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吃糖怎么来管教?方法不用对,问题会更大!

 OK妈谈育儿 2020-05-20

我家OK是个小吃货,一直对吃的东西来者不拒。一岁半左右初次接触到巧克力,爱到不得,但那时还小,浅尝即止,有时闹着要时,分散一下注意力也就过去了;到了两岁左右,他想吃糖果的时候,我们会说“这是爸爸妈妈的药哦~很苦哒,吃了会肚子痛“,他也能相信,还自己揉着小肚子说“吃了会肚肚痛”。好了,到了现在三岁了,世面见得多了,自己想法也明确了,骗不过、也挡不住了。

前几天去外公外婆家放纵了一把,结果一回到家就找我要糖吃,更让我惊讶的是居然会自己去开冰箱翻我们放在里面的巧克力。

于是我发现有关他吃糖的问题,我得好好琢磨一番了,可不是骗一下哄一下或者粗暴阻止那么简单的。


建立内化规则,远比阻止有效

阻止孩子吃糖,爸妈可能会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粗暴拒绝。管你哭闹撒泼,不给就是不给;

第二种:讲道理,比如说:“吃糖会蛀牙,蛀牙了会牙齿疼,要去看医生”;

第三种:摆规则,例如:“我们吃好饭再吃糖”。

事实上,无论是哪种方法,本质上都是大人在制定规则让孩子遵守。但是孩子凭啥要听你的呢?

所以规则的制定和执行都太有讲究了。

首先规则一定有一致性。不能今天说吃糖会蛀牙,不能吃;明天一高兴又说,把饭吃完了,我奖励你一颗糖。变动的规则会让孩子很困扰,那就等于白制定。

但是但规则的前后一致也不是永不改口,永远就那一句“吃糖会蛀牙,不能吃”,这样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再努力也无济于事的挫败感。规则也要讲求灵活性,可以在不同场景有一定变通,而灵活性的核心在于内化规则。


        
有次OK在看小猪佩奇时看到一家四口吃冰淇淋,就提出要吃冰淇淋,并且不停地重复“妈妈,我要吃冰淇淋,我想吃啊,我好想吃啊。”话说,听孩子说话也要“听话要听音”,当儿子用不同于以往的语气在表达“我想,我真的想”时,这样的需求是需要被满足的,就好比我们大热天太阳下走了一圈看到冰棍真的很想解个渴。这个时候讲规则,首先效果不好,其次会让孩子感到绝望。

我先告诉OK说:“我们之前说过的,吃甜食会蛀牙的,你记得吗?”儿子回答到:“我记得...可是我真的想吃啊” 确认了儿子还是明确这个规则的,我就开展寻找了变通思路,我对OK说:“你是不是看到佩奇他们吃你才想吃的呢?嗯,妈妈理解你现在很想和他们一样吃一口冰淇淋,所以我答应你现在可以吃两口,但你也要答应我一个条件,吃完马上要去刷牙,否则就会蛀牙。”OK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要求,愉快地吃了冰淇淋也愉快地刷了牙。

小朋友也会自己通过努力争取到一小口“幸福的甜蜜”感到很开心呢,而“吃糖后要马上刷牙”也成了OK自己内化的规则。我告诉他,你要自己遵守这个规则,如果你破坏了,你要知道后果就是受到惩罚,你两天不能吃糖。

所以一定要记得,规则执行起来,不能过于刻板,物极必反嘛,一定会引起反弹。很多孩子都会在压抑下产生更强烈的欲望,原本最初只是想尝下糖的味道,最后因为压抑变成了就是想要吃到糖。OK之所以到外公外婆家会放开吃个够,大体也是因为平时在家里被过于压抑了。

当然,遵守规则对于善变的孩子来说,并不是那么容易一直坚守的。毕竟,吃糖的诱惑实在太大了,在急着想吃又表述不清楚时,还是免不了耍赖。事实上,孩子对于吃糖与蛀牙之间的因果联系认知是不足的,除非是已经被蛀牙折磨过的孩子。所以不知道吃糖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要他控制自己就更难了。爸妈可以借助绘本如《鳄鱼怕怕,牙医怕怕》,行为教育动画片巧虎,以及小游戏等 具象化的形式进行解释,这样孩子理解起来就更容易了。


吃糖的坏处并没那么严重

虽然糖是爸妈们公认的敌人,但对于宝宝爱吃糖我们也真的没必要如临大敌,过于反对吃糖的一惊一乍的态度,比吃糖还糟糕。仔细想一下,爸妈都觉得吃糖有哪些坏处呢?

