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 高祖武德四年(621)郡域入唐,改永嘉郡复称括州,表示恢复开皇旧制。置总管府,辖括苍、永嘉、松阳、临海四县。 高祖武德五年(622)析括州之永嘉县地置东嘉州。析永嘉,复置安固、横阳、乐成。东嘉州辖永宁、安固、乐成、横阳4县。并置括州总管府,管辖松州、东嘉州和台州。从此开始,温州与括州(处州)分开自为一州。 是年,析永嘉县之楠溪、西溪两乡复置永宁县,县治移至江北旧址,故有新城之名。今清水埠尚有“新城坳头”地名,似为旧城遗址。从此,永嘉一县分为两县,瓯海以北为永宁县,瓯江以南为永嘉县。 高祖武德七年(624)将乐成并入永宁县,属东嘉州。改括州总管府为都督府。 太宗贞观元年(627)分全国为十道。废括州都督府,撤东嘉州,省横阳并入安固、省永宁并入永嘉,以永嘉、安固两县归括州,隶属江南道越州都督府。 是年,安固开始采铜。 太宗贞观十九年(645)安固叶一源随李世民亲征高丽阵亡。叶一源(约600—645),字九江。原籍括州松阳,祖父叶格心,南朝陈宣帝(569—582)时左相,宣帝配以季女。陈亡后弃官,迁居瑞安县城东部。父公圭,隋大业(605—617)中以明经及第,官于长安,后谪居广南,一源随父居住。一源幼有志操,通诗书,善骑射,见隋朝政局混乱,四海糜沸,便聚兵千余人。后听说李渊军占领长安,便率众从小路直奔太原。李渊与晤谈,甚投机,任命掌管军中机密。李渊即帝位后,于唐武德四年(621)授予建州(福建西北部)总管。贞观十九年(645),李世民亲征高丽,檄令其随副总管薛万彻同往,所向先登。曾遇高丽坚守之处,万彻与薛仁贵齐出奋击,整日不能攻克,李世民忧形于色。一源慨然说:“主忧臣辱,幸生可乎?”奋不顾身,单骑冲杀,斩敌20余人,身中流矢,驰归而卒。李世民闻报,为停食哀悼,下诏在住地立祠祭祀,谥“武义”。武后时(684—704)加封忠烈,祠称忠烈武侯祠。周湖有忠烈庙,并有叶适所撰《忠烈武义侯庙记》碑。 太宗贞观二十一年(647)为东征高丽,令宋州刺史王波利等征集杭、越、湖、婺、台、括等州工匠建造大船数百艘。 高宗显庆四年(659)日本齐民天皇派遣唐使来华朝贡,途中遇风,船上多人罹难,仅东汉阿利麻、坂合部稻积等五人漂流至永嘉县境获救,得到当地官员救助和接待。温州开始与日本船舶来往。 高宗总章二年(669)六月,飓风暴雨海溢,永嘉、安固两县被冲毁民宅6843间,溺死9074人、牛500多头,受损田禾4150顷。朝廷遣使赈灾。 高宗上元元年(674)是年(一说上元二年),析括州之永嘉、安固两县置温州,安固县属之,是“温州”得名之始。据《浙江通志》卷8引《图经》称:永嘉人李行抚到京师请求设州,由于地在温峤岭以南,民多火耕,虽隆冬而恒燠,故取名温州。正如孙扩图《忆江南·温州好》一词所云:“温州好,别是一乾坤,宜雨宜晴天较远,不寒不燠气恒温,风色异朝昏。” 是年,瓯柑被列为贡品,并贡布、桔、蔗、蛟革等(据《新唐书·地理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