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 高宗建炎年间(1127—1130)高宗驻跸县城时,宋室勋戚后宫随宗室南渡,大批宗室勋戚大臣南奔温州,迁入永嘉、瑞安、乐清县境内定居。今乐清高岙之高姓,南宅之南姓,即当年高宗扈从之后裔。 为防御海寇骚扰,在洞头列岛中的大门岛、鹿西岛建烽火台(亦称烽堠、烟墩),并设置寨兵、战船,与温州沿海各地保持联络。 温州置海防13寨,其中在今玉环县境有梅岙、青岙、小鹿、北监4寨。 高宗建炎二年(1128)永嘉苍坡李氏祖李秋山迁居方巷村,弟李嘉木居苍坡本地,遂建望兄亭与送弟阁。 是年,沈大廉(字元简,沈躬行侄)登进士第,任枢密院计议官。绍兴元年(1131)任监察御史,遇事敢言,无所顾忌。次年病死,王十朋挽之曰:“能将一城事,了却百年身。”著有《论语说》,多有独到见解。元李孝光《五峰集》附《论语指南》中引其说颇多,因而得存吉光片羽。 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温州罢应道军军额,降为军事州。恢复州制,仍称温州,属两浙东路。 高宗建炎四年(1130)正月二十五日,高宗赵构乘船抵温州龙湾,驻金岙福圣寺。二月初六,高宗溯江至江心,驻跸普寂寺(今烈士纪念馆)越10余日,曾书有“清辉浴光”四字,赞誉孤屿美景。二月十七日,由江心移跸城内,自拱辰门入城,以州治为行宫,谯楼为朝门,州宅为宫禁。三月十九日,乘御舟离温北返。 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亦从御舟海道之温,后又随高宗离温到越州。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为婉约派词人代表,创“易安体”。 是年,禁海舶商贩,募民据险立栅,防遏外患,平阳设蒲门、南监两寨。 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温州设立市舶务,管理海外贸易。并建有待贤驿、来远驿,招待来温各国商人。日本商船经常出入温州。除日本外,温州还同高丽、印度、闇婆(爪哇)等地有贸易往来。 高宗绍兴二年(1132)八月,秦桧罢相来温闲居。五年(1135)六月,任温州知州,共在温住了4年。六年(1136)七月,改知绍兴府。 是年,刘默(字识道,山东沂州人)始任乐清县令,任内处处为民办事。时县治西门迎恩桥起至琯头计50余里,塘路塌毁不能行走,刘发动西乡民役分段修路,并疏导河道。官塘修成后,民感其德,称为刘公塘。将他曾游历过的中雁荡山仙狮岩改称刘公谷。刘公谷今有摩崖三处,一处为宋治平四年(1067)刘公舒题,一处系宋元丰二年(1079)周开祖题,刘公谷三字无落款。邑民还在刘公谷立祠(即今西龙寺)纪念,至今香火不衰。在横湖一带,还有以他姓氏命名的刘公河、刘公桥。王十朋十分推崇,有“扬州别驾知名士,肝胆崔巍百炼钢”赞语。 是年,在泰顺雅阳白巢始建宝林寺,相传有白鹤筑巢其间,俗名白巢寺。曾数度重修,现为三殿一阁,古钟清朗洪亮,古碑书法秀逸,古塔珍藏舍利,附近有氡泉、瀑布,为一方之胜。 高宗绍兴四年(1134)温州柑桔被正式列为贡品。温柑唐时已入贡,到宋时始见题咏。苏东坡诗:“燕南异事真堪记,三寸黄柑擘永嘉。” 是年,《大唐六典》出于温州州学。当时,温州印刷业已很发达,现存宋版《大唐六典》、《白石诗卷》、《周礼井田谱》、《礼仪》等书均为温州刻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