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骊山晚照

 石榴花文艺 2020-05-21

品骊山晚照

文/冯赤

“骊山晚照光明显”是关中八景之一,名闻遐迩。它究竟是怎样一种情景呢?


骊山晚照,是在夕阳晚照下,经骊山反射的一种光与色的景致,它在不同的条件下,就会出现不同的景象。游人将在不同的角度,以各种不同的感受来体会骊山晚照色光奇幻的景色。

骊山晚照究竟在何处?这得从骊山地理环境说起。从骊山的地形看,骊山西绣岭第三峰的断层北麓处,为一转折,南折面西而去,然后向西南成阶梯形延伸渐成缓坡,每当夕阳西下,太阳光正好照在这一正向西北的山坡上,形成鲜明的反照,便把整个山坡照个通明,给骊山披上辉煌的盛装。一时之间,楼殿亭台,崖壁幽谷,苍松翠柏,折射着太阳的金光,金黄、火红、或橘红,各呈异彩,景象万千,使人陶醉,使人迷恋。清代杨鼎明有诗,专写骊山晚照,他赞道“丹枫掩映夕阳残,千壑万声画亦难。此是骊山真面目,一生能得几回看。”

然而,骊山晚照的景色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刻,不同的地方和太阳光照的不同角度,天空云彩的不同条件以及游览者所处的不同位置,都会出现不同的景色,甚至欣赏这一景色的人们的不同情绪,也会使此景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夏日午后,骤雨初霁,山上石润木荣,青翠欲滴,空中浮云欲收,水气空濛,夕阳凸现,彩虹满天,其射斜之阳光经过山上景物的反射,顿时异彩纷呈。你此时站在山北偏西稍远的地方遥望骊山,会有一种明丽清晰、沁人心脾的美感。明代刘储秀的《骊山晚照》诗,就是选择了一个最佳角度来写的,他做了全景的描写“由来骊山多奇峰,一望岚光翠且重。复此斜阳相掩映,红云万朵照芙蓉

我品味着刘储秀的诗,曾站在骊山西十余里,古镇斜口稍东遥望骊山,映入眼帘的五个山头,洽成莲花瓣状,正像诗末尾把骊山比作芙蓉。骊山怎么像芙蓉呢?这就是“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道理了。在某个角度观览晚照恰到好处,此时的骊山变成一朵出水红蕖,娇艳欲滴,确实是天国仙境的景象。

清人朱集义的《骊山晚照》一诗这样写“幽王遗恨设荒台,翠柏苍松绣作堆。入暮晴霞红一片,尚疑烽火自西来。”诗人把历史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事件和骊山晚照连在一起写,激发想象,使人们联想到当年美人一笑,犬戎入侵,骊山被烽火照红的情景,既道出了眼前的美景,又抒发了怀古之幽思
 


“夕阳无限好”,是为历来人们交口称赞的美景。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骊山的夕阳晚照,令人神往。来临潼旅游的客人,尽量不要错过“一生能得几回看”的绝佳机会。



作者简介:冯赤,1942年生于陕西临潼。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等10多个国家级协会会员。1959年开始发表作品,到今天,出版各类作品集75部,其中散文集30部,诗词集30部,小说集12部,发表出版作品约2000余万字,很多作品获得全国奖项,被很多单位聘为特约作家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