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雅斋

 七烟 2020-05-21

“書雅斋”是广州一位年轻收藏家的斋号,斋主黎雄斌被誉为继“香雪庄”的陈之初、“袖海楼”主杨启霖、“虚白斋”的刘作筹之后,最为引人注目的年轻收藏家。前面三位藏家不是殷实商户就是银行家,也已作古,但收藏家风范与优雅生活态度至今仍被传颂,是“雅好收藏”的极佳典范。

黎雄斌是新生一代藏家,无祖业传承也无企业奥援,纯靠兴趣放弃摇笔杆的卖文工作,一头投入字画、古玩收藏。他常自问:“我是靠卖买过日子的人吗?”十余年积蓄收藏名人书画两千余幅、官窑陶瓷一百余件、铜器藏品十余吨、数千件雅玩杂件。

中国雅昌网专访收藏家黎雄斌
记者语: 年轻收藏家黎雄斌的收藏经验十分丰富,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按照他的讲法:他是从书本上学一些(别照搬);从专家那学一些(别全听);从博物馆那里学一些(别完全限制住自己眼光);从藏友那里学一些(不要人云亦云,盲目听信),把这些有用的知识装在自己的头脑里揉揉、分析判断,最后变为自己的知识。这是黎雄斌的收藏学习经,他不仅勤奋学习,还善于思考,加上多年的收藏经验,使得他拥有一套自己独特的收藏理念。
中国雅昌网:您收藏有多长时间了,最初是因什么与收藏结缘的?
黎雄斌:要说非正规的收藏,是在十几岁的时候,喜欢收藏一些铜钱、邮票、烟盒、糖纸之类的,正式迷恋收藏,是2006年至今快10年了。2006年在广州工作的黎雄斌一个偶然的机会下班回宿舍时,在路边一收废品的阿姨摊位发现了一尊十慈祥铜佛像,由于信佛的原因在摊位上久久不愿离开,上前咨询后100元成交这尊佛像。后经专家鉴定为明代产物,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走上了收藏之路。
中国雅昌网:知道您收藏了很多清代瓷器精品,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清代瓷器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去辩伪?

黎雄斌:有关清代瓷器的书籍太多了,大部分内容大同小异,天下书籍一般抄嘛。也有少量代表作者自己想法的理论书。他们或者是文博方面的学者,或者是有一定收藏经历的藏家。他们的理论,有时与传统文献在某方面有异,有时甚至截然相反,这些理论,对中华文化的不断丰富,不断更新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试想,随着古文化的新发现,必然会修正一些传统理论,不然社会怎能进步?最近曹操墓的发现和论证就是最好的实例。
我看过很多清代瓷器的书籍,从中得到了丰富的中国瓷文化知识,对我的收藏起到了重要帮助。但我对收藏有着自己的理念,我常笑谈:从书本里偷些知识;从专家那里偷些知识;从博物馆偷些知识;再从藏友中偷些知识,一起放在自己的脑壳里揉几遍。结合多年来自己的藏品和收藏经验,形成本人的收藏理念。只有这样,才不会被一些书本理论及人言套上紧箍。
下面简单的说下我对清代瓷器的认识,绝大部分是自己创造的理论:
一、 清代瓷的品种
其釉色主要有:青花、黄地青花、豆地青花、蓝地青花、青花加彩、青花釉里红、豆青地青花釉里红、白地粉彩、色地粉彩(如红地、黄地、蓝地、茶叶末地等)、五彩、珐琅彩、斗彩、洋彩、绿彩、红彩、黄地绿彩、绿地黄彩、绿地紫彩、郎窑红、缸豆红、墨彩、古铜彩、金银彩、乌金釉、釉下三彩、金彩、窑变花釉,还有祭红、胭脂红、珊瑚红、天蓝、豆青、粉青、仿龙泉、仿官、仿哥、仿汝、仿定、仿钧、茶叶末、孔雀绿、黄釉、酱油、瓜皮绿、松绿以及仿石、仿木纹、仿漆釉等。
器型主要有:盘、碗、筷、杯、碟、瓶、罐、缸、盒、尊、盆、盂等器形,每类均有无数种造型。尤其是瓶、罐、壶、尊等琢器,形制更为丰富。还有许多象生瓷、素瓷、摆件、立体瓷塑、转心瓶、镂空套瓶、交泰瓶等等。仅文房用品就多达十几类、不下百千种。

