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轻松筹杨胤:20亿次爱心,是对坚定创业的最好回馈

 香光庄 2020-05-20


 人生Round 2

“胆道闭锁”,看到这四个字,25岁的李雪莲抱着出生不到半年的女儿,在成都华西医院的走廊里放声大哭。

这意味着如果不接受有效的治疗,活不到一岁,女儿就要去往另一个世界。

初为人母的愉悦感,李雪莲没怎么经历过。

2017年9月底,女儿出生3天后,有了黄疸。

这是新生儿常见的状况,正常状况下不久后就会消退,医生和家中长辈都说没什么。

但随着时间推移,李雪莲却发现情况有些不对——两个月了,黄疸总是不退,去医院检查,血肝功高的异常。

市里医院都说没办法,劝她带孩子去华西医院试试。

看着“胆道闭锁”四个字,李雪莲不死心,祈盼着复诊后会是另外一个结果。但经过频繁的B超、扎针、抽血,结果并没有改变。

医生说,要想救孩子的命,只能做肝脏移植。

手术费不是一笔小钱,李雪莲一家出不起。丈夫家也没法指望,得知孩子生病之后,她的丈夫消失了,再也联系不上。

李雪莲心想着,万一吃药能管用呢?她跑遍了成都的医院,中医、西医,各种药方都试了,还是没用。家人都劝她,不行就算了。

“哪个母亲会不救自己的孩子?”李雪莲打算用自己的肝脏救女儿。

这能省下一大笔费用,但剩余的手术费,仍旧是一笔她负担不起的钱。

陷入绝望之际,李雪莲在轻松筹上发文求助,希望借助爱心人士的帮助拯救女儿的生命。

5元、10元……一个个相隔千里素不相识的人们在轻松筹上拨动手指,将凝聚着祈祷的费用通过网络传递到李雪莲手上。

2018年5月8日,凭借着积少成多的11万元善款,李雪莲的一部分肝脏顺利移植入女儿的身体内。

一个曾经在死亡的悬崖边徘徊了几个月的幼小生命,重获新生。

从喜得贵子过美满幸福的三口之家生活,到女儿濒死丈夫消失,再到母女携手重获健康,短短一年间,李雪莲的生活经历了过山车一般的起伏。

类似的故事,每天都在天南地北的各个角落上演。对于一个普通的个体而言,挡在人和梦想之间最大的障碍,很有可能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重病。

人们见到过太多被重病击倒的故事。扼腕叹息之余,有人希望改变这种局面。

作为轻松筹董事长的杨胤,见过许多类似李雪莲的人。

进入轻松筹的第一个秋天,杨胤第一次听说了一种叫做“蓝色橡皮泡痣综合症”的罕见病。

患者的皮肤和胃肠道会长满蓝色的血管瘤,病症罕见到全球只有200例文献记载,且没有完全治愈案例。

如此罕见的病痛,降临在了11岁的内蒙古男孩田野身上。

杨胤在医院见到田野一家时,大大小小的血管瘤从田野的口腔遍布到直肠末端,并且时刻都在渗血。

他只能靠不断输血维持生命,一年输血量达到了5万毫升——这相当于10个成年人体内的全部血液。

为了给儿子省钱输血,田野的父母卖掉了养鸡场,一天只吃一个馒头。妈妈怕他难受,跑到病房外面去哭。

田野对杨胤说,“阿姨,能不能帮我告诉我妈妈,我没事的,我做手术就是去打怪兽,打赢了我就能升一级。”

一种新的手术技术可以凝固血管瘤,保证消化道一年之内不出血。这样一台手术耗时8小时,收费两万元,一年需要进行一次,加上路费、营养费,这一年的治疗费用是4万元。

杨胤决定自己动笔为田野撰写筹款文案:“只要我们能做到每年让他来北京打一次怪兽,他就可以像我们的孩子一样长大成人,可以重回向往已久的学校,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海。”

一边写,一边流泪。

此时的杨胤,正在经历人生的40岁。她把这一年定义成人生Round 2的开端。

40岁前和40岁后,她的职业角色和所身处的环境经历了巨大的转变——在此之前,她是顶级投资机构IDG的副总裁,顶着光环的精英女性,在此之后,她成了当时刚刚起步的创业公司的董事长,每天目睹数不清的人间苦难。

这个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理解的选择,是杨胤40岁生日当天在咖啡馆里做出的。

“一个人活80岁已经蛮长的,80岁以后就是垃圾时间,40岁那么前半页就翻完了,后面就是后半页了。想重新干一件事,干一件跟原来完全不一样的事。”

