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宋代状元的科考日记:生在大宋,人生至幸

 今古言堂 2020-05-20

大家好,我叫吕蒙正,太平兴国二年殿试状元,这是我的科考日记。

太平兴国二年正月七日,夜,晴。

今天是我人生最重要的日子,没有之一。

就在今天,殿试结果公布,我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夺得殿试第一,赐进士及第。

现在已是深夜,殿试过去了好几天,我仍然难掩内心的激动,殿试的一幕幕场景在脑海中不停重放。我清晰记得当今皇帝御赐的两道殿试考试题名——以“训练将”为赋,以“主圣臣贤”为诗,题名正对我的胃口,我几乎不假思索,一挥而就,一举成就状元美名。

我心潮起伏,兴奋地睡不着觉,起身披衣而坐,写下这篇日记。

当今皇帝如此重视科举取士,从这榜录取人数就能看出来。

我专门统计了一下,这次开科录取进士109人,诸科207人、特奏名191人,共计507人,而太祖皇帝在位17年,共取士15榜,录取进士188人,诸科、特奏名267人,共录取455人。

当今皇帝一次录取人数,就超过了太祖皇帝15次的录取人数,这是空前的大规模扩招,我们这期考生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参加科举,就赶上大规模扩招,实在是太幸运了。

当然,还有更幸运的,就是那些特奏名。

什么是特奏名呢?就是有些考生连续考了十次以上都没能考中,年龄大了,再没希望考中了,皇帝怜惜他们不容易,破例赐他们同科出身,让他们获得做官资格,感动得他们老泪纵横。

当然,我能进士及第,高中状元,要感谢当今皇帝御赐,也要感谢太祖皇帝的功绩,是他亲自创立了殿试,我们这些平民子弟才得以通过殿试,成为名副其实的天子门生。

说到殿试,我必须澄清一下。本朝之前,有人说殿试是隋炀帝杨广创立,有人认为女后武曌创立,但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真正的殿试是本朝太祖皇帝创立的。

你们平时所说的科举,其实包括很多科目,包括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等等,其中最重要的科目是进士科,其他科目在我朝被合称为诸科,我中的就是进士科。

科举制度始于前朝大唐,分发解试、省试两级。发解试由各州县组织,考试合格者称“贡士”;次年春天,“贡士”齐集京师长安,参加由礼部组织的省试,录取者谓之“及第”、“登科”、“登第”。

唐朝的科举没有殿试。唐人杜佑的《通典·选举三》记载“载初元年二月,(武后)策问贡人于洛城殿,数日方了。殿前试人自此始”,其实是他搞错了。

武曌这次所谓的“殿试”本质上还是“省试”,她是越俎代庖,代替礼部进行省试,并不是在省试以外再增加一级考试,不算一级独立的考试,此后也没有形成定制。

如果我生活在前朝,省试第一就是状元了,不用参加殿试,但在本朝,必须参加殿试。

我记得在开宝六年三月,有一名叫徐士廉的落第贡士,举报主考官李昉取士不公,偏袒老乡,太祖皇帝听说后亲自在讲武殿上考校贡士,重新决定取舍名单,赐进士及第。太祖皇帝是在省试基础上再进行考试,亲自决定进士人选,这才是真正的“殿试”,又称“廷对”、“御试”,此后形成了定制。

心情仍然激动,写的有点乱。写下这些文字后,有了些许困意,上床睡觉。

太平兴国二年正月八日,夜,晴。

今天是个好日子,风和日丽,朝廷在开宝寺举办闻喜宴,这可是一桩美事。

先给大家介绍一下闻喜宴。

唐代及第的进士们喜欢在长安城东南的曲江亭宴饮游乐,喜庆进士及第,因此得名闻喜宴,又名曲江会,场面十分热烈,很多达官贵人趁机为自己择婿。据我所知,唐代闻喜宴是进士们自掏腰包,凑钱组织的,到后周世宗显德年间,才开始由官府主持,进士们不用凑钱了。

