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梦石奇缘:阮元《石画记》与《天际乌云》帖

 二闲居 2020-05-21

作者:南山1 / 关注公众号:yzcm123321  发布:2019-11-01


伊里布贈阮元『山川出雲作霖雨』大理石座屏
夢石奇緣:《石畫記》與《天際烏雲》帖
文 / 蔣 暉
阮元赴滇後熱衷大理石『石畫』收藏,源自翁方綱蘇齋所藏『天際烏雲』石屏。
《石畫記》卷一附録阮福所作《春喜齋詩記》,提供了一則綫索,筆者據此索隱,發現阮元熱衷大理石屏鑒賞之肇因,在蘇軾《天際烏雲帖》;其藏石之路的『引領者』,正是清代學者翁方綱。具體而言,翁方綱一生仰慕蘇軾人格才華,顏其書齋名『蘇齋』,蘇齋中曾陳設有一塊『書畫詩夢石硯屏』,又稱『天際烏雲』玳瑁石屏。翁方綱得意之餘,曾作長歌並廣邀名士唱詠。以此因緣,阮元在金石考據、古物鑒賞方面與翁方綱志同道合,不論來京述職,或是千里寄書,從乾隆五十八年(一七九三)到翁方綱去世,二十幾年間二人交遊切磋頻密,而蘇齋中那具集宋人書法、詩歌、繪畫諸多藝術内涵的『書畫詩夢石硯屏』,見證了這兩位碩儒的交誼與風雅傳承,北宋以來硯屏賞石的傳統,因『書畫詩夢石硯屏』『烏雲紅日屏』而得以延續光大。西方藝術品市場將來自中國點蒼山的古代天然大理石稱爲『DREAMSTONE』,巧合也是暗合:石畫如夢;詩夢如畫,在此試爲破解隱藏在《石畫記》中的『文化密碼』以饗讀者。
阮元像
清代學者阮元(一七六四—一八四九),字伯元,號芸臺。江蘇儀徵人,乾隆五十四年(一七八九)進士,先後任禮部、兵部、戶部、工部侍郎,山東、浙江學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撫及漕運總督、湖廣總督、兩廣總督、雲貴總督等職。擔任雲貴總督時,雅好點蒼山畫面石,看作天然石畫,數年一共選石二百九十八塊,詳録尺寸、圖案,各有品題,成《石畫記》五卷,問世近兩百年,影響深遠。《石畫記》附録,有阮元兒子阮福[一]一篇《春喜齋詩記》,專記『烏雲紅日』石事略:
戊子夏,家大人購得烏雲紅日石。方尺許,宛然雨景,而山腰淡紅黃色又如日光。又有樓樹隱約之狀,絶似小米著色雲山小幅。家大人以蔡君謨《夢中詩帖》『天際烏雲含雨重,樓前紅日照山明』二句題之,恰切之至。
昔翁覃溪先生有玳瑁石屏肖此詩意,曾刻蘇書蔡句于屏,作《書畫詩夢石研屏歌》,載《復初齋集》。劉醇甫[二]編修《尚絅堂集》及一時名公集,多有詠蘇齋石屏詩。家大人云,蘇齋石屏未曾見之,若與此較,未知何如?蘇齋石,朱野雲山人曾見之。今山人見此石,云此石爲勝。
這段文字非常重要,揭示了一段清代大理石鑒賞的重要史實。
蘇州網師園中的大理石掛屏
『夢中詩帖』,即蘇軾《天際烏雲帖》,真跡録蔡襄《夢遊洛中》詩一首:『天際烏雲含雨重,樓前紅日照山明。嵩陽居士今何在,青眼看人萬里情。』因詩中文字,又稱《嵩陽帖》《烏雲紅日帖》。蘇軾在此帖中更記述了蔡襄與杭州營妓周韶事跡,此帖書法内容俱佳,歷代大家珍藏輾轉,著録甚詳。
翁方綱像
