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乌兹别克斯坦|包容万千的古城布哈拉(5)

 gs老张 2020-05-21

 标题就是我对布哈拉最深刻的印象之一。同样曾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布哈拉古城比希瓦古城要大得多,但时间紧凑的话,一个整天也可以走完主要的景点。

7世纪,随着伊斯兰教开始在布哈拉传播和盛行,布哈拉兴建了上千座清真寺、神学院,是当时著名的伊斯兰教学术重镇。布哈拉保存了许多中世纪时期优秀的建筑,如夏宫(没去,因为LP没介绍)、雅克城堡、萨马尼皇陵、波依卡扬广场、乌鲁别克神学院、米里-阿拉伯神学院等,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我们从下榻旅馆的醒神早餐打开全新的一天。还没出旅馆门,已经拍了好多照片。乌兹别克斯坦的碗碟茶具成套出场,花色颇有自己的传统特色,常见的是靛蓝色,后来见到过一次朱红色。

乌兹别克斯坦|包容万千的古城布哈拉(5)

乌兹别克斯坦|包容万千的古城布哈拉(5)

乌兹别克斯坦|包容万千的古城布哈拉(5)

走出旅馆,就是一条古老的水渠,里头的水早已被抽干。顺着水渠走上几步,就进入了布哈拉的古城范围,仍留有许多漂亮的水池。作为过去驿站的休憩中心,一些精明的饭馆就建在水池边上,绿幽幽的池水和水中的神学院倒影,营造出桑树成荫的绿洲景象。这其中以1620年建造的里亚比豪兹(Lyabi-Hauz)为佼佼者。

白天平静,垂柳依依,一座骆驼铜像是为代表;下午会有喷泉助兴;夜晚经过时,霓虹闪耀,音乐有点吵闹。今天一样吸引了大量游客,一边赏景一边用餐,心甘情愿地被昂贵的菜价宰上一刀。

乌兹别克斯坦|包容万千的古城布哈拉(5)

乌兹别克斯坦|包容万千的古城布哈拉(5)

布哈拉(Bukhara)总体上是一座饶有趣味的古城。趣味性就体现在它的与众不同上,可以称之为“包容”,比如,怀抱羊羔的孔雀形象和人脸图案,开诚布公地展示在神学院的外墙花纹上。由于伊斯兰教禁止任何形式的偶像崇拜,所以在一般清真寺的装饰上都是花卉图案,看不到描绘具体的生物形象,更不要说人脸图案了——在伊朗见到先知的头像以光环或空白替代之,所以当在布哈拉亲眼看到这种具象化的图案,还是比较惊讶的,这在某些穆斯林地区是不可想象的。

纳迪尔-迪万别基神学院(Nadir Divanbegi Medressa)的前身是一家商旅驿站,后来在1622年改为神学院。不知是不是这就成为了可以容纳孔雀和太阳人脸等装饰存在的理由。

我们对神学院有些审美疲劳,进去稍微看了看就出来了,里头是千篇一律的工艺品摊档。倒是神学院前面的绿地有一尊雕像引起我们的注意,那骑驴的样子,令我不禁联想到我们这代人小时候最为熟悉的动画片形象——阿凡提。难道布哈拉和阿凡提有关吗?这个问题先按下不表,下篇再说。

乌兹别克斯坦|包容万千的古城布哈拉(5)

乌兹别克斯坦|包容万千的古城布哈拉(5)

而布哈拉的“包容”还体现在其他方面,比如一些伊斯兰建筑至今还能见到最早拜火教的痕迹,这一点上估计可以溯源历史到波斯(伊朗)。这座清真寺现在是一座地毯博物馆(Maghoki-Attar & Museum of Carpets),不再具清真寺的功能,位于一个下沉空地中。它是中亚地区现存最古老的清真寺,门楣上隐约可见蓝色,从最早9世纪修建的建筑立面到后来16世纪重建时添加的其他元素。它不加修饰的外观,显得十分质朴,也有了岁月的力量。Magoki Attori的原意是“草药师的坑”,因附近的香料市场而命名,是香料商人们修建的清真寺。柱子上覆盖着赤土陶瓷板,以几何和草药的图案加以装饰。

1930年前后,考古学家从掩埋在沙子里的清真寺的地下,发现了拜火教和佛教寺庙的部分遗迹。拜火教曾流行于波斯。这部分考古发掘现场在寺内引起了游客们的好奇。走上楼梯,能看到拜火教的遗址。当然,现在不可能再有不灭的火焰。

