。我首先得要去找到它们,正视它们。

我爸爸是个脾气非常暴躁的人,妈妈虽然不常对爸爸发火,但对我们却经常吼叫。小时候,父母尤其看不得我们哭。我和弟弟年龄相差不大,难免有吵架、打架的时候,每次不管谁哭了,爸爸都会暴躁地吼叫:“不许哭”、“闭嘴”、“再哭,就滚出去”。每次我们都是被巨大的恐惧笼罩着强忍着,闭着嘴巴啜泣。到现在,仍能想起来爸爸发怒时那恐怖的声音。

爸爸的随时就来的爆发,更像一把刀悬在头顶,时时刻刻会让家里乌云密布,让我们每一次回家、每一次吃饭、每一次睡觉都感觉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特别是过节、过年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爸妈两个人总是再吵,吵架经常会发展成为家暴,爸爸对妈妈的拳打脚踢,我和弟弟两个人傻在在角落里,不敢动,不敢哭,小心翼翼,身体僵硬。

原来,我对老公和孩子的发火、说狠话的时候,正是从父母那里知道了那样的方式。

后来长大一点,我甚至希望爸爸不要回家,希望他永远出差。

那些不被允许存在的愤怒,在我小小的心里积累着、压抑着,像气球一样越来越大。我变得很焦虑,我厌恶自己,厌恶和别人交往,退缩,抑郁。读中学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我拒绝跟别人说话,初中毕业时,班里有一大半人,我居然没有说过话,而父母却从来没发现我有什么不对劲的。

更严重的是,当我有了家庭后,我发现自己好像我爸爸,我在对孩子重复那些曾经让我受伤的行为。

看过心理医生之后,才知道,太小的孩子还不能把个人情绪与自我形象分割开来,当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却被告知这“没什么好哭的”,禁止、压抑时,他们会认定自己是坏孩子,认为妈妈不爱自己了。慢慢地他们会分离出一个假我,迎合父母,做父母心目中的好孩子,把自己真正的情绪剥离开来,直到长大以后仍无法坦率地表达愤怒情绪自我的割裂渐渐影响人格的形成,他们会变得压抑、痛苦、焦虑,最终可能造成心理问题。

他们会认为是自己造成了父母的吵架,认为自己很糟糕,这种不良的压抑作用不仅仅会作用一段时间,有的时候是几年、十几年,甚至是人的一生。

长期无法体验和表达愤怒,会让人体验到一种无力和无能的感觉,压抑的愤怒主要转化为两种情绪,一种是自责,一种是焦虑。一个家庭中孩子对于父母的敌意如果受到了压抑,将会逐渐导致他们焦虑,并且蔓延到他们对整个世界的观感中去。

长大之后,我拼命学习,选择了离家很远的大学,大学毕业之后,无论在外漂泊有多辛苦,从来没有想到要回到父母身边去。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自己,终于清楚为什么我会做这样的选择,会成为这样的人。而我也不能怪爸爸,因为他成长的环境比我更糟糕。爷爷是个更爆的人,到七十多岁还在骂奶奶。爸爸很小的时候,就承担养活弟弟妹妹的责任。爷爷不喜欢爸爸,那种不被认可的痛,或许在爷爷去世时,爸爸的嚎啕大哭中有所化解吧,我不得而知。

当然,回忆爸妈甚至爷爷对我的暴力教育,并不是在责备原生家庭。我们受父母养育之恩,没有权力去指责他们粗暴的教育方式、嫌弃他们没有爱,我们每个人都和自己的原生家庭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那是一份血浓于水。

正如虽然我想到从小对我用那种教育方式也是心里有点梗,但在一次视频中,突然发现爸爸变得好老,脸皱得那么利害,背那么驼了,他居然在刷碗,做着一辈子都没做过的事,那一瞬间,我就释怀了。

 ▼

我终于可以治愈自己

一个情绪动荡的家庭对孩子的心灵破坏有多严重,我经历过,太清楚那种感觉,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将来变成以前的我。

很庆幸遇到了性格温和的老公,给我足够的宽容和爱护,更感谢老天给了我一个这么可爱的孩子,为了他们我想要改变自己,做更好的妻子和母亲。

 但那些压抑了的愤怒,那些曾经的恐惧,在一件一件的小事中,等待时机爆发。心理医生给了我很多建议。

01  不要自责,不要认为自己是一个糟糕的人

给自己内在的自由,允许自己内心愤怒,不去压制它。我们的任何感受都是合理的,都是可以表达的。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最全面的感受,有助于身心的痊愈。