翁方綱(一七三三—一八一八),字正三,號覃溪,晚號蘇齋,大興人。乾隆十七年(一七五二)進士,官至内閣學士、鴻臚寺卿,是清代著名的金石學家、書法家。乾隆三十年(一七六八)翁方綱在廣東偶得《天際烏雲帖》,稱『珍珠船』之最,隨後四十多年時間,翁方綱屢次廣邀好友名流學者題跋繪圖、題詠唱酬,稱平生快事。翁方綱一生拜服蘇軾,乾隆三十八年(一七七三),在琉璃廠書肆獲宋槧(宋犖舊藏)《蘇東坡詩施(元之)顧(禧)註》殘本三十一册,係宋犖舊藏,有汲古閣毛晉、宋犖諸家藏印。翁方綱遂自題《寶蘇齋》屋匾。後書齋改稱『蘇齋』,幾乎每年都舉辦『拜蘇』生日雅集。
北京天壇公園藏阮元款『山川晴靄』大理石屏
嘉慶八年(一八〇三)癸亥,時隔獲藏《天際烏雲帖》三十六年後,翁方綱得『五峰居士』[三]所贈一石屏,『幻景天成,一補數十年來畫家難名之妙』『即以此石裝架,而縮臨坡書君謨夢詩鐫于其側也』。這塊石屏令翁方綱大爲欣喜,本年十二月九日,翁方綱有《書畫詩夢石硯屏歌》長詩以賦:
我題書畫詩夢石,五者定知孰後先。書中詩畫石中夢,有若象數相滋然。
請從吾齋詩夢說,畫家經營三十年。雨亭鄭叟潤藥洲上,吸月來壓珍珠船。
同攜大癡綽墩卷,墨雲挾雨龍蜿蜒。鄭叟三日爲我仿,後春北上誇老錢謂蘀石。
蘇書蔡夢杭守句,烏雲紅日嵩陽緣。江南鶯花倒眉暈,西湖雪羽飛柳綿。
一以君謨唱來和,神光離合難爲傳。錢子羅生聘迭商確,吮豪未敢贉錦邊。
三湘老史閔呆子貞,一夕大叫狂非顛。空中噀墨灑虛壁,濕紙紺起飢蛟涎。
至今裝潢此帖背,霅帥愡恍神情牽。帖中有人憑樓立,蘇耶蔡耶言莫宣。
我齋十百笠屐影,蔔爾訊寄靈筵篿。今宵雪後乃忽悟,五峰居士書畫禪。
書非詞筆畫非墨,九霞洞接空濛天。似雨疑晴章疑霧,真宰元氣相迴旋。
山開一面受紫翠,遠極無際吞雲煙。斜峰陡起削天半,半與雲氣低空懸。
空外江光墨搖動,銀河赤岸來飛泉。恐是荆關董巨輩,精魄幻現于丹鉛。
不然熙寧元豐日,詩酒痕涴留山川。依然樓頭目真見,錢塘午枕官閣前。
鍥舟曩寫蘇與蔡,執著窗幾紛堂筵。如此蘇齋研屏石,豈假星月歐梅篇。
我有偃松枕屏字,亦岀鶴嶺羅浮仙。松屏今與石屏合,四百二峰收一卷。
眼青萬里是何處,風落電轉規輪圓。粉箋殘幅乃真境,衆山應響元無弦。
有鄰齋銘篆香淡,寶晉研石徒牽纏。西陂那必麓台卷,晚香縮本旃檀鐫。
予以坡書夢詩縮臨此屏之側。
伊里布銘《彩雲图》大理石屏
伊里布銘《彩雲图》大理石屏
嘉慶九年(一八〇四)五月,翁方綱鄭重再三,撰寫《石畫軒記》:
予藏蘇書蔡君謨《夢詩帖》將四十年矣,遍覓好手寫之,未肖也。嘉慶癸亥冬得石屏,妙出天然,真此詩意也已。明年暮,重葺茅齋,名之曰『石畫軒』。蓋晴陰不可合,而夢幻難爲傳,今竟于造化神力遇之,異哉。昔歐陽子詠石屏,有神鬼鐫鑱之句,第不識君謨夢境,豈亦與造物者合契耶……軒可名也,石畫孰從而名歟?吾還以蘇帖質之。
晚明黃花梨百寶嵌點蒼山石插屏
珍重如此,《天際烏雲帖》不僅是蘇齋書畫珍藏之最,存世傳爲蘇軾所書的一百多件墨跡中,《天際烏雲帖》題跋最多,也是得力于翁方綱的收藏品鑒,數十年中一再題跋、不憚考據,吟詠不輟,蔣士銓、劉墉、葉觀國、程晉芳、張塤、吳錫麒、周厚轅、王友亮、桂馥、沈心存、宋葆惇等名流,唱和如雲,最終形成《天際烏雲帖考》二卷,後被收入民國《美術叢書》。每年在蘇軾的生日,《天際烏雲帖》被當成祭祀供品。出使中國的朝鮮使臣也以拜觀此帖爲文雅盛事。翁方綱老于鑒賞之道,賞看收藏,别出心裁:
