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年抱俩的二胎生活,原来有这些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

 OK妈谈育儿 2020-05-20


OK妈说:

这两年生二胎的家庭越来越多,其实直到OK上幼儿园前,我也一直是非常坚持要二胎的,但最近我反倒有些犹豫了。照理说,OK慢慢长大,他周一到周五的白天都在幼儿园度过,看起来我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但事实上却是,到了这个阶段,你会发现,有关孩子“育”的问题提到了很重要的位置,慢慢长大后的“育”更占据我们的精力。

“怎么更好地教育和引导孩子”,对每个爸妈而言都是全新的课题,所以这本身就需要我们花上很多的时间去学习。于是生出二娃,我们是否能规划好时间,是否能掌控好在两娃教育上的精力分配,这无疑是很关键的问题。上周碰到有两娃的好朋友Mandy,我们也聊到了这个话题,有过实际感受的,聊起来就特别真切,也特别有思考和实际借鉴的意义,所以今天我把Mandy的一些养育二娃的心得分享给大家,希望会给大家一些帮助。


二胎政策放开后大家都开始蠢蠢欲动再生一个,最普遍的想法莫过于给大宝一个手足之情,在孩子们的有生之年也好有个同胞之伴相互扶持。

既想成全“手足之情”这件后代之事,又不想被“脏累苦”的带娃生活拖累太久,于是“三年抱俩”跃然成为了最佳方案。

我是哥哥10个月的时候怀上妹妹的。从挺着大肚子带着一岁多蹒跚学步的哥哥到处转悠开始,到妹妹出生后带着两个娃一起外出,总会不停被路人问到:“这两个都是你的?”

“是的。两个差一岁半。”

 “哟,真不错,三年抱俩!”“两个挨得近可以一起带大,头两年累点后面就轻松了… ”

每每听到这样的话偶尔还投来些羡慕的眼光,胸脯都会挺起两分。(生娃之后就这点思想境界。)

三年抱俩似乎透射着高效经营和干练利落的人生赢家即视感。

也是靠着这种意淫和“头两年累点后面就轻松了”的念想,我愣是给自己打了三年鸡血,总是在累到万念俱灰逼近抑郁之时又死灰复燃。

终于在三年的柳暗花明后,现在妹妹已经快三岁,到了能言善语可以和大人无障碍沟通的幼儿阶段了。哥妹俩现在可以玩角色扮演游戏玩上一个下午不用我出面调解,一起外出时也能由哥哥照应一下妹妹,过马路时哥哥会拉着妹妹的小手说小心,抢玩具时会使用“每个人各玩5分钟”这样的规则来保持相互的游戏契约。

按说,没有娃纠缠的日子我应该神精气爽了吧?看着“手足之情”已在上演,我应该感慨地向过去的三年致敬吧?

可是,并没有!

////

“两个孩子一起带”听起来很合理。

这种合理当然是从时间成本来计算的。既然娃儿头三年都得有个大人带着,带一个也是带,带两个也是带。

例如我这种大的一岁半时小的刚出生来说,小的一直到两岁前都是可以利用带哥哥的时间“顺便一起带下”的,或者说用带妹妹的时间把哥哥顺便一起带下,anyway~ 这一下就是省两年的时间,整整两年啊!对于全职带娃的人生,提前两个月解脱都是振奋人心的,不信你去问下那些娃儿幼儿园放暑假的爸妈们~ 

能提早两年回归职场,不再全天24小时围着娃转,终于可以重新拥自己的人生而不是看看孩子捡点零碎时间刷刷手机找存在感,这对于妈妈本身就是鸡血,也可以让家庭早点在经济上减少一些压力。

但事实上,如果只是从时间成本来计算养育孩子,可能根本是一个方向性的错误。

时至今日,爸妈们都已经把孩子的教育问题看得比吃喝拉撒更重要了。“养育”孩子这件事摆在现代,"育"才是重点!

四岁前的孩子正是需要完成心理建设的年龄,会经历各种敏感期、执拗期,语言也会快速发展,在这个本应该得到更多关注的阶段反而因为二宝的到来爸妈的关注转移了,会错过很多心智迅速发展的机会。

三年抱俩的核心点其实在于,在这前后三年里,两个孩子都在能力发展最关键的时期。于他们都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头几年,陪伴孩子的精力要怎么分配。

///

事实上,由于我在妹妹出生后亲力亲为地照顾妹妹而分散了对哥哥的陪伴教育,以至于哥哥在发展上的一些缺失,我现在需要花数倍的成本来追回。

打从哥哥上幼儿园小班起,我就没少操心过。

首先是吃饭问题,因为照顾妹妹精力不够,哥哥的一岁多到三岁我们都采用了喂饭的速战速决方式。结果哥哥进了幼儿园不会自己吃饭。好容易花了一年时间可以自己吃饭了,但升到了中班的同龄孩子已经开始拿筷子吃饭了。

