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宝爱玩什么?我们总是自以为是,GET不到他们的点!

 OK妈谈育儿 2020-05-20

最近OK特别迷恋过家家游戏,从切菜(切切乐)到做饺子、馄饨(用橡皮泥捏)再到烧菜(小厨房)最后端给我们,整个过程他都很享受,还会热情地邀请小伙伴,“你们一起来我家吃我做的饭哦”。每次看到他玩得那么不亦乐乎,我也真心感慨孩子天性中对于生活是那么的热爱。(对了,给OK入的很多生活体验类的、搭建类的玩具,我已经在准备推出横评了,等我哦,我觉得到时候你们会更爱我的,想想就好开心,哈哈哈~)

所以今天特别想和大家说说孩子们的天性,宝宝有很多行为,我们经常会错怪他们,尤其是1岁到2岁这个阶段。我们总是自以为是地认为我们知道他们想要什么,什么才是对他们好的,但事实宝宝们想要的简单到我们容易忽视,甚至会残忍地阻止或者拒绝。

宝宝要的很简单,我们还不满足他?

OK从一岁开始一直到两岁多,一直都无法控制地要翻遍家里所有的抽屉,有时会觉得他是故意捣给我们看的,一边拉出几件东西一边挑逗式地冲着我们笑,尤其是当我妈冲着他喊“不要”的时候;有时又觉得他是真的沉浸于翻抽屉的乐趣中,每翻上一件东西都要琢磨半天。一度我妈以为他是不是在家呆得太无聊了才会这样,于是带着OK出去玩,可无论在外面玩得有多尽兴,OK回到家依然会在任何时候跑去某个抽屉边呼拉一下就拉开来翻腾。

对于这样的画面我也会有疑惑,为啥小娃就那么热衷于玩那些和他不相干的东西?但,这就是宝宝的生活,生活中的一切东西都是和他们相干的。

大多数的宝宝都是从一岁起开始折腾的。出于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出于人性本能的需要通过探索来积累生存技能,他们就只能不停地动手、动口了。在宝宝翻抽屉的过程中,他是想要看看里面放着什么。因为通往放在抽屉里的物件不常被拿出来,相比于成天摊在外面的东西更有神秘感,所以当宝宝看到小小抽屉里的大千世界时,他们的探索欲望更加强烈地被激发了。他们想知道里面有什么、这些东西是干什么的。

宝宝喜欢一切与生活有联结的东西

当宝宝更大一些的时候,他们在翻抽屉的过程中更想得到的是证明自己。如果他的印象中有谁用过什么样的东西,他就一定要拿出来自己试试,去证明自己也是可以去操控的。

宝宝对于生活中大人在用的东西的喜欢程度远远大于玩具。妈妈们也一定有这样的感触,宝宝真的很喜欢把厨房里所有的锅碗瓢盆都拿来玩,一个锅加个锅盖能玩上半小时太正常不过;一件几百元的声光玩具和一个爸妈每天都会打开的小药瓶,后者对宝宝的吸引力要大得多。

有好几个妈妈留言问我,宝宝特别爱玩家里的药罐,要拧盖子,是不是有专门类似的小玩具。我告诉他,根本不需要啊,他喜欢玩药罐子干嘛不让玩,非得买个玩具呢?而且那样的玩具他的娃一定不会喜欢,因为娃喜欢与生活有联系的物品,有联系的东西是活的,他们更看中他们能操控得了爸妈也在用的东西的感觉。

所以,亲爱的们,别再为宝宝喜欢玩那些“无聊”的塑料瓶、塑料袋而感到沮丧,任何一件东西,不分贵贱,都在为宝宝提供着他们需要的能力,能拉、能拽、能攀、能拧、能提、能按...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宝宝充足地感受这个过程,不去阻断他们希望与现实生活有联系的热情,这样的铺垫做好了,到了三岁以后,宝宝就会很自然地进入到更高地一个阶段——角色扮演。正如我在文章开头说的,到了OK现在年龄,他就开始喜欢玩过家家,将自己代入到模拟的生活场景中去,并且可以持续上一段时间,因为他已经从过去的玩生活物件的过程中得到了经验。