乾隆三十七年(一七七二),翁方綱自廣東返京。五月,爲錢載臨此帖。又二月,二人共訪畫家羅聘于北京萬明寺僧舍,請羅聘爲繪《夢中詩》二句爲圖。
乾隆四十二年(一七七七),好友、畫家宋芝山爲作山水,翁方綱以爲頗得《嵩陽帖》首二句神理,因以『天際烏雲卷』目之而繫以詩。
乾隆四十三年(一七七八),翁方綱曾臨蘇書蔡詩于小屏上,並有題詩。
乾隆四十五年(一七八〇)春,請『廣濟閔(貞)生爲寫二句詩意』。同年,請羅聘爲摹《陳老蓮東坡雪笠折梅小像》于《天際烏雲帖》首,翁方綱以東坡元豐七年(一〇八四)金陵舟中書句雙鈎以代贊語,附綴以詩。
乾隆四十六年(一七八一),翁方綱『徐潭侄』自莆田來北京,爲其繪作《天際烏雲詩意圖》,並摹《坡公笠屐像》,合裝爲軸供齋中,翁有二詩記之。同年有詩《因曹卓亭歸震澤致吳興沈芥舟求畫天際烏雲句意附以詩往》,記述曾邀請吳江沈宗騫根據『烏雲紅日』詩境繪圖。
乾隆五十年(一七八五),翁方綱將徐潭所畫『二句詩意圖』軸,贈與即將去湖南的楊鈍夫爲餞行禮物。
乾隆五十九年(一七九四)十月,宋葆惇贈以蘇軾《偃松屏贊》殘卷(存五十二字)。宋葆惇後根據贊詞内容,爲此卷繪圖,好友羅聘亦作《偃松屏圖》。此時距二人乾隆三十七年(一七七二)在萬明寺的初識,已過去整整二十二年,相對白髮矣……同年,乾隆四十五年(一七八〇)請閔貞所繪『二句詩意圖』,在時隔十五年後,裝裱于《天際烏雲帖》坡公墨跡前。
蘇州留園長興『平梁居士』王毓辰款
據此可知,翁方綱在入藏《天際烏雲帖》後將近十年,共邀請了羅聘、閔貞、沈宗騫等至少五位畫家、好友先後爲此帖『天際烏雲』詩意專門繪圖。從翁方綱《書畫詩夢石硯屏歌》可證,錢載、羅聘等人曾多次商議、構思『烏雲紅日』詩意圖。據沈津《翁方綱年譜》載,甚至是翁方綱與羅聘結識見面之初,翁方綱就提出以『二句詩意』繪圖的請求,這兩位乾嘉時代學者、畫家的交誼,若說是從『天際烏雲』開始,亦不爲過!同樣,根據《書畫詩夢石硯屏歌》可知,同爲『揚州八怪』的畫家閔貞也曾應邀爲『烏雲紅日』詩意繪圖,『至今裝潢此帖背』。
但翁方綱,似乎仍意猶未足,而若有所憾。
『天際烏雲含雨重,樓前紅日照山明。』據說是蔡襄夢中所得之句,詩中神秘意象或久在腦海,即便一衆丹青高手,雖深知翁方綱『嗜蘇成癖』,竭盡心力圖形描畫,但文學賦予自然的奇景,有時『此情此景此意』,只在人心夢影,寫實而出確是難題。
這種深埋心底的遺憾,一直到嘉慶八年(一八〇三),七十二歲的翁方綱休致回籍,獲贈『書畫詩夢石硯屏』,終于圓滿畫上了句號。
人力雖工,終有極限,曾令羅聘等畫家煞費苦心、拈筆躊躇的二句詩意圖畫,數十年一直呈現在翁方綱腦海中的神秘意象,一旦落在天然玳瑁石屏,居然真實無虛,『悟端明之舊夢,證蘇齋之墨緣』,翁方綱由衷認可、贊嘆不已:『夢幻難爲傳,今竟于造化神力遇之,異哉。』翁方綱有《奉謝五峰居士惠石硯屏》詩,感謝『五峰居士』贈石:
五峰十指煙嵐出,幻作天然紫翠屏,盡攝烏雲紅日影,嵩陽雙眼爲誰青?
