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23临潼长安诗歌音乐雅集精彩回放

 石榴花文艺 2020-05-21

623临潼长安诗歌音乐雅集花絮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6月23日的雅聚已经结束两天,但总有种曲终人未散的感觉。来自于现场互动共兴的和谐画面,一是长安文艺界人士的精彩演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是两地互动交流如久别重逢的亲人,让人感动,心生温暖。

活动正式开始,“石榴花文艺“”编辑王?用了特别动情的开场白,来引出今天的活动主题。“石榴花文艺”主编做了诚恳的道歉,做了真诚的致谢,说明了此次活动的契机和策划动机。

    首先,发自内心地对大家的到来说声感谢。一谢大家放弃周末的休息时间,放弃陪伴家里人的时间,从四面八方赶来支持“石榴花”。“石榴花”到今天,想起王校长给我挖的坑,想起我自己将坑越挖越大,所以我现在的头也好大。石榴花开的日子,我们的群友问我,“群主,啥时搞活动?”我开始筹备活动的时候,有文友说,“自己拿钱赚吆喝。”我说,我只是兑现“石榴花”创建的诺言。我们都不给自己吆喝,谁给我们吆喝?”

    “做人好难。”这话是刘晓庆说的,不是我说的。但她说到我的心坎上了。没人的地方有过不去的坎;有人的地方,更有因利益和出发点的差异,造成的人难。但我们还得向前,背负父母家庭甚或更大的社会责任忍痛扛难,负重向前。

     所以,二谢大家一直以来鼓励和支持“石榴花”,让我不得不每天考虑明天的推文。正因为有了这份自找的苦,让我练就了一番小王的“火眼金睛”,最早写文章,黄老师总提醒我改“的地得”,现在看文章,看不见正确的字,错别字一下就看见了。真不知是喜是忧,但是,我是真的很少犯“的地得”的错误了,这也是一种进步。

    人的进步可以是方方面面的,埙,这种古老的乐器,因为很多年前受邀给临潼区文化馆写过非遗的材料,里面有关于埙的历史以及在临潼的传承,从而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可能共同的兴趣会给人共同的磁场,我很早因为张军峰老师的文章认识了左明新先生,见第一次面就有老朋友的感觉,他很纳闷我为什么知道他,直到今天,现在我说完这句话才暴露了答案。这也是文字的功劳、文学的魅力、艺术的伟大。我们因为共同的读书写字,相识相知。艺术是相通的,当我了解高博校长在临潼也吹埙的时候,忽然产生让他们认识,而我们沾光欣赏的念头,便增添了此次聚会的新主题。

活不多说,将时间留给大家,让我们期待大家的精彩。最后祝愿我们每个人在今天有轻松、有快乐甚或有收获。在以后的日子因文学情怀而充实,因艺术人生而精彩。

长安作协主席张军峰先生介绍了长安的嘉宾,除了朗诵艺术家青山、周小良老师,还有诗人李洁、作家张立、王选信、王长安,他们都在自己的文学领域发挥了不可估量的引领作用。张军峰先生引领的长安文坛成为古城西安近十几年来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他依然谦虚地说,此次是学习来了。他集才气、英气、精气于一身,成为我们仰望的文学引路人。

左明新先生带着终南埙社的埙乐来了,带着他最心爱的埙来了,却一直强调临潼才是埙的故乡,他们虽然成立的早,但市面上百分之八九十的埙来自临潼,宣传和普及这一古老乐器,体现作为埙代言人的责任和担当,当他把一首《送你一个长安》送给大家的时候,我们的摄影师都在说,左老师乐声一响起,他想静静地听一会,太让人陶醉了。左老师把对埙乐的热爱融进了骨子里,所以才能吹出和音乐合二为一的效果,而不是单纯的通晓技法。所以产生“绕梁三日不绝于耳”的美妙效果,让在场的每一个人享受到来自这种7000年前古乐器的魅力熏陶,大家多次为他的演奏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临潼思源埙社的几位老师说,更是带着虔诚的学习态度来参加这次聚会。当高博老师上台介绍他们的时候,每个人都很谦虚,但是对于我们这些门外汉来说,依然是一种视听上的享受,但是高校长的气场,让会场的每一个人没有了生疏感,他们真像老朋友见面,拉着手诉说着如同“相见恨晚”的情感,又表达一切都刚刚好,不早不晚,缘分上我们相遇相知,往后余生,不欠沟通。人亲不亲,行亲。所以两地的埙友立刻就成为了一家人。

在场的每一个人似乎都被这种热情感染,所以当临潼作家黄伟兴讲起很多年前我们去长安,仍然记忆犹新,强调临潼规模小、场地小,但热情和诚恳是一样的,愿大家在此都过一个难忘的周末。

路好了,朋友来了就更方便了。“石榴花文艺”编辑柏泉老师,马上回去就填写了一首词,在群里产生了共鸣。

朋 友 来 了

作者:柏泉

翻开的日历告诉我,朋友来了,

于是今天就有了,亮堂堂的盛装。

初晴的太阳告诉我,朋友来了,

于是阳光就有了,喜洋洋的欢畅。

一阵阵鸽哨告诉我,朋友来了,

于是蓝天盘旋着,和平鸽的飞翔。

一朵朵白云告诉我,朋友来了,

于是白云飘动着,好日子的吉祥。

朋友来了,来的那样热烈,

每个节目都是隆重的登场。

朋友来了,来的那样从容,

每个身影挺起自信的胸膛。

朋友来了,来的那样诚挚,

每句话语发自火热的心房。

朋友来了,来的那样惊喜,

每张照片都有幸福的脸庞。

年过七旬的王嘉民老师,就是书写“石榴花文艺”题头的王老师,他朗诵了自己谱曲填词的词曲助兴,专业的诗词歌赋知识,给了我们更高级的享受。

还有太多令人感动的瞬间,汉中市作协副主席周吉灵先生,听说“石榴花文艺”要举办此次雅集活动,还在北京就答应回来参与,那些因为文字,因为文学所产生的友谊和温暖,让我们终生难忘。就连“秦诣文化公司”的老板娘都被我们感染,在席间为我们赠送了自己的拿手秦腔,也受到了大家的吹捧。我们的文友会后依然在群里热烈讨论。


当然,作为主办方,此次联谊还有这样那样的漏洞,为此深表歉意。期待下一次的更加完善。感谢协办方长安作协、终南埙社、思源埙社,感谢提供饮品赞助的丹若尔石榴酒业有限公司,感谢西安商报、健康导报、临潼区融媒体中心人文临潼报。特别要感谢郭秀云老师、黄伟兴老师、姚爱娟老师、贺超、王晶等个人对“石榴花文艺”这次活动所作出的帮助。以及所有关注、鼓励和支持“石榴花文艺”文学平台发展的各路方家,因为你们,“石榴花”才有今天的蓬勃发展,开遍骊山脚下,开在骊山脚下及秦岭南北人们的心中。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只愿余生与开心为伴、与积极为伍,与懂你的人群在一起,与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慢慢享受生活的优雅和芬芳,彼此成全,各自欣喜。这就是此次聚会的一点感念,也分享给大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