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州历史年表(六十):元代

 推翻时间 2020-05-20
        泰定帝泰定元年(1324)是年,平阳鳌江郑僖(字宗鲁,号天趣)登进士第,官黄岩同知,著有《三湘集》,晚年所作古文,与真定苏大年齐名。卒后文稿全佚,仅《铁网珊瑚》载有切题跋数篇。

  文宗天历二年(1329)平阳陈刚(字公潜)作《山楼记》,描写美丽如画的永嘉山水。陈刚,慕贤西乡腊田(今鳌江镇蓝田)人,曾从学永康胡长儒,累试不第,遂专攻经史,通历学,纂有《五经问难》《四书通辨》《历代帝王正闰图说》《官制说》《浑天仪说》,并纂《性理会元》46卷,书俱不传。

  惠宗元统元年(1333)文成刘基(1311—1375,字伯温,号犁眉,南田武阳村人)登进士第,时年23岁。26岁任高安县丞,为政廉洁。旋辟行省椽史,因直谠故与幕官不和,去职归里。在家闲居七年。38岁起用为江浙行省儒学副提举兼行省考官。仅一年,被劾归。此后屡用屡罢,48岁时愤然弃官,归隐南田山中。朱元璋定括苍,刘基陈时务十八策及灭元方略,佐朱元璋成帝业,提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弘文馆学士、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时人称他为刘青田。熟谙韬略,通晓天文地理,对大明历法、律令制订、南京城和皇宫修筑设计亦颇有贡献。洪武四年(1371)61岁,告老还乡。洪武八年(1375)春,病重不起,享年65岁。

  刘基一生著述宏富。明初先由其子璟、孙廌分别辑成《郁离子》5卷、《覆瓿集》并拾遗20卷、《写情集》4卷、《犁眉公集》5卷、《春秋明经》4集。为温州历史上词作保存最多的作家。其诗文备受推崇,《四库全书总目》赞:“其诗沉郁顿挫,自成一家,足与高启相抗。”刘基还“善行草书”,“精于绘事”。今上海博物馆珍藏其《春兴》8首诗卷行楷墨迹;“手持斑竹”等20余字小诗草书手迹,被选入《古今墨迹大观》。

  惠宗元统二年(1334)白沙章祖程注释《白石樵唱》。明天顺七年(1463),平阳吕洪根据叶衡所藏《白石樵唱》《白石文稿》合为一集,署为《霁山先生文集》刊行,并诗为3卷,搜集佚文37篇,厘作2卷。明嘉靖间,毛秀、冯彬和康熙间汪大鋐,均重刻《霁山集》行世。

  顺帝至正四年(1344)乐清李孝光应诏赴京,授著作郎、秘书监校书郎,向元帝进《孝经图说》,4年后又进《太极图说》。李孝光(1285—1350),初名同祖,字季和,号五峰狂客,淀溪(今雁东乡田岙村)人,人称五峰先生。少年博学,应召前,一直在雁荡五峰山下云霞洞内读书著作,负名于当世,一时从学甚众。曾数次受召进京,以奉训大夫秘书监丞致仕。至正十年(1350)十月,南归途经同州时病逝。《元史》说他以“文章负名当世。”其主要成就在诗歌,其次是散文。著有《五峰集》20卷、《春秋述始》《孝经图说》等,明时已佚。李孝光曾多次游雁荡山,著有散文《雁山十记》,其纪事、文采实开后来雁荡游记之先河。雁山得名、开发之史实及掌故、传说等等,在所作《游灵峰洞记》《灵峰二奇记》《雁名山记》中均有所记述,为后人提供元以前雁荡山的概貌与史料。今有《李孝光集校注》,存诗442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