前身對榻即歐蘇,待寫邢房古寺圖。松際昏黃明月在,要分詩夢到江湖。
得詩夢石屏次年,翁方綱有詩,題爲《篋藏文衡山山水大軸十二年矣,直待夢詩石屏乃對掛幾間,再題二詩》。
得詩夢石屏後二年,嘉慶十年(一八〇五)十二月十九日,翁方綱始裝硯屏寫樣于卷,即有詩二首題蘇齋圖後。
翁方綱的執念與感動,真實,深刻。
大理石插屏
這種感動,一定也深深打動了阮元。
阮元與翁方綱交遊甚密。阮元科第未達時,淩廷堪曾上書翁方綱,向其舉薦阮元,並告之阮元學識淵博自愧不如云。
阮元款大理石屏
黄雀山樵之鷹岩,石梁飛瀑,神似其本。山川靈秀,泉石清幽,天然圖畫也。伯元心赏。
阮元進士登第後,仕途順暢,不到三十歲出任山東學政,前往濟南與前任山東學政翁方綱交接,其時翁方綱在經學、金石考訂領域已名滿天下。而阮元得到乾隆皇帝的賞識,少年才俊之聲遠播,日後更是文武兼修的朝廷重臣。之後二十多年時間裏,兩代翰林學者,在金石、古籍、書畫鑒藏活動多有交集:
嘉慶三年(一七九八),阮元攜浙江所獲漢晉古磚製成磚硯至京師,翁方綱見而寶之,有《五鳳五年磚記》並作七古二十韻。
嘉慶四年(一七九九),翁方綱爲阮元所藏董文敏仿趙孟頫《鵲華秋色圖》題詩。
嘉慶七年(一八〇二)九月,翁方綱有致阮元書札提及,『而大人所惠蔡詩,卷帙重大,一時未及攜篋。』翁方綱對『蔡詩』的迷戀,阮元不僅理解,而且非常支持;同年,阮元將西漢定陶鼎付焦山寺僧收藏,翁方綱賦《鼎歌》長詩。
嘉慶八年(一八〇三)六月,當時任浙江巡撫的阮元進京,翁方綱爲題《積古圖》。八月,再爲作《積古圖後記》;本年還有《鐘鼎款識歌》寄阮元。
嘉慶十年(一八〇五),翁方綱有《元康磚歌》寄阮元。
嘉慶十一年(一八〇六),阮元守制回到揚州,在雷塘墓廬附近甘泉山惠照寺階下,獲西漢廣陵厲王劉胥塚二石。翁方綱有《揚州甘泉山石字歌》寄阮元、伊墨卿。
嘉慶十二年(一八〇七)七月,阮元撰寫《甘泉山獲石記》,將是《記》與翁方綱《甘泉山石字拓本跋》《揚州甘泉山石字歌》,一並刻石嵌于揚州府學。
嘉慶十四年(一八〇九)十月,阮元、屠倬集蘇齋中,翁方綱出示手摹華山廟碑凡三本。冬月阮元拜謁翁方綱,有《貞觀金塗造像阿彌陀銅牌歌,集翁覃溪先生齋中作》詩。
嘉慶十五年(一八一〇)三月,阮元巡撫浙江任上抵京,以所得《岱頂廿九字》、所藏《漢西嶽華山碑四明本》來蘇齋,屬先生觀賞、再題。同年四月,阮元爲翁方綱在杭州刊刻詩集將成,有札付翁方綱,談及杭州靈隱寺建『書藏』,希望將《復初齋詩集》入庋靈隱『書藏』;翁方綱有《靈隱書藏歌》。七月,翁方綱向阮元借四明本校揚州新刻《隸韻》,題詩六首。本年,翁方綱爲阮元《雷塘庵主像》題詩。
嘉慶十六年(一八一一),翁方綱跋阮元積古齋藏金石拓片。三月上巳日,應朱野雲邀請,阮元治具小集萬柳堂爲秦瀛送别。翁方綱赴會並有詩。阮元有詩和之。
嘉慶十七年(一八一二)春,阮元從曲阜借漢建初銅尺到京,葉東卿以洋銅仿鑄三尺,一贈阮元,一贈翁,一自存。時年八十歲的翁方綱爲作《建初銅尺考》,阮元亦有詩記之。同年八月,阮元改任漕運總督,翁方綱有贈詩。十一月,翁方綱《仿鑄漢建初銅尺歌》寄示阮元,阮元和之。
