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贫穷的本质》跳出贫穷思维,实现财富自由的4个黄金法则

 镜姐梦想领读会 2020-05-20

文 /镜晓娴

为什么非洲国家多数人活不过55岁?

贫穷有多可怕?它不仅影响生活质量和人生发展,更重要的是,它还决定一个人的寿命。在全球至少有25个国家,多数人都活不过55岁,初生小孩死亡率高达33%。而根源都是因为贫穷,穷到连吃饱饭都是问题,这些国家多数都在南美洲一带,以非洲为首。

在中国,虽说很多人不那么富裕,生活也挺艰难,但吃饱饭还是没问题的。而非洲一些国家,大数据显示饥饿人口已达到10亿。

既然饭都吃不饱了,其他自然就顾不上了。但奇怪的是,在饭吃不饱的情况下,如果非洲人有一点钱的时候,他们会选择买个电视机,而不是解决生存问题。这种选择是不是让人很难以理解?

对这样的情况,美国麻省理工两位经济学教授,阿比吉特·班纳吉和埃斯特·迪弗洛成立贫困研究实验室,目的是为了减少贫困人口而奋斗。而这两位教授的研究成果,最终获得了2019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且合力写成了一本书:《贫穷的本质》

《贫穷的本质》整本书,其实是以经济学为切入点,从一个国家政策、环境、文化等方面,深入分析一个人贫穷的原因,两位教授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以帮助贫困国家解决脱贫为前提的。但对于我们多数普通人而言,看这本书可以不要把注意力聚焦在跟作者同等的高度上,我们可以从一个人贫穷的根源出发,先让自己跳出贫穷思维,实现财富自由,再考虑解决更高层面的问题

导致一个人贫穷的4大原因

我们无法选择出生,在非洲这样的国家,想脱贫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国家和群体文化的遮蔽性,导致多数非洲人的常识和认知,只局限于井底之蛙这样的思维。

在这样的国家,即便你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脱贫救助,也很少人愿意去尝试,在他们眼里,吃上一顿饱饭,比你提供的长远计划要重要得多。

但如果你在中国这样的经济发达国家,没能让自己和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有时候还会为几百几千元钱所折腰,那你真的要考虑一下原因。

《贫穷的本质》这本书,通过大量的案例,挖掘了一个人贫穷的4大原因,你看下自己在不在里面。

一、喜欢走捷径,有一夜暴富心态,喜欢速成

拥有这种想法的人,大部分都不喜欢去慢慢解决问题,也不想慢慢通过积累达成目标,更加不会去想要提升自己的短板。他们想要的就是马上、立刻解决问题,名利双收,但最终却陷入更深的贫穷中。

二、信仰认知偏差,只相信自己知道的,跟自己认知不同的,立刻否定

在任何地方,逃离贫穷的梯子总是存在的,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相信梯子上面,会是另一个世界。我们生命中所有的东西,都是源于我们的信仰,也就是你无条件信任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不信?看看你生命里有的东西,是不是都是你深信不疑的,包括贫穷。

三、金钱观认知偏差,喜欢把钱花在表面上,看不清楚问题的本质

多数人在花钱这件事上,首先考虑的是满足欲望。比如上文提到的非洲人吃不饱饭,还花钱买电视,他们认为看电视甚至比吃饭更重要,因为有电视代表有面子。但面子的代价,通常都是以承受各种痛苦换来的。而这种现象的根源,是由于一个人无法看清楚一件事情的本质,痴迷于成功和虚荣的表象而导致的。

四、缺乏常识和知识储备,被限制了选择的自由和能力,造成信息不对称

第四个原因是非常可怕的,一个人没有完善的知识体系,仅靠自己生存环境和上一辈的经验来看世界,选择自己未来发展的道路,就一定走不出井底之蛙这个圈子。

我经常说,一个人之所以要阅读,就是把书当作看世界的梯子,阅读量等于你看世界的高度,站得高了,看待问题的角度就会不一样,高了自然也能看见更多可以走的路。所以,贫穷的最显著特征,就是不学习。

那么,既然我们知道了,导致贫穷的4大原因,那接下来,我们做什么事情,才能脱贫,走向财富自由呢?

跳出脱贫思维,实现财富自由的4个黄金法则

班纳吉和迪弗洛两位教授研究发现,很多印度人都很聪明,用提高自己对生活的忍耐性,靠精打细算省吃俭用,来维持家庭开销和生存。

这像不像许多低收入人群,一边抱怨一边墨守成规,情愿承受贫穷带来的所有问题和麻烦,解决不了就逃避,或者破罐子破摔,也不愿意改变?显然这种思维,不能解决贫穷的根本问题,只会让一个人无限堕落。

那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我们通过书中的一些经济学理论,结合作者发现贫穷的思维根源,我们可以总结为4个黄金思维法则,来帮助我们逃离贫穷的陷阱。

黄金法则一、戒掉自负固执,每天自省10分钟,养成批判性思维

很多人不好意思提到钱、不好意思承认错误、不好意思主动跟人说话等等。甚至有些人,一旦遇见跟自己认知不同的事物,就不假思索地驳斥,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别人是错的。

这些现象背后,根源是认知水平太低。认知水平越低,越是自负,越是固执,听不进别人的话。

这个世界上,即便再不济的人,提出某个观点,也很少有人一错到底的。当我们面对不同观点和认知的时候,我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站到对方的角度去看看,两者差异的根源在哪里。如果发现对方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就拿过来用;如果没有,那么这种分析对方思维的方式,不也是一种提升思维质量的方式吗?

