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此乏味的书法,还能在全国楷书展获奖?

 mengk4fz0yyf5h 2020-05-20

在全国首届楷书作品展上,湖北书法家覃兆平的作品获得优秀奖,他也成为那届大展上的10位获奖作者之一。

如此乏味的书法,还能在全国楷书展获奖?

覃兆平

覃兆平的获奖作品取法褚遂良,在那届楷书展上,属于写得比较传统、比较老实的一件作品。后来这件作品,在有关媒体上引起广泛的讨论,有人认为这件作品继承传统,获奖实至名归;有的人认为这件作品类于硬笔书法,艺术性稍差。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件作品:

如此乏味的书法,还能在全国楷书展获奖?

优点:此作给人的感受就是工稳整齐

我们读到的作品是黑底白字。作品疏密得当,黑白分明,上下齐整,循规蹈矩,秩序领先。可以看出作者在书写前是进行过一番细密构想、规划的,是一件意在笔先的严密之作。

作品的整体感很强,作者胸有成竹,一字一个方位,决无任意杂置,每一字在自己的空间里细细表现,不紧不松,正是恰当的稳妥。作品体现出虞、褚的痕迹,书写起来清秀端正。

作者承接了前人的用笔精细之妙,了无败笔,亦无粗糙任性之迹,合于法度,大抵细密之思使然。可以看出作者指腕间的熟练,还有对于结构平衡的领悟,可谓蛱蝶穿花,巧且丽矣。近400个字可谓不易,首尾读来使人春风扑面,柳色夹道。

如此乏味的书法,还能在全国楷书展获奖?

作品局部

不足:好看之余缺乏韵味

此作的不足就是好看之余的无味,字写了很多,却无韵味;平整合比例,却又无动人之处,只是体现了作为楷书必须遵守的一些共性特征、基本规则而已。只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我们的阅读不能止于此,还有更为深层的要求。

这件作品用笔、结构都没有毛病,很合楷法,就是不生动,甚至少手感之美,疑为印刷而出。也就是有技无美、有形无神。楷书如此四平八稳之美,平面、简单,就太一般了。如果褚遂良《雁塔圣教序》,既有楷法又有可品之韵味,如只有形,那只是徒与儿童邻了。

另外,此作在痕迹上是没有变化的,一味地白、一色地白,没有情趣可言。白纸黑字才更真实、本真。如此的作品就让人感到没有墨趣、墨韵。花样翻新,浮在面上,反生几分俗气矣。

如此乏味的书法,还能在全国楷书展获奖?

覃兆平楷书作品

思考:好看的不一定艺术性强

一件点画精美、结构协调的作品,产生的审美效果只是平平,还是值得思索的。作者花了功夫,训练了技法,并能自如创作。可是不能止于此,不能止于写出好看的字。

这不是技巧本身的原因,而是作者精神、识见、修养的原因——如何在好看之后,使作品更有内在的底蕴,而不是止于形。台阁体、馆阁体都是很好看的,一般人还达不到,但有志者要思超越,使美形之下凿凿有味,方为有品位之楷书。

如此乏味的书法,还能在全国楷书展获奖?

覃兆平硬笔书法

覃兆平的这件获奖作品,之所以有“硬笔书法”之讥,根源就在于他的的确确是写硬笔书法的。写字与书法艺术的距离有时很远,有时却只有一步之遥。覃兆平的字写得非常到位,可以说写得一手好字,但这一手好字却与书法艺术出现了天然的隔绝,一步之遥,咫尺万里。

覃兆平书作最关键的不足则是整件作品缺乏雅气、书卷气、阳刚气、灵气,一言以蔽之,匠气太浓。匠气的避免过程就是从实用写字到书法艺术的转换过程,完成这个过程必须要有学识,而学识的获得除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则别无它法。

如此乏味的书法,还能在全国楷书展获奖?

覃兆平书法作品

总结:可以鼓励传统,获奖则有所拔高

覃兆平的作品获奖,说明评委对这件作品是认可的,但像这种水平的楷书作品,全国之内有很多。在11届国展时,中国书协就提出了“植根传统”的倡议,所以在11、12两届国展中,有很多传统之作,其中有很的优秀的作品,也有一些僵化的“临摹之作”。

或许,中国书协“鼓励创新”被喷的过多,开始拨乱反正,只是节奏没有掌握好,使一些对书法认知并不太高的泥古之作幸运入展、获奖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