嘉慶十八年(一八一三)春,陳鍾溪邀請陳石士、朱野雲、潘世恩、葉琴柯等人同遊萬柳堂,朱野雲繪《停雲圖》紀之,翁方綱題卷『柳涇停雲』,有《野雲寫萬柳堂橫卷寄芸臺》詩。
嘉慶十九年(一八一四),翁方綱重赴瓊林宴,受賜二品銜。阮元有詩祝賀翁方綱重赴甲戌科恩榮宴,稱贊『先生學與精神合,試看江河萬古流』。
……
蘇州留園大理石陳設場景
論收藏大理石畫之天時地利人和,種種難得機緣,盡在一部《石畫記》中:
阮元以雲貴總督之顯赫地位,早年還入值内府參與書畫整理、編纂《石渠寶笈》之眼力,尤其作爲金石大家之學養,其詩文鑒賞藝術品味造詣海内公認,論巨眼獨具品鑒天然石畫,阮元自是海内無群。
而同樣在阮元腦海中久久不去的,卻是『天際烏雲帖』,是『烏雲紅日』這一神秘夢中意境。蔡詩、蘇書,兩位北宋文人創造出的藝術世界,雖是一紙幻境寫夢境,隨著歲月更迭,居然衍生出更多的現實物象,這真是中國古代藝術的一個奇跡:書、畫、詩、夢,統統歸于石,夢應無色,而『天際烏雲含雨重,樓前紅日照山明』,卻五色斑斕觸手可摸。閱軍點蒼山下,勒兵國境之南,阮元在雲貴任職期間身負重任,而治滇閑暇,搜石成卷,二十多年前蘇齋中與翁方綱共賞碑帖討論金石的情景,往往浮現腦海,正如阮福所記,『家大人云蘇齋石屏未曾見之,若與此較,未知何如?』
這一疑問,久在心頭。
留餘齋舊藏大理石座屏
翁方綱一生最大得意事,莫過于蘇齋所藏《天際烏雲帖》、宋板《蘇詩施註》二種。翁方綱入藏《天際烏雲帖》四十多年之後,再獲『圖畫難描』之『烏雲紅日』天然玳瑁石屏,雖未親眼目睹,此事一定給阮元留下了深刻印象。阮元《得復初齋全集,邕州舟中讀之,即寄野雲山人》詩,還提到赴石畫軒拜訪之事:
憶昔庚辛間,袂與野雲挈。紅塵不到處,常嚮蘇齋謁。談經兼論詩,金石緣亦結。石墨書樓中,摩挲遍碑碣。有時坐詩境,清言落玉屑。有時石畫軒,山雲贈怡悅。東郊古寺遊,拈花聽僧偈。
很奇怪,按照阮福說法,去過石畫軒的阮元,一直未曾親眼目睹翁方綱的詩夢石屏。
攻玉山房舊藏大理石插屏
或許,也正因爲阮元未曾目睹詩夢石屏,一入雲南點蒼山,搜石之興一發不可收。『烏雲紅』也成爲《石畫記》中出現最多的品題之石。據《石畫記》載:『計自戊子後,庚寅辛卯間,合烏雲紅日者十餘石矣。』阮元自道光八年(一八二八)起,短短三年間,覓得十七塊同題之石,所謂境由心造,看山都是山,阮元心目中第一等的石畫,當屬遙承北宋風雅的蘇書蔡詩嵩陽帖、蘇齋前輩銘心屏。
同類『烏雲紅日』雖有十七石之多,阮福特别寫作《春喜齋詩記》所記那塊『烏雲紅日』石,無疑屬第一神品,來看阮元的文字描述:
烏雲紅日,方幅。高一尺五寸,橫一尺六寸。
中橫綠色山,山上雲氣層疊垂蕩,山下坡陀有紅黃色如日光照山。又有似樓側山墻者,恰在坡左。乃摹刻蘇帖『天際烏雲含雨重,樓前紅日照山明』句于石右。其左角刻石背亦有『烏雲紅日』之意而不及正面。惟雲際有四白痕,宛然如人指,因悟此痕亦與帖合。復用蘇帖蔡詩韻題二絶。
近年大理石中,間有瑩白之處,向燈照之,能明如鴨卵殼。此石『紅日照山』之處能照見瑩明。
