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徽“西递第一联”,上面有4个错字,目的是彰显“徽骆驼”精神

 历史解密坊 2020-05-21

古人喜欢题词写句,将自己的思想暗藏其中,而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多说无益。比如,在安徽黟县的西递村,有座瑞玉庭清代民居,其厅堂外悬挂了一副对联,被誉为“西递第一联”,但对联上竟有4个“错别字”,而它的背后却是一种难得的精神。究竟是什么错别字呢?如果您也好奇,下面就让小编来揭秘吧: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黟县位于安徽省黄山,是古代徽州地区的六县之一,也是徽商的主要发源地。在黟县境内,还有大量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如牌坊,民居和祠堂等。黟县最知名的地方,是西递和宏村两个明清古村落,还在2000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从而吸引大量的中外游客慕名前往,一睹古徽州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魅力。

如果您游览西递村,瑞玉庭是不可不去的。据当地县志记载,瑞玉庭始建于清咸丰年间,距今已有170年的历史。瑞玉庭是典型的徽派建筑,不仅有门楼,天井和隔扇等经典徽派元素,而且都制作精美,保存至今还依然光鲜如初。据当地居民介绍,瑞玉庭的主人是当地一位徽商,在咸丰年间经商发迹,回乡后就修建了瑞玉庭,但到清末一家人便全都移居海外了,只留下空荡荡的瑞玉庭,以及以一副别出心裁的对联。

上文提到,这幅对联被誉为“西递第一联”,究竟它为何敢称第一呢?其实,在西递村的很多古民居内都有对联,而且还有很多对联比瑞玉庭写得还要工整,为何它们都不敢称第一呢?原因很简单,瑞玉庭的对联暗沉玄机,它的上联是“快乐每从辛苦得”,下联是“便宜多自吃亏来”,体现了一种“徽骆驼”的精神和品质。

众所周知,徽商我国古代三大商帮(徽商,晋商,浙商)之一,其中发源深山之中的徽商最为艰难,但也正因如此就磨砺出了徽商坚毅不屈的“徽骆驼”精神,即辛苦便是快乐,越辛苦就越快乐,所谓的“苦中作乐不知苦”或许就是如此。而“便宜多自吃亏来”,自然也就是一种乐于奉献的精神,自己吃亏看似成全他人自己不得利,但其实长远来看“占便宜”的还是自己。另外,这幅对联背后还有一个问题,也值得我们去深究。

如果您仔细看,就会发现对联的问题所在,其中上联的“快”字少了一横,“辛”字多了一横,下联的“多”少了一点,“亏”字多了一点,也就是这副对联上有4个“错别字”。据当地居民介绍,这叫“快乐少一点,辛苦多一点,吃一点小亏,多一点福分”,同样也体现了一种“徽骆驼”精神,但除此之外它还有一种更合理的解释。

有些好较真的书法家表示,对联上的字并没有写错,因为“快”字是行书,这种写法叫做“笔断意连”,说得更直白一点这就“连笔字”,古代的很多书法作品都这样写。“辛”字之所以多了一横,这也是古代的一种写法,比如“辞”在书法作品中也都是两横。“多”字看起来少了一点,但其实也是行书的连笔省略,如果加上一点就不叫行书,而叫楷书了。“亏”在对联上是繁体字(虧),古人常将右边的“亏”写成“兮”,从而看起来像多了一点。

可是很多游客,却不同意书法家的解释,毕竟不管写得多好,都没有微商做得好。

看到这里,或许您已经明白了“西递第一联”背后的深刻含义,以及瑞玉庭主人的人生价值观。其实,不管我们现在的人怎么解读,这幅对联反映的都是徽商的“徽骆驼”精神,而这也正是如今社会所缺失的一种精神品质,需要大力地弘扬,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早日实现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中国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