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上我还在和我妈争吵,看完这篇泪流满面……

 OK妈谈育儿 2020-05-20

 OK妈说:

从小,当老师的爸爸陪我的时间更多,印象里妈妈不常在家,即便在家,也很少有让我感受到爱和肯定的时刻,基本都是否定,然后又比较主观,她说什么就必须是什么。直到现在,我有了OK,我妈依然是这样,她总是很强迫症地对我各种“挑剔”。就比如今天一早,我送OK去幼儿园,临出门了,她说,你真不会打扮自己,整天就这么几件衣服,也不晓得化妆一下。话是没错,但是一早好好的心情就这么给影响了。我说,妈,我回头还要去复查耳朵,去医院不用涂脂抹粉的。我怎么就生出了个这么不爱美的女儿,一点不像我,闹,你看鞋子,和你的衣服一点不搭配……我实在听不下去了,有点气鼓鼓地说,那行吧,你说,我穿什么?怎么弄……

考虑到OK在,我还是意识到了,自己的态度有问题,只好带着OK赶紧逃离现场。回来的路上和我的好友Cindy诉苦,她说,你说阿姨啊,我太了解,我很理解你,但最近有那么一刻我发现爸妈真的老了,内心还是涌上了好多复杂的情感。然后她丢给了我她刚写完的这篇思考,看完我泪流满面……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对爸妈都有一份发自心底的复杂情感,我们感恩她们但也不避讳平时产生的嫌隙我们一边享受着他们帮我们带娃的便利,一边又常常抱怨着父母过时的育儿方式。

真的建议大家读一读今天的文章,也许你会发现自己很久没有这么深入地思考我们和爸妈的关系了。

文:Cindy

回国以后,父母帮我带娃,我终于有了一些自己的时间,看了几部电影,补了几集漏掉的综艺节目。我是《奇葩说》的老粉,新的一季出来终于有机会看,然后看到了《父母提出要去养老院,我要不要支持?》这一期,在沙发上泪崩。


建议大家都看一下这个5分钟视频,是节目里马薇薇的阐述,看完你对父母,会多了解一些。

父母提出要去养老院,我要不要支持?现场观众投票时,是“支持”居多的(74%)。想来也没什么问题啊,父母想去,做儿女的理应支持,何况养老院有朋友,有更好的看护,子女平时上班忙,也许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直到看到马薇薇的阐述,心里一惊,醍醐灌顶。她说:

“我在北京,跟朋友合租一套房子。然后我爸妈来北京看我时候,不敢住我家。他们说,我家薇薇从小就不习惯跟别人一起住,如果这次我们住了她家,那其他人的父母来了也都会住她家,薇薇会被烦死的。我们不住她家,我们住酒店。”

我相信我父母说这话的时候是真心的,但是这种真心,我难道就这么心安理得的受了吗?我就这么觉得,坦然无愧吗?

真心说出的不一定是真话,那是情话啊,你这个傻孩子。

1

这与我的经历不谋而合。

我住在威尼斯,每次父母来的时候,他们都要求住宾馆,因为他们担心,我的丈夫是西方人,怕他们的生活习惯会让他不舒服。

我自然是反对的,家里明明有房间,为什么要住到宾馆里去。可是他们还是坚持,不想给我惹麻烦。

最终,我没有给他们订宾馆。他们不得不住在家里,我说你们要饿了,冰箱里有很多食物,热了,自己开空调,就跟家里一样。可是他们一直小心翼翼,没有动过冰箱的食物,也没有开过空调。

其实,我的丈夫是一个不难相处的人,他说,爸妈有什么需要就跟我说,我会特别高兴他们提出要求。可是最终,我的父母为了给我减少麻烦,隐藏了自己的一切需要,他们甚至每天去超市,自己买了食物给我们。这就是“永远为孩子考虑而忽略自己需要”的中国式父母。

我这才意识到,我的这个家,不是中国的那个家,永远不会让他们觉得有归属感。之前还想过让他们来这里长住,一家人在一起,他们还可以和孙子一起共享天伦,现在发现,这不过是我一厢情愿的自私想法而已。

2

有人说,人老了,就是嘴硬的软弱分子。

就像每次我从国外打电话回家,从来都报喜不报忧,我的父母也总是告诉我,他们过得很好,身体也无抱恙。

直到我这次回家,发现我妈在吃辅酶Q10(一种预防和治疗心脏疾病的药),我爸饭量从以前的两碗减少到了一碗,我忽然意识到,岁月从来没有安然静好,它残酷而无情,正偷偷地让人一点一点衰败下去。

我的父亲是大学教授,在我眼里他就是权威,一直是无比强大无坚不摧的存在。直到最近发生的一件小事,让我特别心疼。

他带宝宝睡觉,给宝宝开了空调,过了一阵我进房间,发现房间温度有点冷,看了看遥控器上的温度,只有24度。我随口对我爸说,你怎么不看清楚温度,打太低了宝宝睡觉会冻着。

我爸特别嘴硬地说了一句,我看得清吗?

