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潼有个羊毛山,羊毛山上有“神仙”

 石榴花文艺 2020-05-21

【编者按:感谢王建忠老师发来此文,让小编才知道临潼还有个叫羊毛山的地方。让我一下上升到了文化自信的高度,想起文学本身的宣传导向作用。所以,还得多看书,哪怕是今天的自媒体哩,让我们也觉得没和社会脱节,没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世界很大,我们没时间先去看看,就先行了解,再择日出发吧。更何况还是我们的家乡哩。走,约一下,周末去看神树走。】

羊毛山传奇

羊毛山位于骊山东麓,小金街办西北角。西面隔龙河与穆柯山遥遥相望,北面与马额接壤,海拔在千米以上。如果你乘车行进在临蓝大道上,伸头向南眺望便可看到它的倩影。

羊毛山得名于很早一个传说:古时候,有一户人家为躲避灾难,在这儿养羊安家,开荒种地,后来移居山下的人逐渐增多。人们便因此将这座山叫羊毛山。羊毛山旁边有一棵“鹰树”,因为这棵“鹰树”也被称为神树,所以羊毛山在方圆几十公里很有名气。

我幼年时曾和小伙伴们割草、打柴去过那里。这棵“鹰树”并不高,有3米左右,树身有瓮口那么粗,主体矮小,有三个分枝,向北的枝略小,东西两个枝稍高,远看就像雄鹰展翅,所以大家都叫它“鹰树”。村子里的孩子们常常坐在树杈上玩耍,有的还在枝上荡秋千,有的骑在羊背上唱歌,有时坐在丘顶上“挑红四、打升级”,有时玩到黄昏时分,打柴、割草收获甚少,回到家里只好接受父母的斥骂。可惜这棵神树在八十年代被人为破坏,有几个壮枝被人锯掉。据说砍树的那些人后来都患了大病,有的去世,有的落下后遗症。这大概是大自然对坏人的惩罚吧!

羊毛山东面的山崖下有一排窑洞,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还住着六、七户人家。据长辈们讲,解放前,塬下的土匪、国民党、汉奸常常上山抓‘壮丁’,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无所不为。一有风吹草动,山下的人们纷纷上山躲避。要么躲在这几户人家的窑洞里,要么藏在西面坡下的丛林里。因为这儿虽说距山下只有二、三公里远,却坡陡路窄,所以土匪、国民党、汉奸们不了解地貌,不敢冒然上山。于是,这儿就成了保护生命的天然屏障。

更为神奇的传说是:羊毛山脚下西南面有一个七、八丈高的石崖。解放以后,它南面有一个村子,所以人们就从石崖中间劈开了一个“八字形”道路,人们出行就便利多了。然而有人传说,在石崖下面的地层深处埋有一个大铜鍾,因为石崖断缺,铜鍾从地下向西跑到西安大雁塔寺庙中去了,石鍾上还刻有“欠湾”两个大字(我们村子的名字),传奇似乎挺有根据,但无法考证。

上世纪七十年代“农业学大寨”,平整土地,移山造田,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群众将石崖下一大块20多亩地中间的一道沙梁用架子车推至东面大路下的陡坡沟里,这项工程干了冬秋两季,终于圆满结束,后来的‘东方红’拖拉机也在这块大田上繁忙耕作,粮食产量逐年提高。那几年,确切地说,1976年以后,我们村的几任干部,年龄在四、五十岁的村民相继去世,还有些人得了绝症,西、唐都医院住了几个月或多半年,终因医治无效,离开人世。一时间,人们怨天怨地,都说是那石崖和红土梁被搬掉惹的祸,风水流走了……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人们都笼罩在茫茫的迷雾中,有的人甚至烧香祷告。直到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哀怨渐渐消失,村子才平静下来。

渭水北岸的人们对这棵鹰树传说的更神奇。有人说,在清水盆中能看到它;有的说,在渭水缓流时能看到它的倒映,我几次走亲戚去渭河北岸,的确在天气晴朗的时候,能看见它的影子。

羊毛山地表层土质很浅,只有四、五寸深,底下全是碎石。几代人在山上植树都无成果,一遇天旱,庄稼也是绝收。在山东北脚下,有梯形的田地,有一大块40多亩的平地,那年生产队将牛粪和羊粪拉到了这儿,因为风调雨顺,这块地亩产量也跨过了“纲要”,人们的脸上露出了丰收的喜悦。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年来,党和政府非常关心贫困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原来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羊毛山上的土路也拓宽变缓,起伏不平的土地变成了层层梯田,山脚下栽种了花椒、针叶松、红叶李、女贞等树,人们吃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如今村卫生所、健身广场、太阳板照明等设施一应俱全。人们安居乐业,摆脱了贫困,信心满怀地奔在小康的大道上。

我曾经在羊毛山脚下生活了近40多个春秋,这儿的黄土地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故乡的人民像羊毛山一样,朴实、善良、勤劳、无私奉献。春秋两季,羊毛山周围的山坡上野花盛开,引来蜜峰和蝴蝶,在花草丛中欢快飞舞;鸟儿有时也在山顶上停歇,欣赏周围美景。冬天,一场大雪将羊毛山打扮得更加靓丽,在阳光下,它那俊俏的模样从塬下看得清清楚楚,人们更加欣赏它的美姿。

这么美的羊毛山,草长莺飞的季节,欢迎你也来转转,说不定,一开心,还能偶遇上神仙!

   
附:羊毛山赞
故乡有座羊毛山,铁马塬上可望见。

渭北平原传佳言,山顶柏树水盆显。

从古至今几千年,春夏秋冬色不减。

雨后彩虹山顶观,高楼林立是渭南。

雪后景象更娇艳,身披婚纱笑容甜。

春天四周簇野花,夏天坡上捉蚂蚱。

秋天菊花喜笑脸,冬天采药奔山坡。

山坡脚下住人家,人民勤劳好生活。

从前环境实艰苦,肩挑担儿手推车。

老牛拉犁苦耕作,辛勤劳动受饥饿。

改革开放面貌变,水泥公路出行远。

荒山陡坡修梯田。粮菜果林也高产。

山坡绿化层林染,水土保持果林艳。

虽说移民到平川,收种季节故乡返。

核桃花椒大片连,多种经营把钱攥。

改革开放面貌变,田园风光空气鲜。

医疗健身太阳板,自来清水进庭院。

家居青山绿水畔,歌声秦腔远方传。

扶贫攻坚奔小康,幸福大道再扬鞭。



(作者简介:王建忠,退休教师。喜欢音乐、游览、写作等。在各种网络平台发表诗歌、散文近200篇,深受读者喜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