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全员:每天填报6个信息化平台!我太难了!

 时间变成水 2020-05-20
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工作人员,
每天主要工作是向系统录入信息。
需要打开五六个甚至更多信息平台,
需要上传培训、检查、
隐患排查、特殊作业……
不断填报重复的信息……
你是否有时会困惑,
重复工作的意义在哪里?

毫无疑问,安全监管信息化、智能化是实现企业本质安全的重要途径,当前,在高危行业领域推进信息化监管举措是应急管理部门强化监管的“利器”。但多头并举的信息化建设有时却成为企业和监管部门的负担,大家都抱着强烈的共同愿望:能不能把多个平台进行整合,为信息填报“减负”?

多平台录入信息

需大量重复工作

监管人员

能不能实现系统间信息共享,减小我们的工作量?

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关于危化品安全生产的管理系统比较健全,目前使用的主要有“危化品安全生产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系统 ”“双重预防体系平台”“安全生产执法信息平台”3个系统平台。目前,章丘区应急管理局危化品监管科专门安排一名工作人员负责信息上传。记者见到,这名工作人员面前放着一摞执法文书,都是要上传的信息。

这3个系统中,工作量最大的是执法信息平台。该平台有3个层次,分别是应急管理部执法平台、省级执法平台和章丘区大数据库。“每一份安全生产执法文书要录入三遍,如果对企业再进行复查,就要录入六遍,工作压力太大了!

章丘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刘宗桥对记者说,“能不能实现信息共享,让我们录入一次就可以了,这样能大大减小我们的工作量。”刘宗桥的话反映了当前基层应急管理部门的心声。

在山东省新泰市正常使用的安全监管平台也有3个,分别是省应急管理厅建设的双重预防体系信息化监管平台、泰安市建立的“安如泰山安全监管系统”、 新泰市应急救援指挥系统,此外,新泰市化工园区一体化监管信息平台正在完善中,近期将投入运行。

据了解,这些系统有些功能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3个系统不能有效兼容和互联互通。新泰市化工园区副主任李因明告诉记者,当前危化品领域监管中,信息化建设滞后,有些各自为政,没做到互联互通,有些系统运行起来较烦琐,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量。

重复性内容较多

内外平台难融合

企业负责人

企业应用的信息化系统较多,存在的问题也令企业头痛。

信息化平台建设可以帮助政府监管部门及时获取企业的部分安全生产信息,但是企业在信息化平台的运用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企业在落实信息化建设上滞后,甚至出现消极抵触的情绪。

据了解,目前危化品企业开展正常工作需要填报的系统有危化品登记系统、双重预防体系信息化监管平台、安全标准化系统、安全许可证系统、 执法监察系统,目前建设的危化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也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尚不包括企业自身的隐患排查监管系统,平台就多达6个。

“每天一上班,我就打开电脑填写企业的有关情况。”中石化股份公司济南分公司安全环保部的一名工作人员说道,“由于企业储罐较多,在系统建设施工过程中,我跟随技术人员对企业罐区的200余处点位进行了参数录入。”

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应用的信息化平台有山东省安全生产信息平台、危化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章丘区安监)、济南市刁镇化工产业园安全、环保一体化信息平台(园区)、济南市安全生产信息平台等5个平台,下半年根据省厅安排,还需要介入重大危险源监控平台。

该企业安全主管告诉记者,现在企业应用的信息化系统较多,存在的问题也令企业头痛。主要是不同信息化系统之间重复性内容较多。信息化系统中企业基本信息本可从政府内部平台调取,但现在需要企业手动进行更新,同时,增加的外部平台却很难与企业内部信息化平台进行融合。

每日须在信息化系统上传培训、检查、隐患排查、特殊作业等日常管理内容,信息化系统过多介入企业的日常生产运行,必须由专人负责信息化系统内容输入。”该企业安全主管对记者说。

“安全监管需要顶层设计,安全信息化建设也需要顶层设计。建议自上而下建设全方位的信息化监管平台,实现各级各部门资源共享。”一位多年从事安全生产监管的负责人对记者坦言。

好事办好,莫要反受其累


信息化监管是实现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信息化平台的搭建可以远程辅助企业开展隐患排查,摸清企业生产管理情况,提升其本质安全水平。然而,信息化平台的核心价值在于数据而非数量,重复建设平台既是一种资源浪费,也增加了企业填报的负担。一件好事却让人反受其累,实在不是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初衷。

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核心价值在于对数据的解读分析,采集大量同质化样本对于精细化管理和开展精准服务帮助不大。站在企业的角度,相同数据在不同平台填报,不但费工费时,还有形式主义之嫌。

所以,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关键不在于另起炉灶、另立山头,而是建立数据共通共享机制,提高数据分析解码的能力,打通信息“孤岛”,真正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

其实,信息“孤岛”的现象较普遍存在于各行各业中。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很多监管部门都建设了自己的信息化平台,但这些平台采集的数据多有交叉且并不互通,重复的数据填报带来了繁重的工作。同时,数据的利用率因为各平台“各自为政”很难得到综合分析的结论,大数据的优势也就难以体现。所以,打通数据壁垒、破除信息“孤岛”是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应有之义。(穆易)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编辑:田硕 记者:王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