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性胃炎(半夏泻心汤)

 中医知识圈 2020-05-20

经方世界 

【名医简介】

蔡友敬,教授、主任医师,1916年生,1991年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教师;1992年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50多年来从事中医医疗、教学工作,专长中医内科脾、肾病等的研究,疗效显著。

【辨治经验】

蔡氏在临床中常以半夏泻心汤为主治疗慢性胃炎。他认为慢性胃炎的主要病机在于脾胃虚弱,病邪乘虚内入,寒热互结,升降失调所致。此与《伤寒论》中以胃脘胀满不适为主症之痞证相吻合。辛开苦降法是辛开法和苦降法的配合,是用苦寒药与辛温药配合使用治疗寒热错杂,胃逆不降所致痞满吐利症的一种方法。苦寒药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坚阴止利,并有健胃的作用;辛温之品多能发散行气,行水蠲饮,温中散寒,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且辛辣之味,也能刺激食欲。二者相伍,一阴一阳,一寒一热,一升一降,一开一泻,称之辛开苦降。苦寒药一般首选黄连,其次则黄芩、黄柏等;辛温药常取干姜、吴茱萸、厚朴等。两者相合,泄中有开,通而能降,善解郁聚之热,使气机通利,尤以恢复升降功能见称。其治疗机制,则又是赖辛味以为先导,宣展气机之郁滞,拨开湿邪而达热于外,故辛开苦降法广泛应用于外感热病,脏腑失调等病,对肝、胆、胃、肠因热郁气滞引起的功能紊乱成湿热结聚中焦的疾病,最为适合。

【经方应用】

林某某,男,28岁。1992年10月3日初诊,以胃脘胀闷不适半年余就诊。

患者平素嗜食香燥食物,半年前始觉心下痞满,不思饮食,经治疗时止时作。1个月前曾经某医院行胃镜检查,确诊为浅表性胃炎(中度),虽经中西药治疗未见明显好转而求诊。症见:胃脘胀闷,嘈杂呕逆,时有疼痛,食欲缺乏,形体消瘦,面色苍黄,舌质红苔根腻,脉弦数。此乃湿热积滞,胃失和降。宜苦降辛通,和胃泄热,化湿消痞。拟半夏泻心汤加减。处方:

半夏、陈皮、川楝子、延胡索、黄芩各10g,黄连、干姜各6g,党参15g,川朴3g。3剂,每日1剂,水煎服。

10月9日复诊:疼痛嘈杂已除,呕恶痞满逐减,纳食不香,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原方去黄芩、川楝子、延胡索,加茯苓、炒白术,以健脾和胃。再服3剂。

10月13日三诊:食欲增加,脘闷呕恶已除,以香砂六君子汤善后。

【按语】

胃居中焦,以通为用,以降为和,为体内气机升降之信道。脾胃素虚,湿热犯胃,湿性黏腻重浊,与热交结,导致中焦痞塞,使胃一反降逆之常而变为阻塞,紊乱。因此,患者出现胃脘痞胀、呕恶嘈杂。同时脾胃虚弱,运化无权故纳差消瘦。治疗时苦寒之黄连、黄芩苦降泄热以和阳,配辛温之干姜、半夏辛开散痞以和阴,同时振奋胃阳,宜开湿郁而达热于外。更配党参、陈皮、甘草以补脾和中。湿热阻中,气滞难解,因此方中加厚朴,使连朴相配,能通能泄,疏通壅滞,痞证自解。总之,全方辛苦合用,以奏降逆止呕,开结散痞之功。

【附原方】

《伤寒论》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金匮●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篇第十七》:“呕而肠鸣,心下痞,半夏泻心汤主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