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患抑郁症的影响研究

 骄阳飞雪 2020-05-20

抑郁症是一种以显著而又持久的情绪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精神症。据统计,中国抑郁症患者数量已达9000万,而抑郁症识别率仅达30%,识别出的患者又只占其中的30%。近年来抑郁症开始呈现低龄化趋势,处于青少年时期的抑郁症患者数量逐年上升,2017年的相关数据显示,青少年的患病率已经达到了4%~8%。

点击加载图片

环境对青少年心理状态有着重要影响,而家庭是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第一环境,因此抑郁症的治疗目标之一便是改善家庭因素。

从现实来看,家庭因素并不具有决定性,恶劣的家庭因素并不一定会导致青少年抑郁。从其传导路径分析,家庭因素在作用于青少年心理状态前会受到青少年的主观加工,而这个主观加工方式之一便是应对方式。

即家庭因素的作用程度会受到青少年应对方式的影响,被缓冲或增幅后再最终影响于青少年的心理状态。为了探究这一主观加工过程,有必要研究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的目的是在检验父母教养方式及家庭环境因素对青少年抑郁症产生的具体影响的基础上,对青少年应对方式在相应影响过程中所起的中介作用进行验证。

试验材料与方法

研究组:入组标准为在医院确诊为抑郁症患者,选取威海精神卫生中心、烟台精神卫生中心、莱州精神卫生中心、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门诊部及住院部的抑郁症患者,经患者同意,在主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问卷访谈。同时在抑郁症相关公益平台上发放在线问卷。排除标准:年龄 < 13或年龄 > 19,未在医院确诊为抑郁症。共入组61例有效数据,年龄处于[13,19]区间。

对照组:入组标准随机抽取山东大学(威海)的学生作为正常对照人群,取得知情同意,无精神疾病及精神疾病家族史,采取发放线上问卷的方式进行。共入组61例有效数据,年龄处于[13,19]区间。

实验材料

1) 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

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基本信息。

2) 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

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由费立鹏等人于1991年在美国心理学家Moss R. H.编制的“家庭环境量表(FES)”的基础上修订改写而成。

3) 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该量表是1980年由瑞典Umea(于默奥)大学精神医学系C·Perris等人共同编制用以评价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的问卷,由我国岳冬梅等于80年代末引进并修订。

4) 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

特质应对方式问卷是一种自评量表,应对(coping)是心理应激过程的重要中介因素,与应急事件性质以及应激结果均有关系。应对方式受到广泛的重视,出现许多应对方式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rait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TCSQ)是其中之一。

方法

本实验以FES-CV、EMBU、TCSQ量表得分为变量,探究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抑郁症的影响时,以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家庭环境量表的得分为自变量,是否患抑郁症(设定为二分类变量)为因变量,对比正常青少年与抑郁症患者之间的分数;探究青少年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时,分别以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家庭环境量表的得分为自变量,以应对方式问卷的得分为中介变量,以是否患抑郁症(设定为二分类变量)为因变量,采用Hayes (2012)编制的SPSS宏中的Model 4 (Model 4为简单的中介效应模型),在控制性别的情况下对家庭环境与患抑郁症之间的关系中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

针对线上与线下的不同群体,均应用相同的调查材料,测试时间为20分钟左右。线下由各合作医院相关部门发放抑郁症患者填写,并最终由团队收集;线上则在问卷星平台上编写合成问卷。得到全部样本后,进行有效性和完整性筛选。

结果

家庭环境各因子描述分析与独立样本t检验

描述性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1)表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得分显著低于未患有抑郁症的青少年的家庭,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家庭环境的矛盾性得分显著高于未患有抑郁症的青少年的家庭,但两组间在独立性、控制性的得分上差异不明显。

点击加载图片

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描述分析与独立样本t检验

描述性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2)表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中,父亲情感温暖、理解,过度保护的得分显著低于未患有抑郁症的青少年,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的得分显著高于未患有抑郁症的青少年,两组之间父亲偏爱受访者的差异显著性与其余因子相比较弱。

母亲情感温暖、理解的得分显著低于未患有抑郁症的青少年,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的得分显著高于未患有抑郁症的青少年,两组之间母亲偏爱受访者的差异显著性与其余因子相比较弱。

点击加载图片

青少年应对方式各因子描述分析与独立样本t检验

描述性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应对方式得分中,积极的得分(积极得分越低,应对方式越积极)显著高于未患有抑郁症的青少年,消极的得分(消极得分越低,应对方式越消极)显著低于未患有抑郁症的青少年。

家庭环境各因子与青少年患抑郁症的相关性

相关性分析表明:

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表达、亲密度与青少年患抑郁症有强相关性,且成负相关;

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性与青少年患抑郁症有强相关性,且成正相关;

家庭的娱乐性、组织性与青少年患抑郁症中等程度相关,且成负相关;

家庭成员的成功性、知识性、道德宗教观与青少年患抑郁症有弱相关性,且成负相关;

家庭成员的独立性、控制性与青少年患抑郁症无相关性。

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与青少年患抑郁症的相关性

相关性分析表明:

父亲、母亲的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与青少年患抑郁症有强相关性,且成正相关;

父亲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的教养方式与青少年患抑郁症中等程度相关,且成正相关;

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与青少年患抑郁症中等程度相关,且成负相关;

父亲的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与青少年患抑郁症有弱相关性,且成负相关;

父亲、母亲对被访者的偏爱与青少年患抑郁症有极弱相关性,且成负相关。

应对方式各因子与青少年患抑郁症的相关性

青少年积极的应对方式得分与青少年患抑郁症有弱相关性,且为正相关;消极的应对方式得分与青少年患抑郁症有强相关性,且为负相关。

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检验

以家庭环境为自变量的结果表明,家庭环境对患抑郁症的作用显著(t = −6.3295, p = 0 < 0.01),且放入中介变量后,家庭环境对患抑郁症的作用仍然显著(Z = −3.7564, p = 0.0002 < 0.01)。

以父母教养方式为自变量的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对患抑郁症的作用显著(t = −7.5447, p = 0 < 0.01),且放入中介变量后,父母教养方式对患抑郁症的作用仍然显著(Z = −3.2246, p = 0.0013 < 0.01)。

结论

本研究证实了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抑郁症产生的影响,并验证了该过程中青少年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通过数据证实了父母教育行为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关键作用,同时也支持青少年从自己身上找问题,通过改变应对方式排解抑郁情绪,最终在合力之下让抑郁症远离我们的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