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球史:奥陶纪

 天童老僧 2020-05-21

奥陶纪是古生代中约5.1亿-4.3亿年这段时间,古生代是从地球成为太阳行星开始的,奥陶纪是古生代的第二纪,延续了6500万年。'奥陶'一词由英国地质学家拉普沃思1879年提出,代表于英国阿雷尼格山脉向东穿过北威尔士的岩层,该地区是古奥陶部族的居住地,因此得名。奥陶纪每天的时间为21小时,而非24小时。

奥陶纪时期,各大陆相对于两极的位置和大陆之间的相对位置都曾发生过重要的改变。当时,西伯利亚中北部、加拿大北部的部分地区、中国北部和澳大利中西部,属于干热地区。相反,北非的撒哈拉沙漠、南非开普地区曾经覆盖着厚厚的冰层,属于寒冷地区。这说明奥陶纪时,古南极位于今天北非西北部,古北极位于南太平洋。

地球史:奥陶纪

古代海洋、大陆

奥陶纪早中期气候温暖、海侵广泛,火山和地壳板块运动剧烈。在板块内部的地台区,海水广布,在板块边缘的地槽区,海水较深。南大陆的边缘地带皆被地槽区或地台型海域所围绕,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也属于稳定区,但还包括在南大陆的范围。欧亚大陆上有4个稳定的地台区,即俄罗斯地台、西伯利亚地台和较小的中朝地台、扬子地台。这4个地台,基本被海水侵末,地台周围被地槽围绕。南美的西部太平洋沿岸地带为地槽海域,北部的中部为地台浅海海域。非洲、印度半岛、澳大利亚西南部、南美东部和南极洲的东部皆为陆地。

在奥陶纪后期,各大陆上不少地区发生重要的构造变动,部分地区褶皱成为山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地壳构造和古地理轮廓。奥陶纪末期曾发生过一次规模较大的冰期,其分布范围包括非洲、南美的阿根廷和玻利维亚、欧洲的西班牙和法国南部等地。南大陆的西部产生了大规模的大陆冰盖和冰海沉积,代表寒冷的极地气候。由于大冰期的存在,全球海平面下降,引起广泛的海退。

地球史:奥陶纪

冰期

奥陶纪气候温和,浅海广布,许多地区都被浅海掩盖,海生生物较寒武纪更为繁盛。奥陶纪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真正达到繁盛的时期,原始的脊椎动物也在这时出现。以三叶虫、笔石、腕足类、棘皮动物中的海林檎类、软体动物中的鹦鹉螺类最常见,苔藓虫、牙形石、珊瑚、海百合和苔藓动物等也很多。节肢动物中的板足鲎类和脊椎动物中的无颌类等均已出现。

地球史:奥陶纪

奥陶纪生物

最早的鱼类是无颌类,它们没有上下颌,嘴很宽,头的边缘长着奇怪的骨板。无颌类的摄食方法是将含有微小动物和沉积物的水吸入口中。最大的新出现的动物是像萨卡班巴鱼这样的无颌类。无颌类是地球上最早的脊椎动物之一。奥陶纪时期,低等海生植物继续发展,淡水植物据在奥陶纪可能已经出现。奥陶纪时的海洋生物是现代动物的最早祖先,这一时期仍然没有任何动物种类生活在陆地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