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卷读书:父母的品行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大于爱读书 2020-05-21

河南开封的古马道遗址博物馆,因为限制人流,关门时间比较早,导致一些游客无法进入。

令人震惊的是,不少游客铤而走险爬墙进。

甚至还有家长带着小孩一起爬墙,有位妈妈怂恿墙下的孩子说:“你上呗,你看看别人爬得多利索。”

景区的保安人员无奈地问道:“你们就是这样教育小孩的?”

这一幕让人惋惜,父母无视规则,甚至带孩子挑战规则的底线,丢失教养。看似不起眼的行为,已经在孩子心中埋下一颗漠视规则的种子。

在我们身边,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希望孩子有教养、正直善良,可是一到实践中,却最先经不起考验。

想起来一个有趣的故事,有只母蟹对小蟹说:“孩子,你怎么老是横着爬,为什么不直着走呢?”

小蟹委屈地答道:“妈妈,我是照着您的样子走的呀。”

孩子身上好的、坏的,几乎都可以在父母身上找到影子,他们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这张纸上呈现出什么样的色彩和图案,关键还是在于父母。

几年前在北京坐地铁的时候,遇到一位妈妈带着8、9岁的孩子,孩子明显超过了1.2米,但妈妈似乎只买了一张地铁票。

于是妈妈使眼色让孩子钻闸机,孩子一边钻一边笑,动作很是娴熟,成功进站,开开心心地上了车。

看到母子两因为几块钱费尽心机,莫名感到忧心。

类似这样的父母还不在少数,社会调查中心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2000多名的采访对象中,57.0%的人坦言遇到过大人教唆小孩子逃票的现象。

为了省下几块钱,却把孩子的诚实守信毁了。

很难想象,长期在贪便宜的环境下生活的孩子,长大之后能有多大的眼界和格局。

一个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起决定作用的是他的童年是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度过,父母又做出了什么样的榜样。

而所谓榜样,靠得不是用嘴巴说,而是示范给孩子看。

著名诗人多萝西·劳·诺尔蒂曾写过这样一首诗:《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如果孩子生活在分享中,他们将学会慷慨;

如果孩子生活在诚实中,他们将学会正直;

如果孩子被公平对待,他们将学会正义;

如果孩子被关心和体谅,他们将学会尊重;

在孩子身上,清楚地折射出家长真实的品行,包括说话的语气、待人接物的态度,思考问题的方式,当一个孩子变得越来越“熊”,该反思的是父母。

孔子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意思是说先学会做人,品行好了,行有余力,再来学习文化知识。

做人,永远是第一位的。

所谓品行,与家境无关,孩子的品行在于家庭,在于父母。

我的一位朋友,讲过父亲的故事。

朋友很小的时候, 村里有段路很不好走,路边还有个大坑,特别是一到晚上,没有灯,经常会有人在这里跌进坑里。

那时正值最繁忙的芒种,“栽秧割麦两头忙”,加上那段路比较偏,谁也不愿意花时间和力气去填那个坑。

只有父亲,挑了个凉快的傍晚,一个人挑了两担土,把那个坑填平,又顺道把路修整了一下。

等到父亲回来,朋友不高兴地问:“大家都不去,凭什么您去修路啊!”

父亲却语重心长:“别人是别人,我是我,不能因为别人就不去做对的事情,做事择善而行总是没错的。”

父亲正直的品行深深影响着朋友,父亲不识字,却是最接地气的教育家,用最朴实的话告诉孩子:做人,不要斤斤计较,善良一点不吃亏。

最好的教育,莫过于父母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孩子。

著名作家、教育家斯宾塞说:

“我们终其一生,也许不会积累太多的财产,也没有什么名望,但每一个父母都通过生活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品行。

把这些给孩子吧,他们会用新的生命去放大,发出光芒。”

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努力地去做这样的人吧,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行之有效的捷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