不能错过帮助别人的机会

杨胤将加入轻松筹的原因之一,归结为互联网技术进步所创造的可能性——她此前就曾考虑过进入公益领域,但原先的预想是20年、30年后。

而网络众筹模式的出现,将实现心愿的时间大大压缩了。

当时的轻松筹是国内第一个基于熟人社交圈的众筹平台,设想通过熟人社交解决信任问题,以朋友圈的社交属性解决传播渠道问题。

走进人生Round 2,杨胤斗志满满。

然而却有一大堆盘根错节的困难摆在面前—— 创业初期,互联网基础设施并不像如今这样发达,用户尚未形成使用支付宝、微信支付的习惯,需要用户绑定银行卡、信用卡,这无形中抬高了使用门槛。

另一方面,轻松筹的业务方向,也并不明晰,“梦想众筹”、“农产品众筹”……杨胤带领团队做过诸多尝试。

上线不久后,一位北京的程序员身患重病,在轻松筹上发起了求助,迅速筹得治病所需资金。

很快,一位小有名气的艺术家的弟弟得了重病,用“未来的画”给弟弟筹款,也很快筹到了所需金额。

渐渐地,这类用户变得越来越多。轻松筹团队也因此需要面临一个发展方向的选择:要不要把大病众筹作为主要业务方向?

大家的意见并不统一,有时甚至会发生激烈的争论——大病众筹业务不盈利,还要赔钱,与此同时,个人在网络上求助筹款,到底合法不合法?相关的法律界定并不明晰。很多股东、员工觉得,作为初创公司,没有必要去冒这么大的风险,更应该做农产品众筹。

作为要为公司发展方向最终拍板负责的人,争论所产生的压力,都落在了杨胤身上。

这并不是一个容易做出的决定。

面对重重压力,杨胤也曾有过焦虑犹疑。想了很久之后,杨胤突然意识到,自己应该用最简单也是最本质的方式去思考这个问题——要做对的事,要做应该做的事。

“既然已经打开了这扇门,已经可以看到用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到很多人去解决急需的资金问题,如果轻松筹在那个时间退缩了,那可能这个门就关上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还会再开。如果不做了,那可能一年、两年,三年五年以后,才会有人做去解决这个问题,可能就会错过很多帮助别人的机会。”

想清楚这一点后,杨胤决定直面种种困难,把众筹的范围坚定地聚焦到“以大病和灾难性支出为目的”的众筹行为上。

现实也回馈了她的坚定——2016年8月31日,民政部公布首批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成立仅两年的轻松筹与12家知名公益平台同时入选。

事前+事后全覆盖

经过几年持续发展,轻松筹在全球183个国家已经积累了超过6亿用户,筹款总额超过了360亿元,爱心支持次数突破了20亿次。

杨胤最有成就感的是,善款的主要来源并不是大公司、企业家、社会名人,而是数以亿计的普通人,“用5块、10块、50块这样一份份微小的爱,为数百万家庭撑起了希望。”

业务的迅猛发展,一方面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从0到1000万用户,轻松筹用了13个月,从1000万到1亿,只用了10个月,如今已是6亿用户。

另一方面,轻松筹也在行业内率先找到了更具有持续性的商业模式。

2017年5月份,轻松筹取消了2%的平台收费,探索出众筹+互助+保险的闭环模式,通过自造血能力来覆盖运营费用,将所有的捐款都交给需要它的人。

轻松筹的“轻松互助”,在用户健康时预存10元加入互助,成为会员。如有会员生病,则其他会员在互助金中均摊医疗费,帮助生病的用户渡过难关,“一人患病,众人均摊救助金”。

大病是小概率事件,因此互助会员数量越多,每位会员每次分摊的互助金越少,能帮助的人就更多。为了让更多人看得起病,轻松互助覆盖了出生28天到65周岁的各个年龄段。

身边朋友的亲身经历,让杨胤相信这一方向是正确的。

杨胤的老同学询问加入健康互助后获得互助金的流程,因为朋友患了癌症。七八天后,老同学联系杨胤表示感谢,并坦承患者其实就是自己。

杨胤从没有想过,癌症会降临在自己如此熟悉的同龄人身上。

被外人羡慕的幸福之家,在大病面前依然脆弱。

手术后捉襟见肘的同学才想到自己曾经加入过轻松互助。本是随手捐出的善意,有朝一日真的回馈到了自己身上。

同学的经历深深触动了杨胤。

她随即做了两件事——第二天,她就去做了已经拖延半年的体检,并给同事安排了一个任务,必须推出价格更低、保障效率更高的保障产品,一定要让人有工作就买得起,一顿麦当劳的钱就能承担一个月的保费。

“谁能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呢?”