更有趣的是,据说直到16世纪,布哈拉的犹太人都在晚上把清真寺用作聚会的场所(犹太会堂)。这是怎样的一座建筑,竟然在不同时期留下了拜火教、佛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的痕迹。多元文化的共生,可是令内部的地毯展览黯然失色了。

乌兹别克斯坦|包容万千的古城布哈拉(5)

乌兹别克斯坦|包容万千的古城布哈拉(5)

乌兹别克斯坦|包容万千的古城布哈拉(5)

乌兹别克斯坦|包容万千的古城布哈拉(5)

乌兹别克斯坦|包容万千的古城布哈拉(5)

乌兹别克斯坦|包容万千的古城布哈拉(5)

乌兹别克斯坦|包容万千的古城布哈拉(5)

乌兹别克斯坦|包容万千的古城布哈拉(5)

乌兹别克斯坦|包容万千的古城布哈拉(5)

在里亚比豪兹的南面是犹太社区。大概从12世纪开始,布哈拉地区就有犹太人居住。目前尚有数百犹太人生活。与犹太社区划区共存的生活状态,我在摩洛哥的一些老城也见到过。

我们经过一个小水池,打算就着良辰美景,美美地喝上一壶茶休息一下。可是睡眼惺忪的小哥走出来,特地告诉我们茶馆还没开门,要茶水没有,想坐的话随意,坐多久都行。只好起身走人。

乌兹别克斯坦|包容万千的古城布哈拉(5)

乌兹别克斯坦|包容万千的古城布哈拉(5)

乌兹别克斯坦|包容万千的古城布哈拉(5)

我们的逛行路线上,依次穿过了三座带穹顶的室内集市Taki-Sarrafon、Taki-Telpak Furushon和Taki-Zargaron。它们是步行道路的十字路口,人流汇聚的地方,正好利用起来形成了小型的市场。它们的名称不同,赋予的专门功能也不同,有的是货币兑换集市,有的是帽子集市,有的是珠宝集市。

今天看起来,三个室内集市长得大同小异,多以手工艺品为主,有花纹精美的铜盘,色彩斑斓的瓷瓶,手工精湛的织物。在靠近里亚比豪兹的一排临街商铺,我们找木雕工艺品过程中无意中推门而入,发现了《远方的家》摄制组拍摄过的手工艺人和作品。这家小店俨然已成为了中国游客的打卡地。

乌兹别克斯坦|包容万千的古城布哈拉(5)

乌兹别克斯坦|包容万千的古城布哈拉(5)

乌兹别克斯坦|包容万千的古城布哈拉(5)

乌兹别克斯坦|包容万千的古城布哈拉(5)

乌兹别克斯坦|包容万千的古城布哈拉(5)

乌兹别克斯坦|包容万千的古城布哈拉(5)

乌兹别克斯坦|包容万千的古城布哈拉(5)

乌兹别克斯坦|包容万千的古城布哈拉(5)

乌兹别克斯坦|包容万千的古城布哈拉(5)

乌兹别克斯坦|包容万千的古城布哈拉(5)

乌兹别克斯坦|包容万千的古城布哈拉(5)

虽然这两天已接连看了不下十座神学院,但是每见到又一处神学院,还是抱着“去看看有何不同”的心态,尽可能入内打量一番。乌鲁别克神学院(Ulugbek Medressa)和阿卜杜尔-阿齐兹汗神学院(Abdul Aziz Khan Medressa)相面而立,前者较后者更为浑厚,它是中亚最古老的神学院,建于1417年。作为神学院的典范,后来很多徒孙神学院都将其建筑奉为宗源,纷纷效仿而建。乌鲁别克是帖木儿的孙子,他主建了三所乌鲁别克神学院,另外两座分别位于吉日杜万(Gijduvan)和撒马尔罕。

走入庭院内,却发现年久失修,破败不堪,与外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乌兹别克斯坦|包容万千的古城布哈拉(5)

乌兹别克斯坦|包容万千的古城布哈拉(5)

乌兹别克斯坦|包容万千的古城布哈拉(5)

乌兹别克斯坦|包容万千的古城布哈拉(5)

