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裴公湖的故事

 家有学子 2020-05-20

裴公湖,俗称莲花池,位于成县县城西隅。据神话传说,这里的泉水是龙宫的酒溢出来的琼浆玉液,饮之可以长生不老。唐天授年间(690年 ~ 692年)成州刺史裴守贞便在此凿湖,并植新荷,民嘉其功,将其所凿之湖誉称为“裴公湖”。明万历年间知县黄泳组织民力增补修葺,疏浚开拓,增添景致,湖的规模更加扩大。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县邑令胡承福在《同谷八景说》中云:“若夫回视城中,池比西湖,历久弥韵,则为裴湖冉香者是。”从此后,裴公湖便有了“陇右西湖”的美称。

传说裴公湖附近有清泉九眼,清碧澄澈,味极甘美,终年不涸。诸如仓泉、金泉、流金泉等,以清净的水色和可口的水质,诱人喜爱。尤其是湖东北侧的仓泉,水色明净,甘冽清醇,水量丰富,给予裴公湖永不枯竭的水源,早有“仓泉据州,背山面池,且武圜冠几稀”的记述和美名。关于仓泉的来历,也有一段传说。有一日,仓颉有缘来到地处西陲的下辨紫金山下,觐观天象,一时觉得口渴难忍。正当焦虑之际,忽闻山下泉水汩汩,他情不自禁地掬饮几口,顿觉清爽汗消。自此,人们便把这眼泉水誉为“仓泉”,意即其神灵之气,上应天仓,泉水涌则而粟米下,隐含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意。(据《后汉书·仓颉传》载:“仓颉,黄帝时为左史,生而神圣,有四目,观鸟兽之迹,体类象形而制字,以代结绳之政,字成,天雨粟。”)


裴公湖坐北朝南,身分东西,状若粉蝶,湖山堂及两厢游廊为蝶身,东西两湖为两翼,两岸垂柳,恰似蝶须。玉立湖心中间的湖山堂俗称“莲亭”,为矗脊攒顶之八角亭,其尖顶凌曾,飞檐卷翘,藻井绚丽,流舟溢彩,色彩明艳,气势不凡。“莲亭”游廊通道两边有低矮的护栏,游廊三楹接亭之南北,雕梁画栋,描金涂朱,朱栏剔透,水轩玲珑,两湖皆荷,东红西白,环岸植有柳树、碧桃、玉兰、国槐等树木。湖心堂亭阁上端分别书写三块“云锦”、“凝翠”、“霞漪”的楹额。每至夏秋之交,满池碧莲,香飘数里,垂柳拂波,游鱼戏水,燕翔楼前,游人或凭栏湖亭,或荡小舟于湖面,或漫步浏览于岸堤,清风馥郁,愉悦舒畅,情趣盎然。

一九七八年县政府拨款对裴公湖进行了修缮扩建,并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当你走进新建的牌坊正门时,上书“裴公湖”三个大字,遒劲有力,雄浑厚重,字口丰满,雍容大气。大门内正中间一滩池水中央建有一座石质塑像,是一位亭亭玉立、发髻高耸、面容秀丽、长裙宽袖、衣袂飘逸的少女莲姑,只见她双手捧着一朵含苞欲放的荷花,双脚站立在石雕荷花底座之上,底座则沉浸在四周的喷泉之中,池的边沿也是一朵凹凸呈现的八瓣莲花,池水、荷花、美人相互映衬,相得溢彰。正应了古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莲姑塑像两侧被改建成花园,左侧新建了两排仿古长廊和凉亭种植了大量名贵花木西侧修建了典雅壮丽的图书馆楼,特别是北侧古色古香的同谷画院临湖水榭又为园中增加了别具风韵的景致。

2013年6月1日政府发布公告对裴公湖围栏进行升级改造,拆除原有围墙、长廊和亭子,一期投资一千多万元,水体改造及湖中清淤30000平米,公园铺装1736平米,改造原有建筑332平米,新建建筑476平米,新增湖边栏杆600米,改造道路2100平米,敷设绿地浇灌管线1270米、电缆2000米、各种灯具195组以及绿化工程。



现在,湖边游廊上有休闲者,也唱戏的老人,还有欣赏湖中绿肥、红肥和纯白的荷叶荷花的游人,在如此优美清丽、充满诗情画意的宁静闲适的环境中,凝视清幽明净的湖水,吮吸着荷的花叶的清香,观赏着绿叶擎天、荷花映日的美景,置身于古典亭榭游廊建筑的意蕴中,确实让人爽心悦目、心旷神怡、心情放松,使人深深感悟到人文与自然景观的亲切和可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