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半世之聚话当年,健康幸福享晚年

 石榴花文艺 2020-05-21

半世之聚话当年,健康幸福享晚年

文/刘广为

尊敬的张老师,亲爱的马中六五级的同学们:

大家好,时间过得真快啊,五十四年弹指一挥间,今天我们在美丽的骊山脚下,清丽的华清池边,厚重的兵马俑旁,有名的国花酒家欢聚一堂,忆往年,话艰辛,讲奋斗,叙幸福,谈健康,昐未来,情意绵绵,其乐无穷。在这里我要感谢邢国华、邢志栋、赵天成、宁冬季、黄彩娥等同学热心的搭建这个平台,感谢同学们热情地支持和积极的参与,才使我们这个旨在“话当年,谈感受,叙健康,盼幸福”的活动充满了生机。

一、乡愁永驻,友谊长存

一九六五年我们走出马中校门至今54年,半个世纪之聚实属难得,我和潘志芳同学有幸为大家服务,感到十分荣幸和自豪。乡愁是一杯水,乡愁是一朵云,乡愁是一杯酒,乡愁是一份情,同学情谊是一首诗,同学情谊是一座桥,同学情谊是一盆火,同学情谊是一片爱,在我们有幸欢聚之时,每每想起已离开了我们的同学心里就十分难过,张志杰、李平川、刘喜为、华忠孝、师永琪、刘金红、种广现、杨林、王孟龙、李志显、王福生、龙权生、段一正,他们壮志未酬,英年早逝,让我们为他们表示深切的哀悼。

二、马中掠影,历历在目

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年马中的掠影,历历在目。班主任张志泉老师教几何,伍彩珍、杨大夫、赵忠祥老师教语文,王抗生老师教代数,南老师教物理,张老师教俄语,程老师教地理。他们的言谈举止都成了我们永远的记忆。

同学之间的友谊记忆犹深。宁冬季同学学习认真,不喜言谈,身为团支书,吃苦又耐烦;邢国华,十七、八岁,英俊上进,学习不松套,抽空换板报;邢志栋年龄小,热情活泼又好动,只知道小名叫虎娃,没人叫他邢志栋;赵天成,身体胖,诚实厚道学习好,学习好受欢迎,不叫大名呼小名——猪娃;赵四胜,学习刻苦喜欢动,健身器材不丰盛,自发推斗中他总胜;黄彩饿:学习用功志不短,来的早走到晚,飒爽英姿很活泼,又是说来又是笑;马志泉:学习考试争一百,赛跑道上快如飞,千五赛跑得冠军,同学个个记在心;潘志芳:帅气高大,学习认真,帮助同学很热心,对老师同学一片真诚,与女生说话满脸红,等等不一一列举了。每位同学在我的心目中都留下了美好的永远的记忆。    

那个时候正是国家困难的时期,我们经历的艰辛故事,现在讲给孙子们听,他们都不相信,五里之内半通生,无自行车,无电摩,全屏两腿来回磨,春夏秋冬不停步,刻苦学习求进步。山区、铁炉、零口、渭南远处的同学只能住校,条件十分艰苦,没暖、没气也没电,大灶供水不供饭,白馍、绿馍咱都见,饿了硬是冲着咽。艰苦的环境、艰苦的条件、艰苦的生活,阻挡不了同学们渴望知识,追求美好人生的步伐;艰苦的环境、艰苦的生活,更加激发了大家认真学习,刻苦专研的学习热情;艰苦的环境、艰苦的生活,更加锤炼了大家不怕困难、吃苦耐劳的精神;艰苦的环境、艰苦的生活,更加培养大家拼搏奋斗,不甘落后的顽强意志;艰苦的环境、艰苦的生活,更加坚定了大家报效祖国、立志成才的理想信念;艰苦的环境、艰苦的生活是我们六五级同学的专利,成了我们前进的动力,成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依旧怀念的根本所在。

三、峥嵘岁月,各有千秋

在当时艰苦的情况下,马中可亲可敬的老师们也经历了艰辛,特别是班主任张志泉老师,他敬业担当,坚守岗位,教学有方,务实低调;精心教育培养和呵护每一个同学,严把三尺讲台,传授知识,播洒文明。浓厚的学习气氛,优异的学习成绩,连续多年全县统考,马中的成绩总在前列,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班主任张老师,功不可没,我代表同学们为张老师鞠躬,表示谢意!    

马中的三年,是我们世界观形成的初期阶段,是我们认识社会、涉足社会、融入社会,闯荡社会的出发点。带着马中精神,认真学习,刻苦钻研,不怕困难,吃苦耐劳,拼搏奋进,不甘落后,报效祖国,立志成才,理想信念,我们出发了。有的继续学习,提高深造;有的从军,保家卫国;从教、从政、从工、经商。大千世界,奔赴各条战线,走向四面八方。在祖国天寒地冻东北边疆的宁冬季,在千里之遥新疆大企业的掌门人赵四胜,在高泽深院的省政协机关邢国华,在高等学府的赵天成、邢志栋,在铁路系统工作的陈少华、刘英娥,在公安系统工作的黄彩娥,在陕鼓企业工作的张勋朝,在旅游系统工作的刘永华,在粮食系统工作的王挚,建筑的行家里手华旭民,在中小学工作的朱润身、骆众义,在乡镇基层工作的潘志芳等等,天南地北各行各业都有马中同学的身影。他们在不同岗位上做出了骄人的成绩,从他们身上我们都看到了马中精神的影子;好学、吃苦、拼搏、奋斗。在这里我特别要提及的是张川川、武云虎、马志泉三位同学阴差阳错、历尽坎坷,但他们不怕困难,乐观向上,勇于挑战,吃苦能干,创出了一片自己的蓝天,这是马中精神最鲜活得体现,我为他们的拼搏精神鼓掌、点赞。

四、家乡美丽,健康幸福

如今我们同学个个到暮年,酸辣苦甜如云烟;健康和谐家平安,健康快乐每一天。儿孙自有儿孙福,多为自己解包袱,跳舞唱歌打小牌,来年相聚都能来。家乡的这块风水宝地和全国一样,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更加美丽,更加可爱,我们爱我们的家乡!

五十年前我们心中的临潼县:东门外秦始皇陵九顷十八亩,西门外石榴园一片红花,南门外华清池能洗垢痂,北门外火车站四通八达。骊山纵横,渭河贯穿,留给人们总是不安,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家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950平方公里,760万人,23个街办。

华清大气引领腾飞,城乡一起体有特色。

老城改造精细认真,古城临潼焕发青春。

机场、地铁、火车站,索道沿着骊山转。

疗养院、大医院,又有五所新学院。

数万中槐农转非,浓荫夹道有树荫。

道道亮丽风景线,点点滴滴是精神。

滔滔渭河几千年,淹没村庄吞良田。

两岸民众齐声唤,何时苍龙听使唤。

如今渭河变了颜,成了发展动力源。

新城,老城三桥连,到处是美丽新家园。

为家乡的变化点赞!为家乡的美丽自豪!

祝同学们:

悠悠万事贵健康,运动快乐是良方。

笑口常开胸放宽,幸福度过每一天。

祝张老师:

低调务实贡献大,今日桃李遍天下。

心底善良情义长,活得超过张学良。




(作者简介:刘广为,1949年出生,临潼马额人,退休前为临潼区政协副主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