二、清代瓷的收藏
大家都知道,清三代的瓷器是人们最向往得到的,因为此三朝的瓷业达到了中华瓷文化的顶峰。这个时期的官窑瓷器从型、胎、釉、色、绘画、书法、烧制工艺上,都达到空前绝后的水平!但是,清代历经近三百年,各时期的瓷器制作水平相差极大,在浩荡瓷海中选择珍贵的、自己喜欢的宝贝,才是藏家的最爱!
我是这样区别收藏的,以清三官窑器和历朝精美官窑器为目标。
具体的审视方法用筛选法表达出来:
选精美瓷——看年代信息(非做旧的老化程度)——分清民窑与官窑——分清官窑与御窑——再分清御窑中的档次(可能享用者:皇上?嫔妃?太监宫女?再下等人?)——另有王府用瓷?朝官和省府官用瓷?
具体如何审视每件清瓷:
1、器型端庄,大的雍容华丽、小的玲珑精美;
2、看胎:现代胎:雪白,看细,摸挂手;清代官窑胎:白或稍黄,细,滑;清三上品官窑胎(含珐琅彩):白,细,玉质感,滑润。
3、釉亮并有老化感,开片符合年代久远特征;
4、手工绘画精美且自然流畅,用彩符合当朝颜料。
5、书法上乘,款识基本端正。珐琅彩和御用器的上品,款识非常端正,但不像印刷体呆板。
6、修足规整,不要强求一律为泥鳅背,有些大器、小盘、异型器等等的底足各有不同,但修饰工艺很棒!
三、清代瓷的藏品来源

1、撒大网,选好鱼。多走多看,多联系商贩,少买精买。
2、培养商贩,广泛的教与瓷器知识。选出几个有眼光的商贩交结朋友,好货多加些钱,不好的不要。永远扣留一部分货款,作为长久合作的筹码。
3、广泛查阅中国历史,了解各朝的大官、富商祖籍,增加寻宝概率。
4、没有丰富的收藏经验,不去拍卖会、古玩店、地摊进货。
下面我想通过几个故事,重点表述一下我对收藏瓷器的几点理解:
我曾在网上发了个帖,题目是:何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准器?
藏家和专家常说:唐代的器型应该是何种;宋代的底足该是何样;清代的纹式如何如何。 试问1000年后,那时的人们又会怎样评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瓷器?仅拿碗来说,会在网贴出多少造型多少底足?他们会因许多不同的类型,釉色,尺寸永无休止的、玩命的争论着。
如果咱们之中哪位能有幸活到那会儿,一定要代表我们好好的行使话语权,告诉那些无知的人们: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制造出千种颜色、万种器型的碗;
2.贡瓷无计其数(民间的比中南海的要多的多);
3.仿制了历史书上所记载的所有朝代的瓷;
4.至于胎釉型色工,连我们本代人都搞不清,你们就别瞎断了。
其他的……大家琢磨吧!
下面的三个故事一个是亲身经历的,两个是杜撰的。

故事一:
一日,约友来家赴宴,草草上了8盘菜。席中,细观盘,仅8个盘,竟有6种器型!底足也各不相同。于是乎,抬首问友:诸位可知吾家之盘何年代也?众人草草一观,言:都是当代的呀!
吾曰:本人何尝不知?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制造的!但是,五百年之后,此八盘只剩下一个,其它器型何人昭雪?那时的收藏家怎断代?另说,我家还有十几个盘;门口饭馆的盘更多;全国的饭馆和家庭中的盘、碗不计其数!该有多少器型?
尚若500年后的专家只认几种器型,祖国文化都将被砸!
朋友们首肯。

故事二:
百年后,一群藏友聚元青瓷馆开研讨会。 见数万件千形万状、琳琅满目的元青花,议论纷纷。 有兴高采烈者;有低首沉思者;有举指称赞者;有摇头深叹气者……
甲曰:此馆所藏乃世界之冠!赛卢浮、超大英、胜老美、毙东京!
乙曰:能有今日盛况,全靠百年前,众多有识之士举旗,造瓷界反,革元瓷命。顶逆流、排非议,翻古来瓷冤案,拨 元青花迷团,为眼前这些宝贝平了反!
丙曰:非也!此馆所有元瓷均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由景德镇仿制的。那时已有无数古老理论捍卫者站起,反对那群瓷疯子的冒然举动。然而,他们不听古训、不顾风险、一意孤行,留下此堆破烂!
丁曰:汝非也!二十世纪确有满天遍野的仿瓷,但的确也出现了很多的元代真物!若墨守成规、因噎废食,无数古瓷将被砸,更多宝贝将外流!岂不犯了灭祖亡文明的弥天大罪?!
馆长见状,说出一番话:
百年前评论瓷真伪时,和现在一样。
因为民国仿了一批清三代瓷,所以凡见清味者,通称民仿清!使得很多清三代精瓷含冤排进民国队。教训深刻,此时怎能重演?当初因百年前有仿清,就否清三代。现在因百年前有仿元,就否元青花?
大家都觉醒吧!不要让愚昧灌入脑!
故事三:鉴瓷