想要孩子有自控能力,先得让他完全大量的自由探索

心理学家发现,人类基因赋予了人类一个发展各种能力的时间表,大约什么时候走路、说话、懂得数字的含义,解决抽象问题,了解别人意图,学习游戏规则,是人类基因里已经设定好了的。前一阶段的发展是为后面阶段的发展做准备,后阶段想达成的行为在前阶段是以不同的行为能力作为铺垫的。

如果希望六七岁的孩子有良好的自控能力,那么这种能力是居于在两三岁时已经铺设下的大量的自由探索,而不是在两三岁时就让他乖乖听话;如果想要八九岁的孩子爱读书,这种能力在六岁以前的铺垫是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经常听爸妈给他读书讲故事、以及较强的口语能力,而不是说六岁前就要认字。

因此,孩子的发展也是一种自然转化的成果,在孩子大了以后想要有A,小时候帮他发展好B和C,到了下一阶段顺理成章地就可以拿下A。两岁左右孩子的大量自主意识和探索能力,也正是为他们下一阶段的发展做准备的。

自主意识让孩子受益终生

当然也有妈妈说孩子实在太任性,怎么阻止也不听,翻抽屉、丢玩具这种行为阻止不了忍忍也就算了,可是按这么下去,危险的事也阻止不了的话,例如过马路时会突然脱开大人的手往马路上去窜,这会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啊。

自主不等于为所欲为、不听话、执拗。真的自主是“有所有有所不为”,而我们的责任就是帮助宝宝建立生活秩序感,该吃饭的时候吃饭,该睡觉的时候睡觉,睡前要刷牙洗脸,适度、合理地和周围人分享。

OK从六个月起就开始和我一起读绘本,那时他也是个只会撕书的小“学渣”,就在疯狂地撕了五个月后突他就开始安静地坐在我的腿上随着我的声音一起进入绘本的画面中了;OK会走了之后到处摸家里角角落落的东西,任何东西都会捡起来放到嘴里去尝尝,我允许他小小地品尝在桌品上放置的物品,但当他去玩垃圾筒里的东西时我会明确告诉他这个不可以;当OK会打开水龙头玩水时,我会任由他把袖子甚至全身的衣服打湿,但当他把手伸进抽水马桶里时我会明确阻止他,告诉他这个地方不能破。

当娃儿学会了约束自己行为的时候,他们的自主意识才是真正的健康全面的,但是,只有当孩子天生的自主愿望得到足够的满足时,他们才能在我们的引导下学会在某件事情上约束自己,健康的人生是靠自主意识来推动哒!

“捣乱”的时候往往是最好的引导机会

有一回OK在翻抽屉的过程中找到了一把尖头小剪刀(怪我没放好,大家不要像我这么粗心),玩了会儿就把自己手指弄破了,当下就痛得大哭起来,外婆跑到跟前一看,心痛了1秒后立刻出来的语言就成了“看吧,阿布(我们这里的方言)和你说了这么多次不要自己开抽屉,你偏要开,现在知道痛了吧...” OK一听哭得更加凶了。

以为借机恐吓可以达到阻止的效果,却几乎只有负面作用。除了让宝宝觉得没有共情之外,更会让宝宝觉得这个世界是可怕的,会伤害到他,并因此容易形成消极、退缩的性格。

我在安抚好OK并且处理好伤口后,告诉他“宝贝,这个是剪刀,是用来剪东西的工具,妈妈还没有教会你怎么用这个工具,不会用就会伤到小手手,所以你自己先不要玩好吗?” 这样可以让OK知道自己在选择玩的东西时,可以先玩别的,以后再玩这件,这并不会因为这次被伤到而丧失探索世界的信心。

既然“捣乱”就是宝宝重要的生活内容,当宝宝把橱柜弄乱了、把玩具堆得到处都是时,我们不如抓住这个机会告诉宝宝,“妈妈每天收拾玩具、清理你的衣服会很累,会花很长时间,如果你不这样做,妈妈就会有更多时间陪你玩。”这样,宝宝慢慢地就会明白做事情要注意分寸,不能给妈妈惹太多麻烦。你要知道哦,肌肉具有认知和记忆的的功能,宝宝的人生经验、认知能力、创造能力等都取决于婴幼儿时期用手构建的认知结构,处理得好,宝宝也会受益一生。

最近好多妈妈会说,一不小心漏看了公号,文章错过了,团购点开,发现已经秒完了,那就置顶一下公号吧:)么么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