这件事后,杨胤的想法又进了一步:任何一个怀有善念的人,都会希望人人能够健康幸福,没有意外发生。但是比起被动的事后救助,一份主动的事前保障会让人更加富有安全感。

为此,轻松筹在轻松互助之外,又推出了保险产品轻松保,降低事前保障的门槛,让人们除了高效的筹款通道外,还能拥有一份很好的事前保障。

令杨胤感到鼓舞的是,经过几年的发展,轻松筹的用户们已经形成了健康保障意识,明白事前预防危机的重要性。

购买保险产品在轻松保平台上,成为了一种广泛的需求。

轻松保作为互联网保险销售平台通过创新月付费模式、根据用户需求制定高性价比产品等方式,获得了快速的增长,实现了行业增速第一,销售转化率远高于传统保险和广场式售卖的互联网保险。

轻松筹创立近六年以来,当初一起创业的众筹公司中,也只有轻松筹还在与互联网巨头保持同频发展,很多众筹公司则已不见了身影。

而如今的轻松筹,已然完成了战略转型,从全民众筹平台转型为了全民健康保障平台,完成了众筹+公益的事后救助,以及互助+保险的事前保障布局,通过事前+事后的全覆盖,让国人拥有完善的健康方案。

“轻松筹能够很好地活下来, 很重要的一点是轻松筹始终以用户为核心,站在用户的角度,发现最根本的需求,解决这些问题,用更好的方式,更完善的方案为大家的健康服务,让大家都有更好的保障。”杨胤说。

“我希望你一辈子都用不到轻松筹”

信任问题,长期以来是中国公益事业受人关注的问题,也是时常会引发争议的问题。

在一些众筹平台上,有时会发生用户夸大病情、炮制假病历,进而进行欺骗式募捐的情况。

这类事件在对人们奉献爱心的热情造成伤害的同时,也会影响平台的公信力。

“轻松筹对于假病历和骗捐是绝对的零容忍。”谈起这方面的话题,杨胤语气坚决。

轻松筹曾经发布倡议,向假病例黑产和骗捐宣战,让捐款流向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同时呼吁快速推进医院信息联网可查询。

针对个人求助项目的审核,轻松筹一直在与不良现象作斗争,除了联合警方予以打击外,作为大病筹款模式的开创者轻松筹还积极组织倡导行业自律,在业内首创“黑名单”制度,呼吁全行业、全社会共同抵制骗捐等不良行为。

在主动倡导行业自律的同时,轻松筹还积极运用技术手段为平台公信力保驾护航。推出了自主研发的公益联盟区块链产品——“阳光公益联盟链”,这是区块链在业内首次落地应用。

依托阳光链,所有用户的整个善款周期都可被自动记录在联盟链上,形成一个善款账本。

与此前互联网公益公开流程相比,阳光链细化了善款流动的每个环节,留下的信息也是永久有效的。

区块链解决了公益领域两大问题:

一是捐款的“阳光、透明”,每一笔爱心支持资金,从捐款人到受捐人,每一步都清晰可见,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二是接入“智能协议”后,爱心支持的每一个动作都要受协议的控制,摆脱了人为干预,保证动作的公正性。

“我们在技术上每前进一步,就能把光亮照进更广泛的人群,不管是我的同学还是你的同学,都可能因此受益,让他们和疾病斗争的过程里并非一片漆黑,而能看见光明,看见希望。”杨胤说。

多年打拼下来,杨胤已经带领着同事们,将轻松筹从全民众筹平台转型为了全民健康保障平台。

但她的目标还不止于此。她下一步想做的,是通过大数据、AI技术和区块链技术,为大病患者提供更多有效资讯,“为每一个病症建立一套‘百科全书’”——这种病在世界范围内主要有哪些治疗方案,分别有哪些侧重或特长,每种方案可能需要花多少钱,在哪里能找到最适合的医疗资源,开始治疗之后,每一个阶段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用理性的数据和信息。

“我们想帮助他们更平稳地渡过人生最困难的一程,通过互助、保险、健康等服务让每个家庭都拥有应对疾病的勇气和力量。”

40岁生日那天,杨胤坐在咖啡馆里,决定要从轻松筹这个新起点出发,开始人生的Round 2。

6年过后,如今的杨胤说,自己当年的想法是错误的。

“因为当我干了这一行,我觉得活到120岁不是梦!还有Round3!真的,以现在科技的发展速度,这只是一个小目标。

我过去怎么就这么目光短浅,就给划分了前半生、后半生呢?现在的我已经准备好了80岁的时候,进入Round 3阶段,换一些新零件,学一些新技能,过一种新生活,完全可以有杨胤3.0。”

“我希望你一辈子都用不到轻松筹。”杨胤说,这不仅是她个人的心愿,也是轻松筹全体员工发自内心的一句话。

因为只有让用户整个保障体系更加健康,意识更加强,治病于未病,才能够让整个社会需要帮助的事情越来越少。

轻松筹不断布局互助、保险、健康,就是希望需要事后众筹的人越来越少,只有事前有了保障,才能最大限度保证事后有底气。

“我希望你一辈子都用不到轻松筹,但如果你需要,全世界都会在这里帮助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