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Leica八枚玉和七枚玉

 saorenboc 2020-05-20

花 2013-11-09 19:56:48

Leica的八枚玉是一枚镜头,她的正式名称应该叫做“Summicron 35mm F2第一代”。八枚玉是个爱称,最早是日本人给起的,意思很简单,她是由八枚镜片组成的。用以区别第二代的“六枚玉”和第三代的“七枚玉”。这原本是一个泛泛而指的名称,世上有八枚镜片结构的镜头也绝非独此一家,但是随着这枚镜头被渐渐神话,这个名字也基本上被她霸占了。 八枚玉诞生在1958年,正是Leica的黄金时期。现代的工业生产虽然已经兴起,但那时的德国相机上仍能感受到传说中西方能工巧匠的精湛手艺。Leica在那时出产的M3,以及一系列镜头见证了这种能工巧匠时代的终结。八枚玉是这个时代的代表作,金属制成的银色镜身小巧美观。用手转动那精巧的光圈环,对焦环,如丝一般的操作感。她有一个雕刻精细的对焦手柄,在对焦无限远处可以锁住,据说有不少人就为了这个无限远锁的做工和上锁的手感对八枚玉发狂。即便不是一枚镜头,她也是一个漂亮的工艺品,放在玻璃橱里做装饰品也让人百看不厌。 然而她不仅是一个工艺品,她是一枚镜头,一枚当年的顶级镜头,即便在今天,她的成像仍然让无数摄影爱好者着迷。她秀外慧中,几近完美。以至于在1969年八枚玉停产以后的40年中,她的后继者们始终在她的光辉之下,无法超越。 70年代以后,Leica的经营陷入了困境,这使得在60年代已经开始注重成本的Leica更加大规模的降低成本。在关于八枚玉的文献中,都说到八枚玉采用了非常奢侈的光学设计。到70年代,她的后继者只用了六枚镜片,被称为六枚玉,被广大用户认为偷工减料。看镜头设计图的话,会发现六枚玉比八枚玉只少了两片很小的镜片,国内的网上有传这两片镜片非常高级,是萤石玻璃的,但是我没有找到权威的资料。如果萤石的说法是正确的话,那么八枚玉的设计果然是十分奢侈的,因为当时在没有人造萤石的条件下,只有采用昂贵的天然萤石来做玻璃。时至今日,即便人造萤石已经相当成熟,标榜在高级镜头中使用萤石的Canon,也只在最高级的长焦镜头中用上一枚萤石玻璃。而在35mm这样的小广角中用到萤石,可能是空前绝后的。 不管怎么说,六枚玉作为八枚玉的继承者,在镜身用材,外观设计,做工以及光学性能上都有愧于其前辈,以至于当时有人哀嚎:难道这就是Summicron?Leica的鼎盛期已经过去了,精雕细琢的照相机不会再有了。 之後LEIC A進一步改良設計出七枚玉,光學表現傑出,但最吸引人的是它的散景,非常柔順,所以被封予"散景之王" 這樣崇高的殊榮。而在七妹之後,LEICA進入了非球面技術的新紀元,推出運用ASP H 技術的現行版,光學表現更進一步,甚至有史上最強的35mm鏡頭之稱。不過進入ASP H新紀元以後,LEICA玩家也開始出現不同的反應,不少人抱怨ASPH新鏡成像雖然優異,但沒什麼特色,跟日本大廠生產的那些鏡頭風格沒什麼兩樣, 失去正統的 LEICA味。但不論怎樣,LEICA在35mm焦段有太多輝煌的歷史跟記錄了。 七妹(七枚玉)在Leica經典的35mm裡,除了八枚玉(第一代,幾乎是供在神桌上膜拜)外,應該算是經是經典中的經典。它是M35/2非A(A = Asph非球面)的最後一代, 許許多多的LEICA FANS 在玩了APSH非全面的現行版後,發現APSH慢慢失了LEICA的味道,開始回頭找這顆前代附有LEICA味的老鏡,普遍LEICA FANS認為這是LEICA 35mm 中的"king of Bokeh" 散景之王。 