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初传奇人物张咏二三事

 麻雀爱读书 2020-05-21

张咏(946年-1015年),字复之,自号乖崖,濮州鄄城(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人。

张咏年轻时学习击剑,为人慷慨,爱说大话,大概那时他的志向是做一个侠客。有个士人在外地做官,亏空公款,受到仆人挟制,若不将女儿相嫁,便要出去告发。这个士人无计可施。张咏在旅店遇到他们,知道了这件事。就假装借这个仆人为自己驾车,到树林中无人之处,挥剑便将恶仆杀了。他曾对朋友说:“我幸好生在太平盛世,得以读书自律。不然的话,就不知道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了。”

张咏在三十四岁时中了进士,走上了仕途之路。

在宋太宗时,蜀地王小波、李顺起义,宋太宗命他任益州(原来的成都府,治所在成都)知州。他到成都后,激励将士出征讨伐叛贼余党,并极力安抚蜀地人民。在这之前,蜀地军队的粮食都是由陕西征发百姓运输的,既劳累百姓,运到的粮食也不足以供应军队。张咏察访得知民间苦于盐价太贵,但私人库存粮食还有积余,于是降低盐价,准许百姓可以用米换盐,百姓争相趋事,没过一月,得到好米几十万斛,军士们欢呼腾跃。

当时,王继恩是讨伐叛党的将领,这个人是个宦官,因为曾经拥戴宋太宗即位,很是得宠。他手下的士卒仗恃权势抢掠百姓财物,有人向张咏控诉,张咏告诫说:“抓到后就捆绑起来扔到井中,不要押解前来。”官吏照张咏的话做。王继恩不敢记恨,他的部下也有所收敛了。宋太宗听说张咏的作为后,高兴地说:“张咏这个人没有什么事不能了结的,朕没有忧虑了!”

张咏在蜀地时,为人民做了很多事,恩威并施,蜀人既敬畏又爱戴他。人们争相传播他的故事,甚至还把他的故事刻成书来卖。

后来,张咏任杭州知州。有户人家的儿子和他姐夫争家产。姐夫说,岳父去世时,这个儿子才三岁,岳父委托自己管理家产;而且立下遗嘱,儿子长大后,岳父的家产十分之七归自己,十分之三归儿子。张咏看完遗嘱,要来一杯酒洒在地上,然后说:“你岳父是个聪明人,因为儿子年幼,所以托付给你。如果将财产的七份给儿子,那儿子就会死在你手里了。”下令把七份给儿子,三份给做姐夫的。

张咏性子急躁,传说有一次吃馄饨,头巾上的带子掉到了碗里,他把带子甩上去,一低头又掉了下来。后来带子几次三番地掉入碗里,张咏大怒,把头巾抛入馄饨碗里,喝道:“你自己吃个够罢!”站起身来,怒气冲冲的走开了。

还有一次,有个小吏触犯了张咏,张咏用木枷把他锁住。小吏愤恨地说:“除非杀了我,否则这枷锁永远不脱去!”张咏立刻斩了他。

像张咏这类人应该是可忠可奸的那类臣子,事情做成了,就成为名臣,被百姓传颂;如果有一件大事做错了,就会成为罪人,他的很多行为就会换一种色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