于是又是一个新问题,因为缺乏有意识的陪玩,哥哥得到手部精细运动的锻炼机会也很少,夹筷、拿笔、做手工都不会。

再是社交能力的问题,因为照顾妹妹精力不够,哥哥更多的是待在家里,和我们大人在一起看着妹妹,于是哥哥进了幼儿园后一开始甚至看到别的小朋友手上有他喜欢的玩具,都不知道要怎样得到,要么自卑地走开,要么生硬地去抢。

再是语言发展的问题,因为照顾妹妹精力不够,本身开口晚的哥哥在语言发展上就更被动了,动画片没少看,但动画片里过快的语速、没有互动交流、无法得到对话间情绪观察机会,于是到了小班的哥哥表达还处于单句状态,和小朋友的交流也很不自信。

各种问题的浮现,在哥哥上了幼儿园后,本应该减轻负担的我却负担更重、更加焦虑了。我不得不开始把重心重新聚焦到哥哥身上,带他上兴趣班希望找到他的兴趣点、帮他找到自信心。

错过了宝宝的行为发展关键期,偿还的成本可不止时两年的时间那么点儿了。

///

有一种说法是,两个娃差的年龄近有优势啊,可以玩相似的东西,玩得到一起去。

这,分明就是臆想!

孩子生命中的头几年,最需要的是陪伴,而且是充分的陪伴,一对一的陪伴。他们不接受分享!

不要妄想从小在分享环境中长大的娃儿就会更有分享精神。相反,陪伴是他们的刚需,被迫分享只会让他们更加没有安全感。这不是因为他们自私,是因为他们的成长需求如此。

宝宝从出生时只会用哭来表达诉求到四岁时能用自己的逻辑说出一段小故事、能用手工剪刀和彩笔完成一幅画作、能肢体协调地踩着小自行车到处骑,这四年间,他们所经历的每一个行为发展期都是如此迅速,发展的本能决定了他们只会往前进,而不会往后退或者原地停留。已经会跑的两岁孩子一定不愿意和6个月的孩子在一起玩翻身学原地坐起。

四岁前的孩子,他们能力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是错开的。

在妹妹的第一年,也是哥哥的一岁半到两岁半,两个娃的行为发展处在完全不同的阶段。0-1岁的妹妹需要的是逗逗、抱抱、练习大运动,从翻身到会坐到会爬到会走,这些阶段基本得全部陪着她、看着她,场地以家为主;而这个阶段的哥哥进入了语言发展期,需要有人陪他到处走走看看,和他对话,引导他多观察,规律地进行户外活动,场地需要家一半户外一半。如此,两娃的陪伴根本没有重合。

那么等小的会走了可以一起出去玩了会不会好些?并没有!

更大的问题出现了:一岁多的孩子和两岁多的孩子都处在自我意识发展的时期。一岁多的孩子出现越来越粘人的情况,两岁多的孩子出现秩序敏感期、执拗期,各种怎么说道理都拗不过。

1-2岁的妹妹处于探索期,探索地无聊了就要求抱抱,原本可能只是想抱2分钟,但因为没有得到满足,结果就会一直一直要求要抱抱,抱20分钟都弥补不了之前的2分钟没得到满足的伤痛。这个时期的哥哥几乎就是一言不合就翻脸的小怪兽,比如有阵子必需要求由自己刷卡开家门,有一次我无暇理会他的要求顾自开了家门,为了这事他足足闹了半天,情绪低落的一整天,而越闹陪伴需求就越高,明明最初只是为了省10秒钟,却可能在精力一直无法满足陪伴需求的情况下亲子关系越来越糟糕。

虽然也有些陪伴可以两个娃同时进行,比如读绘本。但是,读绘本更精确来说是亲子共读,读绘本并不是讲完一个故事,而是在读的过程中,根据互动的情况决定我们给宝宝做什么样的提示,安排哪些环节来激发兴趣,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来让他理解。

任何形式的陪伴,要达到效果,都得是私人定制,一对一。想像中的一起陪伴,只会因为两个孩子的能力水平不一样被相互牵制,落得孩子困扰大人苦恼。

同时带两个娃,精力有限如凡人,娃的行为更不可预测,想象中两个娃一起陪伴的场景也是很难实现。更多的时候只是摆平两个娃此起彼伏的哭闹就已经能把人累趴了,细微如关注到个体的内心动态、行为发展,即使有想法也难以做出干预和调整。