美國明尼蘇達博物館藏大理石屏
阮元爲此石題詩云:
不學元和元祐腳,何人指爪太分明。嵩陽詩意蒼山畫,斂手薑芽得此情。
蘇書得似古釵股,誰爲金釵畫指間。若不誤逢寒具手,竟將一抹向雲添。
一十七塊『烏雲紅日』石,阮元對此尤爲珍視,篆刻『揚州阮氏夢詩書畫石』命名之,其宗旨集『夢』『詩』『書』『畫』『石』五美絶倫于一屏之上,正見其内心對翁方綱蘇齋『書畫詩夢石硯屏』的禮贊與唱酬,其時翁方綱已經去世多年,阮元品題此石的心情,何止懷念,『山東我代公,石帆亭上别』。十數年間京師幾度久别再晤,促膝同賞碑刻談論金石,往事如夢夢如塵,都在屏風上。
阮元更在詩中自註『此石付吳婿公謹』,更見寶愛珍重,有所謂『子孫永葆』之意。而阮福在幫助父親編纂《石畫記》五卷過程中,對此石也特加留意,更賦長詩,盛贊父親所藏此石勝過蘇齋:
點蒼山色青如蓮,嵩陽天竺誰後先。神工偶爾鑿山骨,割來一片成天然。
此屏著色方尺許,詩景畫意天生全。上方氣黑色深重,烏雲含雨遮長天。
下方忽變乍晴景,照山紅日明樓前。此景此情畫不到,造物並寫詩夢緣。
石中有畫已足異,況合古句奇如仙。昆華節院夏不暑,一屏靜對雲生煙。
可識端明夢詩意,法帖更證東坡鐫。蘇齋玳瑁石相仿,近人詩集多流傳。
此石蘇齋如早見,定有長句來琅嬛。
大理石掛屏
翁方綱之詩夢石屏,屏心石材阮福記爲『玳瑁石』,此說不知從何而來。阮元、阮福皆未曾親眼見到此石。點蒼大理石奇幻瑰麗,山水、人物、花鳥、神佛圖案一應具備,自明代中葉起就被鎮守太監作爲貢品輸入京師,其黑白雲山高雅如米家山水,不同礦區所出,更有五色兼備,質地如玉,各種圖案之奇,允爲天下第一。阮福數年間一直在雲南,參與父親選石活動,見識既廣,眼界亦高,此詩結尾二句強調父親與翁方綱交誼,也頗見顧盼自得之意。阮福《春喜齋詩記》提到『劉醇甫編修《尚絅堂集》及一時名公集,多有詠蘇齋石屏詩』。這段文字提供了另外資訊,嘉慶八年(一八〇三)翁方綱得到書畫詩夢石硯屏,蘇齋門下士林唱和紛呈,筆者暫時考證得以下三種:
一、樂均《青芝山館詩集》,有《覃溪先生舊藏蘇書蔡君謨夢中詩墨跡,屢覓畫手圖烏雲紅日二句之景,訖不能似。嘉慶癸亥冬得此屏,石色石紋天然妙繪,命爲此詩》。
二、楊芳燦《芙蓉山館全集》,有《蘇齋石硯屏歌爲覃溪先生賦詩,屏徑二尺,橫一尺二寸,烏雲紅日妙繪天然奇物也》。
三、劉嗣綰《尚絅堂集》,有《蘇齋石屏詩》,即阮福《春喜齋詩記》中所提及者。
伊里布款《天台山第二圖》大理石屏
有賴楊芳燦的詩題,兩百多年後我們獲得詩夢石屏更確切的信息,詩夢石『屏徑二尺,橫一尺二寸』。這個記載和翁方綱本人《復初齋詩集》所記尺幅大致契合。
翁方綱徵詠詩夢石屏事,在當時士林影響頗廣。蘇齋之中,石屏隨即紛至沓來,嘉慶十四年(一八〇九),張燕昌委託朱虹舫寄贈一煙樹石畫硯屏給翁方綱,隨行禮物還包括一方古磚硯,張燕昌在硯上親自鐫刻蘭芽圖。翁方綱感念老友金石之契,暌違三十年後以石屏饋贈,賦長詩以謝。