个人更偏爱阿卜杜尔-阿齐兹汗神学院,因为它未经大规模修复,除了蓝色,还运用了大量的粉色调,而且是另一座描绘了动物的神学院,更加带有几分神秘之处是祈祷室内的一处小小“叛逆”——据说阿卜杜尔-阿齐兹汗偷偷将他的样子嵌入了面向圣城麦加的壁龛之中。掀起一个小摊贩挂得琳琅织物后,从老板娘手中买过门票。她英语还行,也没什么生意,便指引我们来到祈祷室。从工作人员手中翻出一本翻印的画册,经她指点迷津,上面的图案清晰地呈现出一个人像。当然,从现实存在的壁龛中,是无论如何也看不出究竟的。

乌兹别克斯坦|包容万千的古城布哈拉(5)

乌兹别克斯坦|包容万千的古城布哈拉(5)

不知道是后期氧化的作用,还是原本运用了大量的红色,穹顶天花的颜色虽然大部分剥落,但呈现出一种晕染的效果,像是一朵朵花开在了迷蒙的水雾中。

因为我们买了门票,她便欢迎我们走进空荡荡的庭院去看看。这里没有被手工艺品摊档占据,散发出淡淡的书卷气质。

乌兹别克斯坦|包容万千的古城布哈拉(5)

乌兹别克斯坦|包容万千的古城布哈拉(5)

乌兹别克斯坦|包容万千的古城布哈拉(5)

乌兹别克斯坦|包容万千的古城布哈拉(5)

乌兹别克斯坦|包容万千的古城布哈拉(5)

乌兹别克斯坦|包容万千的古城布哈拉(5)

乌兹别克斯坦|包容万千的古城布哈拉(5)

乌兹别克斯坦|包容万千的古城布哈拉(5)

乌兹别克斯坦|包容万千的古城布哈拉(5)

乌兹别克斯坦|包容万千的古城布哈拉(5)

这天的傍晚,我们最后去了伊斯马尔-萨马尼陵墓(Ismail Samani Mausoleum),在那里看了一会儿日落,享受了一段宁静时光。它座落在萨马尼公园内,我们从古城的雅克城堡走去公园,花了一点时间,而且我们都有点累和饿了。

路上遇见了大方优雅的波洛-哈兹清真寺(Bolo-Hauz Mosque),建于1718年。它的色彩运用,显然比一般的清真寺或者神学院更为丰富。它的前方是一个大水池,整体结构让我想起伊朗设拉子的四十柱宫。有个说法,布哈拉的文化受波斯文化影响较深。

乌兹别克斯坦|包容万千的古城布哈拉(5)

一进公园的大门,我们便迷失了方向。起初走到的一个建筑,并不是图片上的样子。直到我们走入一个看起来像是公园办公室的地方,找到一个工作人员给我们指明方向。

乌兹别克斯坦|包容万千的古城布哈拉(5)

乌兹别克斯坦|包容万千的古城布哈拉(5)

乌兹别克斯坦|包容万千的古城布哈拉(5)

终于发现了图片上的建筑实物。我们遇见了上午的同胞团,他们请了一位懂中文的当地导游,正在讲解。我们翻看他们的照片,获悉陵墓的最佳拍摄角度。在陵墓前有个水池,清亮的天色,水中是盈盈的倒影。这陵墓完工于公元905年,是布哈拉最古老的穆斯林纪念建筑。陵墓为萨曼尼王朝的创始人及后代所建,就在建筑内部中央,陈列着早已空去的石棺柩。

皇墓完全以原色砖盖成,共二十二种砖块堆砌方式,形成墙面特有的花样,别有韵致。听到那位懂中文的导游解说,这里曾经也是拜火教神庙,正方形的结构。皇陵因为早期曾埋藏于地下,避过蒙古西征大军的摧毁,成为中亚建筑的珍品。萨曼尼陵墓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精美的“珠宝盒”,原因是其紧凑的尺寸以及其复杂优雅的烤砖装饰、精确的数学计算比例和规律的图案花纹。

乌兹别克斯坦|包容万千的古城布哈拉(5)

乌兹别克斯坦|包容万千的古城布哈拉(5)

乌兹别克斯坦|包容万千的古城布哈拉(5)

乌兹别克斯坦|包容万千的古城布哈拉(5)

我们出于敬畏,并没有拍照,只是坐在窗边,抬头细细看着光影在砖石上的移动变幻。

本来说回程叫部出租车,结果小伙伴们走着走着,脚下又发了力,一路欣赏着火烧云的美景,又走回了古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