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贝贝集团被爆裁员超200人,母婴电商业务已成“弃子”?

 天承办公室 2020-05-21

2014年,蜜芽、贝贝的诞生无疑搅动了母婴电商的江湖风云,从此成为电商行业、资本界、媒体圈眼里的当红炸子鸡,与此同时,大大小小的母婴电商如春笋般涌现,烧钱圈地、野蛮生长。与此同时,又不断有人折戟沉沙,黯然离场,母婴电商在争议声中掀起一场群雄逐鹿式的乱战。时至今日,被认为有着万亿市场规模潜力的母婴电商,如今正遭遇寒流,曾经风光一时的诸多玩家似乎也迎来了低谷期。

贝贝集团被爆裁员超200人,母婴电商业务已成“弃子”?

贝贝作为母婴电商的排头兵,起于母婴垂直类电商,近年来一直在尝试转型。3月28日,贝贝集团内部员工向《科创板日报》记者独家爆料称,公司已于3月27日开始裁员,当天即裁员约200人;另一不愿具名员工也表示,此次裁员涉及贝店集团旗下贝贝网、贝店、贝仓等多个业务,占集团总人数约20%。据离职员工称,贝贝集团之所以要裁员,跟疫情、高层变动的关系不大,主要问题在于业绩不佳。

其实早在2017年,贝贝网也曾爆发过大规模裁员,如今从母婴垂直电商转为社交电商的贝贝还是难逃裁员风波,这家昔日的母婴明星企业的前路依然不明。究竟母婴电商是不是一个伪命题?风光之后一地鸡毛还是会迎来高光时刻?

01、焦虑:大潮退去,发展放缓

从大热逐渐过渡到冷静,母婴电商有过最鼎盛发展时期,尤其是在14-16年期间以贝贝和蜜芽为首的垂直电商备受青睐,但风口过去之后,很多母婴电商依旧难逃综合电商巨头的绝对竞争优势的碾压,包括用户更加集中在头部电商平台,垂直平台复购率难提升;后端供应链整合困难,管控流程繁琐;品类同质化、平均毛利率低;母婴电商市场价格竞争激烈;产品质量、安全隐患难根除等,在此背景下,母婴电商近年来的发展确成放缓趋势。

从增长态势上看,据比达咨询发布的《2019年中国互联网母婴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母婴电商增长的高峰期在2014年,当时市场规模增长率为111.4%,此后,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和2019年的增长率分别为98.5%、38.9%、27.3%、17.2%和8.6%。

从融资情况上看,网经社数据显示,2019年母婴电商行业共完成5笔融资,共计3.57亿元。在融资事件数量上,2019年同比下降76.2%;融资总金额上,同比下降89.63%。

02、求变:先“线下”再“直播”,是乱投医还是真出路?

这些年,我们看到曾经的母婴电商当红炸子鸡们都在不断转型。如贝贝,不再把自己定义只单纯的卖货,更在强调家庭消费平台的概念,从2014年到2017年,贝贝网从母婴领域扩展到育儿、社交零售领域,几乎完整地布局了涵盖母婴人群消费与生活服务的各个业务。2018年,贝贝更是全力all in社交电商,对标云集,推出贝贝拼团,从母婴扩张到整个家庭消费。

除了贝贝,蜜芽也是从线上到线下,自2016年起,蜜芽相继在北京、山西、重庆等城市开设了自有线下品牌“蜜芽乐园”。宝贝格子也是同样的逻辑,开始往线下去延伸,2017年下半年宝贝格子试水线下,打造线下加盟品牌格子优品,为用户提供集母婴零售、儿童游乐、游泳、早教托班等多种消费业态于一体的场景化消费体验,营造母婴综合消费闭环。

过去往线下拓展是所有母婴电商的发展方向,考验的是对供应链的把握以及人货场的深刻理解,如今,直播功能似乎已经成了电商平台的标配,成为线上线下各行各业被迫生长出来的能力,于是,母婴电商也纷纷入局直播。

对于以进口母婴特卖切入的蜜芽来说,基于疫情对供应链环节的影响,这让原本就竞争激烈的海外代购感觉更难了,而拼多多、淘宝、京东都在加速布局社区电商和下沉市场,其攻入蜜芽核心业务“腹地”或只是时间问题,蜜芽仅靠产品内流量竞争难以和大流量渠道抗衡。于是,搭乘直播和短视频的风口,蜜芽创始人兼CEO刘楠近期在快手上开启了自己的直播首秀,并表示将重点发力快手。其实2016年蜜芽便上线了直播功能,但一直不温不火,而此时的直播行业已不同往日,借助直播打个翻身仗并不是没可能。

以前都说母婴电商这个概念是一个伪命题,如今看来,似乎不无道理。无论是往线下拓展还是借助直播带货,都是要建立在对消费者和市场的深刻洞察上,只有更好的了解消费者,了解零售的本质,才能走的通,走得远。毕竟在前景广阔的中国母婴市场中,一切皆有可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