生在大宋的士人更幸福了,大宋的闻喜宴由朝廷安排,经费由朝廷支付,我们一分钱都不用出。

当今皇帝很重视我们这榜进士,今天专门在开宝寺赐闻喜宴,让我们这些新及第进士大举庆祝一番,还赐御诗两首以示勉励,让我们感到无比风光,十年寒窗苦读,这一切都值得。

具体情况就不多说了,今天很高兴,闻喜宴上多喝了几杯,早睡觉。

太平兴国二年正月十日,夜,阴。

这天是阴天,但我心情很好,因为我收到一个大礼包:绿袍、靴、笏板。

为什么说是惊喜呢?因为绿袍、靴笏是官员身份的象征。

以前,及第进士要正式授官以后,才能“释褐”,脱去平民百姓的衣服,穿上官服、官靴,可当今皇帝这回破了例,还没授官,就赐给我们官服、官靴,这么好的皇帝,到哪里去找呢!

手捧着官服,我感慨万分:我们生在大宋,躬逢盛世,是多么幸运!

对当今皇帝大规模扩招的做法,也有不同声音。我听说宰相薛居正等人认为这次科举“取人太多,用人太骤”,向皇帝提出不同意见,但皇帝还是坚持扩招名额,他告诉薛居正:

求治道长久之术,莫若参用文武之士。吾欲科场中广求俊彦,但十得一二,亦可以致治。

多么圣明的皇帝!现在是太平盛世,只有参用文武,重视文治,才能长治久安。我有一种强烈的预感,在当今皇帝的率先垂范下,大宋一定能开启一个读书人的黄金时代!

太平兴国二年三月二十三日,夜,晴。

这些天,我一直等着朝廷授官。虽然有了官服,但还不知道自己能当几品官呢。

说实话,等待的日子真是煎熬,但跟唐代进士相比,我们还是幸福得多。

唐代进士及第,还不能直接做官,需要再参加吏部的关试,关试合格后才能授官,脱去平民衣服,穿上官袍,所以关试也叫释褐试。进士及第后,关试不合格,就不能做官,状元也不例外,所以唐代很多大人物因为关试不合格被迫推迟做官时间,韩愈甚至“三试吏部无成,十年犹做布衣。”

等啊等,等了将近两个半月,终于等来了授官的好消息,我的官职是:将作监丞、升州通判。

这个消息让我深感意外,甚至是受宠若惊。

唐代进士及第授官品级很低,即便到太祖时,授官品级也不高。我记得太祖开宝八年的状元王嗣宗,初次授官只是一个从八品的秦州司理参军,还要跑到穷乡僻壤的大西北。

我们这一期及第进士,第一等授将作监丞、第二等授大理评事,并通判诸州。我是状元,当然是第一等,所授官职是“将作监丞”,这是从六品官,实际职务是“升州通判”,相当于升州的二把手。

升州也就是金陵,地处江南,经济发达,文化繁荣,这么好的地方,太让人意外了!

太平兴国二年三月二十五日,夜,晴。

授官以后,我们要到地方走马上任了。

今天,皇帝亲自接见我们第一、第二等进士,赐给每人一个大红包——二十万的行装钱,并做了一番语重心长的任前谈话,告诉我们“到治所,事有不便于民者,疾以闻。”

我们可是刚参加工作,皇帝就允许随时上章奏事,直达天听,做梦都想不到啊!

有这么好的皇帝,给了我们这么好的待遇,我们怎敢不效尽全力?

生在大宋,人生至幸。大宋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注:本文绝非杜撰,涉及人物、时间、事件、制度,均有史料考证。其中,太祖皇帝即赵匡胤,当今皇帝即赵光义,吕蒙正为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状元,在太宗、真宗朝三度拜相。

参考资料:《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会要辑稿》、《文献通考》、《石林燕语》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