同年,翁方綱兒子再得一兩面石屏,圖案絶肖翁方綱昔年曾跋明代畫家馬愈《臨繆佚山徑雜樹圖卷》,此卷曾爲『沈石田尊人所藏』,而同名石屏上有松桂桃李、繁林飛鳥、墨池月影物象。翁方綱得意,亦有詩賦之。
嘉慶十九年(一八一四),翁方綱《又得石硯屏水墨寫天際烏雲二句意》:『十年齋匾題石畫,硯屏架庋蘇像旁。』
以上三屏,除了張燕昌所贈來歷清晰,另外兩屏,詩中並未透露來源,而石屏屬于何種石材,也只能大致揣測。而無論如何,蘇齋中稱第一者,必屬詩夢石屏無疑。
『山川出雲作霖雨』大理石屏中的銘題
行文即將結束之際,多談幾句阮福《春喜齋詩記》所提『山人』朱野雲。『蘇齋石,朱野雲山人曾見之。今山人見此石,雲此石爲勝。』
此句看似閑筆,其實意蘊頗深。
朱鶴年(一七六〇—一八四四),字野雲,號野堂、野雲山人。泰州人,清代畫家。朱鶴年和翁方綱結識較早,嘉慶九年(一八〇四),馬蘭峪守陵三年後,翁方綱致仕回到北京,在《致友人札》中提到說:『三年不拜坡公生日,今月十九,必踐此言矣……其城外得暇者,惟有伊墨卿、董小池、朱野雲耳。』朱鶴年、阮元的交誼更早,《阮元年譜》稱他:『早年以同鄉相友善,己巳後數年,曾與山人遍遊都下諸伽藍。』嘉慶十五年到十六年(一八一〇—一八一一),阮元到京述職,和朱鶴年頻繁會于京師,朱野雲常偕阮元遊萬柳堂。
嘉慶十六年(一八一一)正月,朱鶴年爲翁方綱繪《東坡笠屐像》,同年三月上巳日,由朱野雲邀請,阮元治具小集萬柳堂,爲秦瀛送别,翁方綱出席並有詩。阮元有《萬柳堂同人小集,看野雲處士載柳,和翁覃溪先生》詩。
嘉慶十八年(一八一三)春,陳鍾溪邀請陳石士、朱鶴年、潘世恩、葉琴柯等人同遊萬柳堂,朱鶴年繪《柳涇停雲》圖卷寄送阮元,翁方綱、阮元皆有詩紀。
嘉慶二十二年(一八一七),是翁方綱去世前一年,這年翁方綱八十五歲。任湖廣總督的阮元請翁方綱爲宋版《金石録》十卷題跋,由朱鶴年寄送到京,翁方綱留之案頭賞玩累月,爲跋數百字,復寫《重鐫金石録十卷印歌》奉贈,並爲阮元刻『金石録十卷人家』印章。
朱鶴年以一介布衣山人、畫家身份交遊京師,見證了翁方綱『天際烏雲』、詩夢石屏故事的延續。
阮元款大理石屏
最終,一代經學、金石大家阮元,以歷代名畫、唐人詩意詮釋大理石之美學意境,『雲山氣象』因阮元的『再次觀看』而『點石成畫』,結合古畫、詩境的『石畫』概念,賦予大理石這一平面賞石更豐富的美學内涵。阮元選石二百九十八塊,成就一部《石畫記》,道光二十年(一八四〇)刊刻收入《學海堂叢刻》。所謂夕陽餘暉,堪稱中華古代賞石譜録之殿軍者。
以北宋《天際烏雲帖》夢中得句的神秘作爲緣起,九百多年來,此帖雖真贗存疑(翁方綱所藏,疑爲摹本,今在上海博物館),歷經周密、柯九思、張雨、倪雲林、項元卞、李日華等人著録、收藏、題跋,流傳複本有三種之多。僅從賞石角度而言,『拜蘇』一生的翁方綱,將《天際烏雲帖》由紙卷墨痕,書畫詩夢,移情到一具案几石屏,遂有之後的阮元《石畫記》橫空而出。
回想乾隆三十年(一七六五),翁方綱意氣風發出任廣東學政,于羅浮春山獲此『烏雲紅日』;道光二十年(一八四〇),阮元搜石點蒼十九峰,豪邁寫成《石畫記》,真夢石奇緣耳!