三十世纪一日,吾出差至南方某市。空闲,逛地摊。突然眼亮,见一瓷碗,忙拿起细观:宋型、青花釉、底书纪念2008年北京奥运会景德镇特制。甚喜!讨价还价,拿下,兴冲冲回京。见“专家”,奉上求审。“专家”隔数米,未上手即断:此碗为宋之物!
吾忙翻碗底曰:“此有2008年款”。“专家”面带慍色:“莫顾款,且看型”!随指身后架上一堆华碗。吾辩:“许是中国当时仿宋”?“专家”怒:“吾说真即真,吾道假即假,休多疑”!
我无语,气出一屁,味难遮“专家”言。只得望空长叹:千年已过,伪专家为何不绝?
中国雅昌网:除了瓷器,知道您对寿山石也很有研究,您认为平时应该怎样对寿山石进行保养呢?寿山石的真伪又应该从那些方面来辨别?

黎雄斌:寿山石的保养是个重要问题。很多藏家因为没有掌握好正确的保养方式,而毁坏的石头。北方藏家比南方的更要注意石类的保养。
此类文章很多,大同小异,我就图省事转来一篇吧!
寿山石的保养是寿山石收藏的一个重要课题。虽然寿山石天生丽质,在自然状态下,石形不易变,石色不轻改,但是,从阴暗的地底深处到暴露于阳光灿烂的世界,要保其天生丽质永驻人间,依然要涉及养石和护石这个话题。

山石属叶腊石,质地滋润,富有光泽,硬度较低。一些品种在开采时,因爆炸震动,结构遭受破坏,多裂纹、裂格,如果不善加养护,日久天长就会枯燥易损,因此,自古以来就有以油养石之风。
寿山石的养护虽然简单方便,易于操作,但也不是没有忌讳,因而不可随意处置,同时不同的石种有其不同的特性,所以养护也要因石而异。
首先,保持润泽,切忌高温。寿山石最忌干燥、高温,养护的关键要注意保持润泽。不论原石还是雕品,都应该避免阳光曝晒和高温环境。新采的矿石不可长期放在山野或室外,要及时藏在地窖里或阴湿之处,时常洒些冷水以保润泽。
其次,开料水磨,谨防燥裂。以水锯、湿磨为上,如须在砂轮上打磨,则应预备清水一盆,待石料磨擦发热时,及时用冷水降温。
第三,原坯石料,木盒装放。经过去皮、除污、清杂质,制成原坯后,应分出品种、档次和块度,置放在木质盘盒之中。块度大且石质粗者,只需将木盒放在阴湿处保存即可。如属高档石料,块度小者,最好浸入盛满植物油的瓷盆里。如果块度较大,为节省油料,也可将石坯沾油后用透明纸包裹好,放在阴湿处。
第四,雕刻成品,除尘保洁。经过雕刻加工的寿山石雕成品,适宜陈列室内。石表被灰尘、污物沾染时,只要用细软的绸布轻轻擦抹、即可恢复光彩。寿山石硬度低,约在摩氏二至二点五度之间,切忌用金属片或其它硬物修刮。
第五,印章摆件,适宜摩玩。寿山石印章和小摆件,最好经常用手摩挲抚玩,使石面附着一层极薄的手油,这样,久而久之,石质便会古意盎然。平时放置锦盒之中,也最好薄擦白茶油或橄榄油,让石表吸透油质,变得更加洁净莹澈。
第六,打蜡油养,因石而异。打蜡、油养是寿山石养护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并非所有的寿山石都可以不假思索地油养。不同品种的寿山石,保养方法是不尽相同的。

田坑石,温润可爱,石性稳定,无需过多抹油。时常摩挲把玩,既能养石,又可养性。
水坑石,质坚通灵,以色清为贵,只要经过认真打磨揩光,不受硬物碰击,即可保持晶莹,不必时常擦油。
山坑石中的高山石,质细而通灵,石色丰富,鲜艳多彩,但是石质稍松,每遇炎夏酷暑或秋冬气燥,表面容易变得枯燥,甚至出现裂纹,色彩也变得黝暗无光,所以人们从给它起了个很恰当的外号,叫“财主石”。使用这类“财主石”刻制的雕刻品,保养方法颇讲究,一般以油养为上。其方法是:先用软刷清除石表灰尘,如果油污很厚,难于清除,可先用温碱水冲洗,直到完全干净。待干燥后,再用脱脂棉花团包裹细绸布,蘸少许白茶油涂擦各个部位,即能使石质复发光彩。上油后的石雕品要陈设于玻璃柜中,或加玻璃外罩,减少灰尘沾染,同时还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或长时间强烈的灯光照射,以防石质变燥。此外,为了保持其润泽,还需在附近放几杯水让水蒸发,增加周围空气的湿度。

