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一件艺术品都拥有不同的灵魂 | 乐驻1865

 标准生活 2020-05-21

   

正如福楼拜所说

科学与艺术在山脚下分手

在山顶会合

艺术本身就是人类探知

这个世界的一种方式

创造往往是超越以往的常识

而后诞生的产物

王 克 震

1976年出生

南京艺术学院金属工艺专业主任

策展人

艺术家

「骨 器」- 王克震

/ 艺术生涯 /

2013

英国林肯大学,当代首饰设计与策展方向

艺术与设计学博士 

2004.9-2005.9 

英国博明翰艺术与设计学院珠宝学院

驻英国艺术家

2003-2004

英国博明翰艺术学院首饰学院

首饰、银器以及相关产品设计专业·硕士

1995-1999

南京艺术学院

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学士

「骨 器」- 王克震

策展与演讲

●2008 “非匠”一-首届中国当代手工艺展

策展人·江苏省工艺美术馆

● 2014 “当代首饰的根源”

主讲人·上海外滩美术馆

● 2015 “中国当代金属与首饰艺术”

主讲人·中国美术学院

↓滑动查看更多


● 2015 “银光乍现”一宋以前中国银器之流变

主讲人·上海龙美术馆

● 2016 “它山”一中国当代首饰展

策展人,英国国家手工艺与设计中心

● 2016 “未来的已来一 参数化介入设计思维”

厦门国际会议中心

● 2017 “中国当代首饰十人展”

策展人,墨尔本,澳大利亚

● 2017 “摩登原始人一首饰在当代语境下的嬗变”

主讲人,中国设计学青年论坛,南京

● 2018 “锻炼.身体”一南艺金工教与学

主讲人,中国设计青年论坛,四川美术学院

仰止弥高  钻之弥坚


艺术家的诞生通常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梵高的弟弟提奥在生活上给予他很多支撑,使得梵高一生专注于创作。

「胚」- 王克震

许多艺术家通常疏于生活而精于创作,在生命里汲取帮助:汲取灵感与创意、财富与时间,汲取大家的喜爱与支持,倾注在艺术研究与创作中,以便达到更高境界。

「21克」- 王克震

老师的职责刚好相反,是传道受业解惑的倾囊相授,是分享与传递。看似矛盾的身份在王克震的生活里得到完美解决,这也许源于他原本就是开拓者,让“跨学科”与“跨文化”的视角早早就埋在了他的人生历程里。

「米 器」- 王克震

他拥有太多的第一次与开拓:第一次让中国当代首饰在境外的主题巡展;第一次让中国当代首饰出版物在英国出版;第一次让英国国家手工艺与设计中心承接来自中国的展览……

PHOTO @ NEW JEWELRY

艺术家身份的王克震,喜探索不喜重复,不断在尝试新的创作思路。

桃礼不言  下自成蹊


老师身份的王克震,为了将银器技术引入中国,把英国的技艺与观念传到国内,他决定回国后留在南艺教学。同时在晨光1865文化创意产业园拥有一间工作室,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周末也时常能看见认真而努力的身影们。

学生们前来研习手作,老师们悉心指导。

工作室的日常除了培训与工艺研究,也会承接艺术品的定制,和西方的交流融合与联展也从未间断过。

从团队开发到研究创作再到艺术生活化已形成良好的商业闭环,蓬勃发展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