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绿氧谷太极微言[12]

 至简瑜伽 2020-05-21

   绿氧谷主微群聊拳记录

关于虚领顶劲,历代拳家大都视为太极第一要,也多有论述。如'悬顶'说,'提顶'说,'贯顶'说,'蹭领'说,等等,这些说法练起来大都非过即不及,不利松活,弄得习练者无所适从。

我个人按康伟老师理法习练,感觉非常受用。简单归纳就是'头领、脊拎、尾垂、松胯、屈膝'十个字。其中脊拎,大椎穴、夹脊穴、命门穴,三点同拎,七分意、三分形,拎悬脊柱一条中轴。就像钓鱼时鱼漂悬吊着铅坠。只要身悬,内气自沉,整个身体也会自求平衡。

三点同拎如不好掌握,就放弃三点的概念,换成脊柱大梁拎悬拎松全身,更好操作一些。

太多人把虚领顶劲理解成单纯头上的事,甚至百会穴所谓'顶'上的事,这就是望文生义,或者叫'头疼医头'。虚领顶劲与气沉丹田,互为因果,相反相成。这足以说明虚领顶劲是贯穿全身上下的功能。也就是说,虚领顶劲是全身纲领,中轴建立,牵一线而带动全身,提拎而周身平衡,神升气沉,形成两夺之势,气顺劲生、内外兼及皆为功之要领。李雅轩先生对此所言:“上有虚灵之神,中有腰脊之功,下有丹田之气,三者合一,内外一体,动作无不适宜矣。”

之前我微言上说腰拎全身,意思一样,从骨结构说,腰指五节腰椎,五节腰椎的第二、第三节之间,即为命门穴,前正对肚脐。名为命门,可见此处实为主宰之意。

所谓'合',是运动状态一样。关于手与足合,1、手与脚的运动状态是一样的。2、你看到的所谓,手经常动,可脚很少动。是从'形'上说的,在状态上都在动,都在领方向,都在松开松长,只是在形上,手动得快、幅度大,脚动得慢,幅度小,慢得你看不见,也是在动,都在'动',就是状态一样。这也是快慢相间。3、手、脚都不是完全被动的,它们有自己的职责,就是'领',以'意绳'拴住手腕、脚踝领方向,所谓:梢节领,中节随,根节摧。像钟表的秒针和时针,快慢、长短不一样,都在动,你能说三个针不合吗?如不合,就是表坏了。

关节分两半,一半动、一半静,一半开、一半合,一半放、一半收,一半活、一半稳,一半虚、一半实……总之,一半阳、一半阴。否则,就是双重!

动静、开合、虚实、刚柔等等这些所谓阴阳的属性,没什么神秘的。一些假大师或有意或不懂,瞎说乱讲,或用概念解释概念,故作神秘,故弄玄虚,把太极拳妖魔化了。其实,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你拿一根棍子打狗,肯定是手攥着其中一头吧,没见谁两手同时各攥着一头打狗的吧?!很明显,前者就是虚实分清,后者就是双重,双重则滞!天天离不了的筷子夹菜也是,其中一根动,另一根相对不动,即一根虚,一根实。

节节贯穿不是有先后的,是全部贯穿的意思,比如说单位发福利,说人人有份,即全部有份。至于说'三节'谁带谁、谁领谁',那是由其所处位置、职能职责决定的。

左手先热,是因为工作、生活中主要由右手干活出力(左撇子相反),左手干活少,左臂就相对是松通的,所以左手先通先热。

'练功要活练,只要目的和目标正确清楚,方法可以多样化。'康老师一句话,点透了习练太极拳的灵魂!活练就是活学活用,不能僵化教条;多样化就是多法并举,不是一条道走到黑。去北京的路不是一条,交通工具也不是一种,关键是方向、目的、目标正确。不然,也就没有门派之分了。至于走哪条路,用何种交通工具,就是个因人而宜的问题了,所谓'一人一太极'。有的大妈跳广场舞全身松活自然,上下相随;一练太极拳就全身拿捏,全无生机。某种程度上,练太极拳多年的,真不如人家那个跳广场舞的'周身一家'做的好,只不过人家的目标不是'北京'罢了。这就是思想上的事,让以讹传讹的太极玄理捆绑束缚了。

(答拳友)1,这种形态从外形上是'折叠'。拳论曰'进退须有转换,往复须有折叠'。前一句讲的是下肢动作,后一句讲的是上肢动作。是说在太极运动中,两臂要曲蓄有余、有来有往,不能全部展开如一个平板。有折叠才分两边,才有'中',才有蓄而待发的状态。身法要领中的'涵胸拔背''裹裆护肫''掖胯扣膝'等,都是'往复须有折叠'这个状态下的身法要求。折叠还有另一种要求,即“有左即有右,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折叠真正的涵义是说的内劲转换,凡此皆是意,不在外。