石 画 记
石画记
阮元 著 蒋晖 校著
出版 / 西泠印社出版社2019.8
书号 / 9787550828476
装帧 / 软精装16开
定价 / 228元
清代阮元所著之《石畫記》五卷,乃中國古代賞石典籍絢爛光華之餘暉,堪稱中華古石譜之殿軍者。同時其體例别開生面,阮氏父子以歷代名家古畫詮釋大理石之美學内涵,賞石如賞畫,大部中國古代美術史,貫穿《石畫記》所記二百九十八則。阮元爲一代經學名家、數朝重臣,治世之餘,閑情偶記,對大理石畫情有獨鍾,品評鑒藏,更以長歌絶律遣興吟詠,撰寫小品爲石作記,從詩人、文學家的心靈闡發賞石心得,一時同好贈答唱酬再三,盛況空前。全書洋洋數萬言,只爲點蒼奇石一種録譜,亦爲異數。阮元著作等身,影響最大的當屬《揅經室集》,其中《揅經室續集》卷十收録有較多的石畫詩。
《石畫記》書影
《石畫記》版本,最早一種係道光二十年(一八四〇)學海堂藏版《石畫記》刻本(以下統稱『道光本』),其次爲光緒三年(一八七七)《學海堂叢刊》第一函之《石畫記》刻本(以下統稱『光緒本』)。以上兩種刻本,行格均爲半葉十行,而每行字數有所差異。道光版書名葉爲篆書書寫,且有『學海堂藏版』字樣。光緒本書名葉爲陳璞正楷題書名,署『學海堂叢刻之一』。道光本阮元自序、題詩在前,吳榮光序在後,光緒本則吳序刊于阮元自序之前。
《石畫記》書影
此次校註,以道光二十年(一八四〇)學海堂藏版《石畫記》刻本作爲底本,參以光緒三年(一八七七)《學海堂叢刊》刻本,擇善徑入,校記附于各篇。
阮元、阮祜書中原註,加以標點,沿用刻本縮小字型大小的方式,繫于原書位置。
根據本書特點,爲方便讀者閱讀,對美術家人名、生僻地名、典故、術語、語詞予以簡註。凡阮元與友朋、門生贈答唱和,涉及『石屏』『石畫』而其人著述有案可稽者,翻檢若干,徵引本事,亦稍作箋註,僅供參閱。
此外,根據《續修四庫全書》所收《揅經室集》六十二卷本影印本,補輯若干阮元《石畫記》未收録而與『石畫』有關的内容,作補輯爲本書附録。《石畫記》稿本采用部分照片,承周啟成先生提供,留園部分圖片爲蔡小川先生提供,在此一并深爲感謝。
此書的校註,疏誤之處難免,殷切期待讀者的批評與指正。
实拍书影
相关推荐:
明代大理石屏考 / 蒋辉 著
出版 / 山东画报出版社2018.2
书号 / 9787547423202
装帧 / 平装16开246页
定价 / 118元
《明代大理石屏考》在浩瀚明代文献中钩稽索隐,力图寻觅大理石屏的小小踪迹。采用的考察方法,主要依赖文献钩沉、考稽,尝试“以诗证史”,继而“以史证石”。举凡引征明人诗文集、选集、别集、全集,包括奏议、信札、题跋、碑铭等文字,还有涉及大理石、大理石屏资料的百余种官修实录、通史、方志、野史笔记、类书、游记等,以时间、鉴赏分作经纬,结合古代家具、赏石、美术史、鉴藏审美观念、谱录出版情况、地理交通、物价、工艺流程、社会风尚等视角,梳理其开采制作、运输入贡、流通馈赠、陈设题咏、鉴赏铭刻、著述递藏等情况,阐述大理石屏在明代物质文明史框架下的演变过程,并尝试在其作为家具、文房陈设品的物质层面之外,进而诠释大理石屏作为“贡物”“商品”“礼物”的社会学意义,以及以“云山意象”作为审美核心的大理石屏所象征、承载的士人品位、精神。
蒋晖,苏州人,一九七零年生。素嗜文献,性好奇石。近年来,对江南园林及相关书画等古物递藏沿革,以迄江南人物,多有考证。著有《金粉人间·明式苏州》《园林卷子》《吴门牧云》等。购买地址:杭州市上城区南山路210号南山书屋
淘宝:集美南山书屋
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南山书屋微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