七妹早期是加拿大生產的, 最後幾年搬到德國生產, 目前市價是德國的比加拿大的貴, 一般的想法就是: LEICA是德國的, 德國生產的東西自然是正統 Pure Blood, 其實LEICA最光輝的歷史, 最成熟的產品, 最牛的鏡頭差不多都是在加拿大研發出來的, 單以成熟程度來說, 10多年的生產線, 肯定比後期短短幾年的磨合得更好, 我深信加版的七妹優於德版. 加版生產的早期七妹也有很多變種: 最早期的七妹, 裡面的部分是金屬造的, 後期生產的已經改了為塑料, 所以你別使勁擰你七妹的對焦環, 後果可能很嚴重的..... 另外, 加拿大生產少量的"虎爪"對焦桿七妹(一般版本對焦桿是半月型的 ), 鍍膜顏色也有點差別. 回到德國生產的七妹, 鏡頭編號改為在鏡頭前端(加版很多是在光圈環後面). 還有就是銀色七妹, 銀七妹鏡身是金屬的, 重量比普通七妹大很多(普通七妹是塑料+鋁合金鏡身) 一直到了80年代,六枚玉的继任者才出现,这就是七枚玉。七枚玉有相当好的成像,从八枚玉到七枚玉,毕竟光学发展了20多年,而且彩色胶卷已然普及,所以普遍认为七枚玉在彩色胶片上的表现还好于八枚玉。但是金无足赤,七枚玉的材料,做工,外观更多的继承了六枚玉的朴实无华,跟八枚玉无法相提并论。更何况八枚玉还多用了一快镜片。 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八枚玉渐渐的走上了神坛。 理由很简单,当时的摄影器材已经是日本的天下,其中nikon和canon更是佼佼者。而德国的Leica已经偏离了实用的轨道,她高价高质,精雕细琢,阳春白雪。而德国镜头的光学素质向来不容置疑,也就是说,不论是六枚玉,还是七枚玉,Leica镜头始终是矗立在同时代的巅峰。这样一来,留给八枚玉的位置就只能是神坛了。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八枚玉的二手价格惊人,一般成色的基本都不下20万日元,且芳踪难觅。这使得想拥有她的人不得不寻找她的替代者,于是只要和八枚玉有所关连的镜头纷纷人气飙升。这其中有七枚玉,毕竟只比八枚玉少一片玻璃,且成像可能更好;还有一枚Summilux 35/1.4,这枚镜头和八枚玉同时代,早期的外表有几分相似,做工也是精致之极,怎奈光圈太大,成像却远不如八枚玉了,但这也不影响其人气。还有个同时代的Summaron 35/2.8,比八枚玉小一档光圈,成像也是别有风味,外观酷似八枚玉,近年来身价也是见长。 更有不相干的攀亲者,90年代的高级袖珍相机Konica的Hexar就传其镜头是模仿Leica的,自抬身价,当然不敢就说自己能比八枚玉,只说跟七枚玉有点沾亲。Contax的G35这枚镜头,也被人们爱好者推崇为有七枚玉的神韵,极具性价比云云。 1998年的时候,Leica推出了第四代的Summicron 35mm,这个崭新的Summicron 35mm虽然也是七枚结构,但是采用了新的非球面设计,摒弃了八枚玉以来的古典对称结构,这枚镜头的光学素质虽然无可挑剔,但是顽固的Leica爱好者丝毫不为所动,认为它丧失了Leica一贯的味道,以至于鲜有人气。 关于分辨 Summicron 35mm版本重多,价格和成像特点也各不相同,如果没有用过,外观上有时难以区分,用编号来区分就方便多了 第一代(八枚玉):货号11008(螺口)11308(M2非眼镜板)11108(M3有眼镜版)序号1640000-2316000