我这才意识到,他的老花眼镜已经换了好几副了。

可是打那以后,每次我爸给娃开空调,都要一再问我,看看遥控器上的温度,是不是太低?娃会不会冻着?

3

我特别害怕承认他们老了。

尤其是有了娃以后,你意识到自己变成了父母曾经的角色,经历过彻夜给娃喂奶,为娃生病担惊受怕,才体会到父母曾是怎样对我们操碎了心。

现在我回国了,他们理所当然地接过了一半带娃的任务。我妈腰不好,平时几斤菜都拎不动,二十几斤的孙子却抱得高兴。

我以为她是真的高兴。直到我看她贴了伤痛贴又戴了腰托。

我说妈,你腰不好就不要抱他了。

我妈说,他要外婆抱呀。

我说妈,你去继续学你的电子琴呀,你不是学得很好吗?

我妈说,宝宝在我哪有时间去学琴?

忽然想到前几天散步时我妈和隔壁一个老阿姨的对话,阿姨无奈地说,她就要去另一个城市了,她家老大的媳妇生了二胎,要去老大那儿带孩子。老二的这个娃,让丈母娘来顶会儿班。

看着这些老人,辛苦了一辈子,还不得不舍弃自己本来可以轻松自在的生活,像候鸟一样迁徙在不同的城市,为自己子女的孩子一次次奔波付出,我心里觉得不是滋味。

这一组摄影很有意思,你该问问你的父母,退休之后,也许他们还有未完成的梦想?

是她们真的愿意吗?凭什么她们把自己所剩无几的时间牺牲给你的孩子?当她们口里答应帮你带娃,甚至给你带二胎的时候,你是觉得感谢还是理所应当?

你有没有想过,父母所说的愿意,也许,真的只是一句“情话”啊!

4

当然你可以说,很多老人,他们是真的享受带娃的乐趣和被需要的快乐,他们希望儿孙满堂,承欢膝下。

但你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式亲情,有它特别微妙和敏感的部分。就如《奇葩说》里面黄执中的理性分析:我们东方的亲情,不太习惯说实话,或跟子女沟通,我们会猜对方会想什么。

大概没有哪个国家会像中国人一样,父母子女之间的感情如此之深切,如此纠缠不清,又如此让人痛心疾首。

我们一边享受着父母带娃的便利,一边又常常抱怨着父母过时的育儿方式;一边乐享着父母倾其心血购买的房子,一边又总在躲避他们的热情管控。

这的确,是太东方式的。在国外,没有养儿防老的概念,子女也不会轻易把孩子交给老人来带。

虽然西方老人也会羡慕我们的“共生式亲情”,但他们绝对无法体会这其中的矛盾和沉重。

5

马尔克斯说,父母是隔在我们跟死亡之间的帘子。只有当你的父母去世了,这个帘子被揭开,你才能直接看到死亡到底是什么。

我很难给我丈夫解释“孝顺”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因为我常常感到不能时时陪伴父母带来的无限愧疚。而对于我丈夫来说,给父母最大的爱不应该是关心和了解父母的状况和想法,尊重并支持他们按着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吗?

也许等我们的孩子长大了,我们可以学会彼此坦诚和留有余地,在他们做有关父母的选择时,不会过于沉重。

我们可以成为这样的父母:

努力保持身体健康;与伴侣和谐相处;找到一项爱好;努力赚钱,可以选择想要的退休生活,包括旅行和进好的养老院;认真地交几个知心的朋友,可以老来相伴……

而现在,面对自己的父母,我们只能怀着愧疚,尽自己努力,学会倾听他们的声音,满足可能的最大需要。

OK妈最后叨一嘴:

今天的这篇文章有些沉重。因为亲情和“生老病死”的话题,是人内心深处最脆弱也最害怕触碰的部分。

但是我们仍把话题拿出来讲,是希望你看过之后,可以在和父母的相处过程中多一些倾听和理解,毕竟,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不在,人生只剩归途。

哭过之后,可以多一些欢笑。

看完今天的分享,你们流泪了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