不要为此自责,认为自己是一个糟糕的人。接受自己的情绪,给自己一个机会自我和解。

当你能清晰地看到自己的习惯性思维和情绪反应模式,你就能再对孩子和老公发狠话时,有知觉并能让自己停下来。

 02  找一个情绪出口,让自己冷静下来

在感觉到自己发怒时,给自己一点空间,把自己从对抗模式中解脱出来。放松,提醒自己这并不是什么糟糕的事,再强烈的愤怒也总会消失。记得不要让自己在情绪里面太久。

心理学家Thomas Jefferson说,“当你愤怒时,在说话前先数10个数;如果非常愤怒,数到100”这未尝不是放松自己的一个方法,我试过了确实有用。

现在当我觉得自己要爆发时,我会告诉老公:“我很生气,我受不了了,我要爆炸了,我要离开一下。”;我会和孩子说:“妈妈,很生气,妈妈要变妖怪了,妈妈需要离开一会。”他们都能理解我,有时我回来时,儿子会问我:“妈妈,好过一点没有。”

曾看到一个智慧的妈妈说,她会在每一次筋疲力尽地回到家中,孩子又十分调皮的时候,钻进卫生间戴上一个东西,然后走出来。那个东西是用硬纸板做的,上面画了一个非常可怕的魔鬼模样,她的头发是红色的,就像一个火山般,随时会喷发,表情也十分狰狞。旁边写了几个打字:“易发火状态,请远离。”孩子看到那个东西后,马上就知道:“妈妈现在心情不好,我还是自己一个人玩会儿吧!”

 03  情绪过后,再做决定,想想让自己愤怒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勇敢地说出来。

在感到愤怒时我们的大脑很难按照正常的思维方式去处理问题,很难做出理性的判断,所以走开,当情绪过去时,想想自己愤怒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勇敢地用语言表达出真正伤到你的问题。

被激怒有时是为了隐藏我们其他的情绪,我们需要了解,这么愤怒是不是因为窘迫,无安全感,受伤,羞愧,亦或是脆弱?为什么要这么突然地大声吼孩子呢?不过是不刷牙而已、不洗手而已……其实跟孩子没什么关系,那天就因为自己心情不好,结果让孩子当了受气包。

当你认知到这些消极的思维方式后,下一次就可以用更理性的方式来对抗愤怒。

以前看到过一个外国爸爸,教生气的女儿面对愤怒的办法很棒,最厉害的是爸爸教孩子说出自己的愤怒↓↓↓


宝贝,我只是在逗你,我不是真的想骂你,有时候你还会说我傻脸的是吧?

有时候我不介意,有时候我有点生气,但这没关系,重要的是把它说开,这样我才能知道你的底线在哪里,我会尊重你的底线绝不会越过!但你得先告诉我,偶尔开开玩笑也是可以的是吧?

但有时候就不那么好笑了,我尊重你,也尊重你的心情,要是今天不适合开玩笑那我绝对不会开玩笑的!

一定要记住,不要因为生气就忘记了自己更应该做什么——维护和修复被侵害的领地,告诉别人“你触碰到了我的底线”。当引发愤怒的源头被消除时,下次自然就不会发生了。

04  给自己设定一个底线,一些话绝对不可说,一些事绝对不可以做。

我们会在安全的人面前毫无顾忌的发火说狠话,当平静下来,我们会因对方的受伤,自己过份的言行而愧疚。久而久之,这种沟通模式,会造成关系疏离、僵化、甚至破裂。

所以,不管怎样愤怒,都给自己一个底线,一些话不可以说,一些事不可以做。我对自己说,不管怎样,侮辱性的词绝对不能说,离婚之类的话绝对不说,打孩子绝对不可以。

我知道,妈妈情绪稳定,是对孩子最好的教养,孩子会模仿父母的情绪反应模式,但如果不幸,你是一个情绪模式反应糟糕的人,希望你像我能了解自己,并找到方式,谅解并治愈自己。

也许这个过程需要很多时间,但最终,我们可以在愤怒控制你之前控制它。我们可以得体的面对它,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我们可以成为心态平和的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