2,'一式'要求根节带动梢节,将手臂和肩裁开;'上善若水'要求将手臂和身体连成一体,长到脊柱两侧。目的一样,摒弃意识在手脚的后天习惯,把意识往根节上练,往身上练,下步还要往腰上练,练出以腰变手、脚吊在腰上的功能,统一指挥调遣全身,实现周身一家。所谓'腰为主宰''命意源头在腰隙'。看董英杰前辈的拳照,其神意都收在了身上,而不在手脚上。骑自行车'大撒把',就是以身、以腰当手来控制的。换句话说,把手练没了,或者把手练回了身上。至于说第一式把肩关节分离练法的目的,就是松开,每相邻骨节都是这样要求的,松开才能松通圆活,然后才能节节贯穿。两式理法一贯,阶段不同。

(答拳友)太极拳的原理是通过放松、松开,先把整个身体练松柔、练圆活、练虚空,由此产生棚劲,即内劲或叫太极劲都可,这个过程就叫无极生太极。在走架和用时,要虚实分清,有虚有实,某种程度上说,虚实就是动能的来源。虚实是相互依托,互为其根的关系。比如说玩双截棍,你得抓住一节,放开一节,抓住的哪一节为实,另一节为虚;筷子夹菜,都是一根动,另一根不动,也是虚实关系。谁离了谁都不行,所谓'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三虚包一实',就是说无论是走架还是推手、技击,总有一条腿作为全身的支点、支撑,为实;另一条腿和两臂可灵活运动、对敌,为虚。三虚包围着一实,或者说一实支持着三虚。就像打仗,有前线部队,也需有后勤部队作保障。当然,两臂两手也要分虚实。注意,这条'实'腿,不能理解成练实成虚之前的那个'实',它形实性虚,虚实同体,精神灌注,用虚则为实。

就是说,练出来以后,全身已没有实体实性了,这时侯的虚实之分,是职责分工,是功能之分了。这个'实',其实质也是'虚性'的。所谓'虚至虚灵,用虚为实'。比如一根弓箭弦,它是虚性的,你如果以它为依托拉开射箭,就表现出'实'的一面,那一刻,这根弓弦与箭的接触点即虚即实,阴阳混一。

(答拳友)道理是这样。这还要取决于:1,去掉想法,不是从一开始就没想法,而是万法归一,再归无,得来万法皆'无'用。练什么、扔什么,从来都没有,扔什么呢?万有归无,无中生有,非大有不能大无!2,心松不了,才是最大的羁绊,它决定你以上所向往的全部!你真得能放下一切吗?!

别把你的太极拳打'歪'了这节课,是康老师对上一节'练太极要练成'三只手''的深化和细化,这样理解就会慢慢形成认知链,而不至于有'太极拳越学规矩越多、越学越难'的偏知。

平衡是太极拳的灵魂,某种程度上,练太极就是练平衡。在养生上叫'阴平阳秘,百病不侵\'\',用时则是'以我之平衡,破坏对方之平衡'。平衡不仅是外形的平衡,更重要的是精神、意识的平衡,也即'内平衡',就是内部状态。在行拳时,要对全身反观内听,对周身的状态要有清醒的察觉和控制。其实在生活中,也常见到这种随遇平衡的问题。例如,公交车刹车时,站在上边的人身形和体重都前倾了,我们的精神意识会向后,以保持平衡。站在左右摇晃的船上也是如此,身体随船向左、意识则向右,身体向右、意识向左。只不过太极拳要求更高,它是在运动甚至是技击当中的平衡,是极其灵敏、高度內控的平衡。所以心意是杆秤,心正则形正,意是定盘星!

郝少如先生说:'阴阳是交换相济的,一个身体半身是虚的,半身是实的。例如:虚实各有五十斤,虚的是气,实的是劲,虚的五十斤气交给实的,则实的就成为了一百斤,这样讲虚的半边岂不是空无所有了呢?不是,而是与此同时实的半边也有五十斤劲交给虚的,虚的也就有了一百斤的气。'

郝前辈还说:'一站立即意识到身前身后各有一尺的放长,当然, 左右也是如此,自己置身是在十字中心,同样再加上一个十字交叉在一起,自身则在八个头的中心,这是八面支撑的起源。八面的中心是以腰为主,为出发点,八条线只有一条线为主,其余七条线为辅。一条放长时,其它七条也相应放长。放长是”开”是”呼”,如一条线收短,则其它七条也收短,收短是”聚”是”吸”,但是辅线的七条不可为主,“聚”是聚在一起,聚在腰里(命门为主)。'

其实,郝先生说的就是平衡,也是教导我们:不要把太极拳打歪了!

心意是杆秤,心正则形正,意是定盘星!

八门劲法,在没练出内劲之前无意义。为了说明问题,我刚才说的是外形。按康老师说的先练基本的东西归无极,生了太极再说'八法'的事。先把土松好,把地打理好,才能长庄稼,才有好收成。杂草丛生,饿死老农!

《无极与太极》

两个阶段习练太极,

想练太极先归无极;

站也无极动也无极,

任何位置皆能无极;

慢慢筑基保持无极,

假以时日即生太极;

带着太极运行太极,

练到那时才是太极。

绿氧谷主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