193号段以前的在对焦环上刻Germany,此外193号以前的八枚由于最初模具设计是针对螺口,实际上都是螺口“转接M口”,即在m39罗口外套一个M39-M口的环,后口可见两层,从193号段开始改为整体卡口(也有极少量的依然采用套口)。眼镜版和非眼镜版都一样。

而193到215号开头的只在下部刻Germany

第二代(六枚玉):货号11309,序号2316001起 第三代(六枚玉):货号11309(同上),序号2646001起 注:二三代光学结构相同,三代在镜筒上做了很大改变。一说自2461001起取消了光圈环上的把手 第四代(七枚玉):货号11310,序号2974251起 第五代(ASPH):序号3770930起 [35/2 Summicron] 这款镜头的所有设计版本都极为出色,而且都比35mm Summaron锐利。虽然,这些不同版本summicron的不同设计和光学表现容易令人迷糊,通常越新的版本其表现往往越优秀。所有版本镜头的对焦环上都有一个方便的对焦杆。 ---- 第一版1958-1969年生产,银色,(因其有八枚镜片组成,故此有人称其为“八枚玉”),有眼镜的版本是为了令M3有35mm的取景框;无眼镜的版本是为了M2而生产,产量较有眼镜版本为多。此镜在二手交易时多注意镜片是否有雾状。 ---- 第二版产于1969-1973年,银色六片镜,编号自2316001起,与传统的光圈转环不同的,它配的是小小的光圈控制杆。 ---- 第三版产于1973-1979年,黑色6片镜,编号自2646001起,E39。 ---- 第四版产于1980-1998年,黑色和银色7片镜,E39。光圈转环是椭圆形:F值部分的光圈环比较小些,而手控部分的光圈环比较大。这种设计非常便于使用。银色版号看得多,但也比黑色版重许多。早期镜头在滤镜接口处有“LEITZ LENS MADE IN CANADA”,而镜头编号印在光圈环后。后期镜头则是“LEICA”和镜头编号都印在滤镜接环处。此镜二手多见,价格便宜。虽然35/2 asph. 在光圈全开时的表现更好,收小光圈后,两镜难分优劣。7片镜,是我个人的偏爱。 图:依次为8枚玉、六枚玉、七枚玉、ASPH四个版本Summicron 35mm的光学设计

关于八枚玉的鉴定

八枚玉序号1640000-2316000,首先从版本上来说,分为螺口(11008),眼镜版(11108)和非眼镜版(11308):

螺口八枚的重要判断标准是最近对焦距离1米;

眼镜版针对m3,193号段以前的眼镜版最近对焦距离0.65米; 193号段开始的最近对焦距离0.7米;

非眼镜版最近对焦一律0.7米。

这里顺便说一下眼镜的问题。眼镜版镜头本身是为m3设计的,由于M3取景器倍率比较高,再加上结构上优势更容易对焦,加上这个眼镜以后,虽然把取景倍率和 黄斑缩小了30%多,但是依然能够辨认。而当眼镜版的镜头用在m6等0.72倍率的机器上的时候,本身就是0.72的倍率,包括黄斑一起再缩小30%多, 对焦时就会比较困难。而且由于加持在取景器前几枚镜片,自然也会使取景器的通透度打折扣。最后,眼镜本身也增加了重量和体积,影响美观。这也是为什么非眼 睛版的镜头比较受欢迎的原因。有些朋友想把眼镜版镜头的眼镜拆下,然后在接到来接到m机上,这是行不同的,50的测距进刀量和35的焦距怎么能对焦呢?要 单单把眼睛拆下来就能用的话,那非眼睛的镜头怎么还会比眼镜版的贵那么多呢?

其次从镀膜颜色上来说:

八枚镀膜实际上是紫金色,紫膜即更偏紫些,金膜相对来说更少些。其实关于这金膜还是紫膜,不光在八枚玉上有体现,就算是Leica底端的R50上也有所谓 的金膜,大多集中在早期的20到21号段的红字版上。这个跟当时Leica玻璃研制有关,即拜托对其它玻璃供应商的依赖,研制所谓的“徕卡玻璃”。德产镜 头要先测定玻璃的参数,然后再根据不同的玻璃来镀膜。并不能说金膜的就一定比紫膜的好,如果真是这样,那leica在这一段时间的取舍之后,为何最后定型 为紫色镀膜呢?(从22号段开始的镜头leica普遍都使用紫色的镀膜, 34号段开始逐渐转移为沿用至今的绿色镀膜)。以我对leica的认识,他们任何时候绝对不会说在镀膜上去节省那点无所谓的成本。

最后从镜头外观和结构上来说:

八枚玉德产的比较多,加产的少。193号段以前的在对焦环上刻Germany,此外193号以前的八枚由于最初模具设计是针对螺口,实际上都是螺口“转接 M口”,即在m39罗口外套一个M39-M口的环,后口可见两层,从193号段开始改为整体卡口(也有极少量的依然采用套口)。眼镜版和非眼镜版都一样。因 此对于转接数码微单的朋友,如果你手中的八枚是193号段以前的,那么不用去拆眼镜上的那两颗螺丝,那样会留下一个难看的耳朵。应该把卡口环下部的那颗小 螺丝拧下来,然后一手握镜头,一手握眼镜,按正常螺纹方向旋转,就可以连同眼镜带卡口套环一起拧下来,变成一只'伪螺口'的八枚,然后去买M39口的转接 环就可以实现完美转接了。

而193到215号开头的只在下部刻Germany,(这点我不太确定是215还是214,或者是213)。大概从215号段开始,leica所有的镜头产地比标颗都是'Lens Made in Germany',这一点对于德产的是肯定的,对于加产的则不太一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