有些石种不宜采用油养法,如芙蓉石洁白细嫩,沾油则渐灰暗,失去光彩,所以,切忌与任何油质接触。平日抚玩,也应保持手掌干净无油污。如果放在洁净的脸庞或鼻翼两侧轻擦,让微量的脂肪油保养,最为适宜。寿山石中的老岭石、柳坪石等不通透的粗质石,刻制成雕品后,外表最好进行一次上蜡揩光技术处理。经过打蜡后的寿山石,石性稳定,无需再进行油养,但珍贵的寿山石切忌随意加热和打蜡,不然有失“石性”。
第七,精选油料,切忌随意。提到寿山石的油养,很多人往往不重视保养油料的选择,任意提取油脂进行擦抹,有时甚至用猪油、牛油等动物油,或含有化学挥发剂的香油、护发油等,这些油料不但不能起到保养石质的作用,长期使用反而会使石质遭受破坏。

保养寿山石最理想的油料是陈年白茶油。茶油经过一年以上时间的沉淀,其上层白色透明部分,清洌不腻,是寿山石保养的理想油料。其次是花生油、芝麻油,但这两植物油色浊性浮,容易使石色泛黄而无光。
至于寿山石中争议最大的品种——田黄,我想在另一个机会中阐述自己的观点。
中国雅昌网:请您给我们介绍几件您得意的藏品?

黎雄斌:有几件清三代的珐琅彩是我最喜欢的藏品。还有几块田黄,尤其是一块清代的白田,是我最心爱之物。它现在放在上海浦东博物馆展出。
中国雅昌网:请您结合您这么多年的收藏经验,给新入藏界的朋友们一点建议,怎样才能走好收藏之路?
黎雄斌:收藏道路上,学习是重要的,而学习的第一个渠道,就是各类的收藏知识文章、文献、工具书。其它的还有,专家的教诲、藏友的知识、博物馆的实物、市场上的摸打滚爬……。

书籍,给我带来无限知识,使我在收藏中寻到不少宝、捡了很多漏。同时,因为书,也使我上了不少当、吃了很多药。细查因由,我对书的认识总结出三点:1、书里有很多绝对有用的知识值得学习、牢记。2、由于写书人的经历、经验、局限性、思维方式的不同,他们对某一事物的认识与论解各不相同(当然有很多共同点了)。3、书都是过去的理论形成,而随着新生事物的产生,有些书上的知识就显得过时,需要更正、补充、甚至于重新论证其观点,(如大量出土和传世品的出现,以及更多的、先进的仿品出现,完全超出了以往书本上的知识范畴)这才是唯物主义的探讨观。
最近十年,中国字画引人注目的所谓“海归派”画家作品,屡屡在拍卖市场创造佳绩。这些画家曾到过法国或日本,历经西风冶炼,又能以中国画为本,西画为辅,谱成东西融合作品,新颖又夺人眼帘,成功创新,受藏家高度肯定。

千年以来,中国水墨画伴着东方哲思体系的转变而发展,源远流长,积淀出独树一帜的审美视角与逸趣。
20世纪的到来,西洋船炮敲开中国大门,中国政治风向不变,艺术家们与社会时局互动进退,历经碰撞与交融,在吸纳、反刍、压抑、释放往来间,灵感深受启发,思想为之淬炼,酝酿出有别于传统的美学思想与潮流,其势锐不可挡。
上世纪30年代,首批留学巴黎归国画家,坐言绘画艺术迥然不同的创新观点,起而行“振聋发聩”之举,虽然意旨不一,实践有异,然而理想原则却和谐贯通。前辈先驱如徐悲鸿、林风眠等,皆倡议“取法西洋,纳为中用”,作画写文先后历时50余年岁月,影响中国水墨画格局深远,也是至今中国美术史的重要转捩点;从创作的媒材到形式面貌,从绘画价值到目的,这笔、墨、形、色……没有一个能忽略,也惟其如此经过反复尝试突破与调和,才知此道必行、此道不孤。
如今被称“海归派”诸大师背负留洋之名,回到中国,对20世纪的绘画发展,纵轴继承传统文化底蕴,横向反映时代特性,实为固立于传承本质上的革新与探索;无分文化优劣,只专注于视觉语言之精确,表现力道之完满,前辈大师各以开阔的眼界及胸襟,为中国传统水墨创作挹注生命力,使之饱满丰硕,继而异彩纷呈。

见证此一时期,中西合璧、破旧立新、继往开来的绘画新象,所藏已属稀珍至宝;数年的坚持与搜罗之路维艰,身处藏界蕉风椰雨的广州,更难得是那梳整汇齐之劳苦。《書雅斋》扛着藏界金字招牌,書雅斋主肩负传承中国文化步履的重责大任,可说是“任重道远”,实乃穗城之光。

浏览433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