1. 会发生龋齿

吃糖就会龋齿?未必,只是增加了概率。龋齿发生的两个重要条件是不注意口腔卫生致使食物残渣残留和糖分摄入过多。造成龋齿的因素并不是糖,而是口腔中残留的糖最容易被细菌分解发酵,产生酸性物质,侵蚀牙齿,使牙齿遭到破坏。

所以要想不得龋齿,让孩子早早养成刷牙好习惯。OK一直很接受刷牙这件事,牙齿到目前为止保持得还不错

2. 影响食欲

吃糖和吃甜食需要区别分开来。

吃糖会过于刺激孩子的味觉,从而降低了味觉的灵敏度,对新鲜自然甜味的水果反而不接受了。所以我会严格控制儿子吃糖的频次,特别不允许儿子吃棒棒糖这种可以吃很久的糖类。

吃甜食会摄入大量的糖,引起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常吃甜食的孩子易出现厌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所以娃儿爱吃甜食,原则就是一定要吃完饭才能吃。如果是饭前吃,必需是饭前1小时,并且量不能大。

除此以上两点,还有一些类似于会引发肥胖、近视一类的说法,其实多少有点危言耸听,只要不是把甜食当饭吃,真的不用担心会造成健康上的问题。

各月龄宝宝的糖分摄取量

  • 0~6个月

小于6个月的小宝宝只能代谢乳糖、蔗糖等简单的糖,所以只能吃奶;只能哺喂宝宝母乳或配方奶粉,不必再添加糖

  • 6~12个月

半岁以上的婴儿开始分泌淀粉酶,初步具备消化多糖淀粉的能力。4~6个月时在添加辅食中已经含有淀粉,会转化为糖,因此也不需要额外摄入有味道的糖,成品辅食泥应选择无糖食品。

  • 1~3岁

宝宝的胃肠消化功能进一步加强,能吃的饮食种类已接近成人,只要让宝宝均衡摄入谷物类、蔬菜和水果、畜禽肉类和鱼虾、蛋类、奶豆类及其制品,就能保证宝宝对糖、淀粉、膳食纤维以及其他营养素的需求。1-3岁的宝宝,如果要吃人为添加的糖,以10克左右为最佳,包括水果里的糖分哦,总量不要超过20~30克。像糖果、甜点、冰淇淋、甜饮料等高糖食品,能不吃最不好吃,最多偶尔做为安抚剂。

这样吃糖,开心又安全

人的基因决定了人喜欢吃甜的和油的,所以没有控制能力的小朋友喜欢吃糖和甜食也是太正常不过了。

有次带儿子和朋友会餐,朋友的小朋友比较大龄,知道拆开餐厅桌上摆的砂糖包倒在水杯里泡水喝。OK看到眼红到不行,看都看到了,我也不和他抝了,也让他拆了包砂糖包,倒了小半包在碗盖里。结果那顿饭他就边吃着饭边舔一口碗盖上的白砂糖,满足又欢乐的自己吃完一大碗饭。甜食可以起到抚慰的作用,能够促进多巴胺的分泌,让人感到心情愉悦。宝宝哭闹不休时,及时来点儿甜的,能够镇静他的情绪,起到安抚的作用;孩子运动之前和过程中,适量给他吃点甜食,能够及时补充热量,防止低血糖。

那么既然摄入糖可以给宝宝带来快乐,我们可以在摄入糖的限制范围内做些小变通:其实孩子对吃糖这件事的热情是远高于吃到多少糖的。如果给她一支大大的棒棒糖,他也能全吃完,但如果只是给一颗小小的糖,告诉他就一颗,他也能接受。比如图片中一支拐杖模具里装着几十上百粒小小的各种形状的糖豆,我过去是不会让这些东西进门的,但是现在我也不介意,我跟儿子说,可以吃,但只能在吃好晚饭吃一粒,他问我要,我会倒一把出来放在手心,让他自己挑选一个形状,这对他来说就很开心了,还顺带认知了形状。其实也真没多少糖,大家真的不用太惊恐。


即使是一颗小小的糖,我们也可以体会到孩子在成长中不断变化的自控能力。在给不给糖吃的过程中,我们练习了孩子的规则意识,告诉了他利害关系,也达成了彼此的信任。

还是回到最初那句话,你信任孩子,给他一些时间,他会慢慢接纳你的规则并且内化它,那么一切就都好办了。那天好朋友来我家做客,看到了这个可爱的糖果,她说太漂亮了,我带点个我儿子去吃?“你不怕他停不下来吗?”“不会的,他肯定很开心,但是他知道偶尔吃可以,吃多了不好,我从来没有担心过……”

所以不要总是担心孩子会做不到或者做不好,很多时候是我们对糖本能的敌意远远大过了孩子就想吃那么点糖的小心愿,他明明就没打算多吃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