而能够站在对方角度和客观立场思考问题,在心理学上叫做批判性思维,是思考事情的最高境界。我们只要每天抽点时间,或者遇见不同问题的时候,心里想着这个词,久而久之你就可以到达这个境界,自然脱贫就不那么难了。


黄金法则二、戒掉速成,延长成功时间,给自己一点成长空间

有太多的人高估了自己一个月、或一年能做到的事情,而低估了十年能够做到的事情。

马云曾说:“如果你想明天成功,那不太可能,明年可能性也不大,但如果你想十年后成功,那你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成功人士一般都会给做成一件事情足够的时间,或几年,或十几年,甚至一生。

就如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说:“百分之百的成功方法,就是把一件事情一直做下去,一直做到成功”。我深信不疑。

富人思维一般是十年挖一口井,而穷人思维则是一年挖十个坑。别笑,说的就是你,你两年十几门课程,不就是两年挖十几个坑么?

走出贫困最重要的思维,就是延长成功的时间,给自己足够的成长空间,用一生的时间做成一件事,事成了,钱就来了。


黄金法则三、戒掉痴迷表面,透过表象看本质,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有句话虽然我觉得有道理,但我不大用,因为有点恶心。那就是:“远处一个满身盔甲的人,放大镜一看,原来是身上爬满了虱子”。你羡慕盔甲,当你知道它是虱子,你还想要吗?可惜很多人都不具备放大镜的功能,只能看见外表的光环。

因为渴望成功,所以,多数人是结果导向思维模式,只看得见当下呈现的结果,看不见结果背后的努力,无法看见别人为什么会成功。这种看不见关键点的人,一辈子可能也无法走出贫困。

成功人士看过程差异,心想,他是怎么做到的,我的问题在哪里?而贫穷思维看结果热闹,心想,WC,这人牛掰。

正如法国作家马里奥·普佐说:“一秒看清事情的本质,和一辈子都看不清的,命运自然是不一样的。”

能看清楚本质,就意味着一个人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人的一生都是在解决问题,谁解决问题能力强,谁就能优先爬到金字塔的顶端,而财富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黄金法则四、戒掉懒惰,把想变成行动,成功最开始拼的是量

很多人说自己的能力不行,事实上,在最初起步阶段,根本都轮不到你拼能力。在开始的时候拼的是什么?是一个人的行动量。多数贫穷的人,大都是停留在想法上,很少人真正去行动。

而有钱的人一般身体和思维都很勤奋,所以,开始的时候,人家根本不跟你说能力,就扎实开始干。比如一个销售,再笨,她一个月跑300单,你一个月跑10单,你百分百成功也只有10单,她10%就有30单,这个是能力上的差距吗?

成功这件事情,说到底,就是看谁先能从行动量变到质变,比的是质变的速度,而非开始单纯的能力,你先从行动量上胜过人家再说。再者就是要从本质上拼量,别人看见本质,做一件事抵你做十件事情,你咋个拼?

所以,越是成功的人,越是终生学习者,因为他知道,一旦他停下来,就会被别人碾压,别人不碾压,时代的车轮也不会放过他。


为什么救急不救穷?慈善救助的根本,是拯救思维

这些年,新闻上我们见过很多被救助的贫困生反咬施善救助者。为什么?因为我们救错了地方,一个人习惯了不劳而获,他的思维从此就回不来了。古话为什么说救急不救穷?因为急是摊上事了,穷则是思维和根上源的问题。

《贫穷的本质》的作者,两位教授调查研究了世界上最穷的18个国家,最后发现贫穷的根源就是思维上的懒惰和贫穷,这种贫穷比物质贫穷更可怕。所以,当时为了帮助这些贫穷国家脱贫,投入数万亿美元,却未能救他们于水火,还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其实,我们和财富的差距真的很小,小到一些不知不觉的常识和潜意识中,如果你能让自己思维提升到黄金四法则的水平,那么,你很多行为都是无意识状态,面对问题你会不假思索地就能够选对方向,做对事情。事情对了,行动量够了,脱贫只是时间问题。


(本文作者:镜晓娴,高效阅读变现教练,镜姐梦想领读会创始人,《60分钟高效阅读》作者,青云计划获奖者,多媒体平台原创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