///

如果说二胎生活中最害怕的是什么,那一定是两个娃同时生病的时候。

吃够了两个娃同时生病的苦,现在家里要是大人们自己一有个感冒苗头就赶紧吃药+戴口罩,绝不敢怠慢半分“引火烧身”。

但大人可以在感冒前兆控制传染,小孩子开始的感染就无法避免了。感染初期的小娃不会知道自己嗓子疼、身体不舒服,等到烧起来,已经成功地把病毒传给另一个娃了,只能坐等一两天后另一个娃开始发烧。

去年春天有一阵流感,哥妹俩交叉感染,哥哥刚好妹妹开始,妹妹刚好又到哥哥,来回了两娃愣时病了整整一个月,我的工作也只能告假在家照顾病娃们。

不过这些年战斗力不断升级的我,面对两娃同时生病的状况也算是能够稳坐不乱了。只有那么一次全家集体发烧,真是让我觉得像走了趟地狱。细节痛苦得不想回忆,只记得发着39.3度高烧的我带着妹妹去医院看病,前后折腾了6小时,坐在铁皮椅上等拍片报告时妹妹烦躁地一定要我抱,而我全身发软又怎能抱得了她,那是我第一次在公众场所泪流满面。

二胎家庭就像是一部运作中的机器,一个孩子生病都会牵动到整个家庭生活的安排。

我有个朋友刚生完二胎就把二宝送回到了老家,因为上幼儿园的姐姐已经持续咳嗽了14个月。为了治疗姐姐的咳嗽,夫妻俩这一年里带着孩子到处看病,西药吃了吃中药,而姐姐的抵抗力却是越来越差,白天一吹个风就开始咳,晚上稍一踢个被子又开始咳。夫妻俩于是夜里轮流值班管着孩子,被子一踢就给盖上,如此,整个家庭就管着这个姐姐已经顷注所有了,别无它法二宝只能在哺乳期就送给老人养。

还在幼儿期的孩子身体状况出问题总是相对频繁一些,而这些不确定因素对于二宝来到家庭中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这些都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

当然,三年抱俩也不全是那么悲观。我个人认为,两娃年龄差距在一岁半的最大好处是不需要处理老大的心理问题。

这也是令我比较欣慰的一点,哥哥从妹妹出生后,哥哥的角色担当得还是不错,没有丝毫嫉妒。尽管在妹妹两岁半前两人还是会经常争抢玩具闹得你哭我闹,但基本都是在争抢过程中缺乏协商技巧的问题。随着妹妹的长大,理解了轮流规则,一碰到争抢玩具就能抛出“你玩5分钟、我玩5分钟”或者“剪子石头布”的规则进行友好协商。

很多二胎家庭的朋友,大小差距在三岁以上的基本都有老大的心理过度问题。爸妈疏通得好的,总算能安然度过,而如果老大心理比较敏感、爸妈又不太擅长疏通孩子情绪的,老大的心理问题反而可能会随着二宝的出生不断被放大。

有个朋友在女儿三岁后开始怀二胎的,大女儿打从妈妈肚子鼓起开始,就各种作。孩子更作了,可妈妈能分配给她的精力却是日渐下降的。越来越多的时候,妈妈没法满足她的要求,从未出现的责骂、怒吼、冷落出开始出现了。

朋友觉得很歉意,只能花钱买高兴。大女儿喜欢的一个过家家玩具品牌,三个手指那么高的小兔子就要将近300元,她几套几套地买给大女儿。高兴是一时的,但内心的缺失是花多少钱都补不上的。直到现在,朋友家大女儿对妹妹始终不能接受,让夫妻俩头疼不已。

///

三年抱俩从时间上来说不失为好方案,但一定要知道,这个方案是有附加条件,这个附加条件是你能全情地陪好两个娃!当然,这也不是完全做不到,以下是我给你的一些建议。

1. 两个孩子一定要带在自己身边。爸妈的陪伴是对孩子头三年最大的负责,只有自己亲自和孩子走完这几年,亲手把他送进幼儿园,你才会心里踏实,不必再为自己的缺位而懊悔。

2. 一定要请一个人全面打理家庭事务。最好是保姆,你提要求她来执行,这样可以最大化的降低沟通成本。二胎家庭,事务已经相对繁杂,再加上不必要的干扰,生活会有负重感。

3. 孩子到了两岁以后也可以考虑送托班。视孩子的发展情况、对爸妈的依恋程度。早些送托班,爸妈的生活可以相对早些轻松起来,对于二胎家庭,多留些精力总是有用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